第263章 天高地阔
作品:《七十年代重组家庭养娃日常》 张政委都快忘记张青云当初在岛上读书的时候,还是个小胖子。
去了广城之后,个儿长高了,人自然也抽条了。
下乡之后,整个人更是瘦的不行。
岛上的其他孩子基本也是一样的情况,去广城小半年,回来后就瘦骨嶙峋的。
张青云还算是个意志坚定的好孩子,曾经在广城求学的时候,都有跟父母说过广城很苦。
可见,在岛上加建高中部,是个多么迫不及待的事情。
刘广涛问道:“这扩建工作有说在什么时候开始吗?”
“目前预计在二月初。”
二月开始建,到了九月,肯定是能投入使用了。
刘广涛家里最大的刘江正好明年九月读高中,作为岛上高中部的第一届高中生,刘广涛对师资力量又有了怀疑。
领导似乎也看出来了刘广涛的想法,说道:“明年开春,岛上的学校就开始招老师。”
“首先考虑的也是广城的老教师,而且省里对我们岛上的高等教育建设也颇为支持,教育部承诺会调任几名优秀的老师来岛上任教。”
听了这话,刘广涛心里就安定些了。
刘江的学习成绩其实不算好,如果是像现在这种情况,直接考高中,说不定真的就没有书读了。
目前在岛上没能考上高中的,可以选择的路就不多了。
一是能走关系,给寻个中专,但是中专也是要考试的;
二就是等着就业或者是参军了。
就业也只能靠父母帮着寻找,可是岛上没有工作的人多了去了,哪能就那么容易找到工作?
十来岁的小伙儿,没书读天天待在家里像什么话?
但是现在说,岛上要加建高中部了,一切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
刘江再差,新建的学校也要招生的,他还没有差到那种地步。
岛上加建高中部还有个好处就是,高考如今恢复了,12月都能有那么多考生,7月份也只会更多。
有了高中部,以后高考生就有了老师教导,岛上的升学率也会慢慢提高的
而且今年岛上就好几个高考生报的师范方向,如果读成之后,回到岛上,对崖州岛也是一种回馈。
-
家里,虽然放寒假了,但是孩子们还是每天自觉学习。
所以即便王淑兰来了,为了不影响,邓翠萍也只是过来看一看,发现没有需要帮忙的,就直接回家了。
邓翠萍:“等晚上小葵回来了,我再过来陪您聊天。”
王淑兰笑着送她出门,回头看到孩子们都在屋里好好学习,便收拾收拾菜园子。
明年在家的机会就不多了,周平川到时候也就只能吃部队食堂的饭菜了,楚葵便没有多种什么。
但是王淑兰哪里看得土地荒废啊,寻思收拾出来种些可以久放的、同时又有观赏性的花果。
学累了的小野和鑫鑫淼淼也出来帮忙了,王淑兰知道他们对学习都有自己的计划,就没有多问什么,反而跟他们商量起要种什么。
小野说道:“种果树吧,11月的时候,陆叔叔在门口种了棵芒果树,看着也还挺好,都长高了不少。”
王淑兰自然也留意到了门口那棵小树苗。
她以为是春天种的,过了那么久才长那么点,都觉得这棵苗儿活不下来了,没想到竟然是11月才种的。
王淑兰看了一眼院子的情况,说道:“咱要是直接在院里种芒果树,种一棵寡淡,种两棵,也太占地方了吧?”
淼淼也说道:“就是,一点都不美观,不如种一棵菠萝蜜。以后结了果子,整个院子都是香的。”
菠萝蜜也是岛上常见的果树,乍一闻还觉得香甜,但是若是种在院子里,天天闻,就腻味了。
鑫鑫反对道:“菠萝蜜也太大了,算了吧,而且结果子的时候,那菠萝蜜的果胶滴在这桌上,小珩回来后看到了,肯定得闹。”
院子有张简易的乒乓球桌,即便小珩离开之后就没咋用了,但是家里也从来没说过要搬走这张桌子。
小野:“那你说种啥?”
鑫鑫其实也没有主意,看向了王淑兰。
王淑兰微微皱了皱眉,她对崖州岛这会可以种什么,还真没有太了解。
看到小满蹲在屋檐下看着他们,王淑兰便笑着问她:“小满,你说种啥好?”
小满懵了一下,然后说道:“去看。”
王淑兰乐了,道:“得,待会咱就转一转,实地考察一下可以在院子里种什么。”
“在想不到出路的时候,停下来看看别人怎么走,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院子收拾完毕之后,王淑兰带着四个孩子,在家属院里闲逛,顺道去供销社买点菜。
楚葵高考成绩优秀,大家都在想等楚葵离开了,家里几个孩子怎么办,没想到就看到了王淑兰。
有知道但是不太熟悉的军嫂上来跟王淑兰说话,“我记得婶子是小周团的姨妈,去年还在岛上过年咧。”
王淑兰笑着点头:“同志好记性,我年初确实还在岛上。”
“那您这会来,以后都在岛上了?”
王淑兰摇了摇头,“不啊,我去广城。”
“啊?”
有些不知道的嫂子就疑惑了,楚葵去广城是为了读书,这孩子们的姨奶奶也跟着去广城是为了啥?
总不会是要伺候楚葵吧?
这...对吗?
王淑兰知道周平川买房子的事儿还是想走低调路线的,不过看着这些嫂子们似乎都想歪了。
王淑兰便好心解释道:“平川想让孩子们也去广城读书,所以我跟着一道儿去,好照顾这些孩子们。”
军嫂眨了眨眼睛,似乎没能理解过来,扯了扯嘴角,“原来是这样啊。”
不过,不理解但是她们也尊重,“也好啊,小周团家里这几个孩子,学习都很好,广城那边教育比较先进,对孩子们的发展也好。”
王淑兰笑:“倒也不是因为教育先不先进的问题,只是为了方便带孩子,而且孩子们哪里就舍得离开妈妈了?”
军嫂一听这话,也共情上了。
“诶,您这话说得对!”
“我前儿还在纳闷呢,大家都是当妈的,这楚同志怎么就舍得家里这几个孩子出去读书。原来是小周团都办妥了,让孩子们也跟着妈妈一起去广城。”
王淑兰笑着点了点头。
“小周团对楚葵和孩子们,也是尽心尽力了。”
王淑兰呵呵道:“平川一个当丈夫和爸爸的,为妻儿打算,这不是天经地义嘛。”
军嫂品了品王淑兰“天经地义”这四个字,莫名就替自己觉得心酸,同时也止不住的嫉妒楚葵啊。
大家都是随军的家属,有的人可以天高地阔随心畅游,有的却只能守着家里一亩三分地,整日忙着家里琐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