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开城门!
作品:《和建文长一样,朱棣杀进宫人傻了》 朱允炆的书房内,气氛却比窗外的天气,更加阴沉。
杨士奇一身儒衫,静立堂下,神色从容。
他自和樊诚商量之后,便主动求见,此刻已在此等候了半个时辰。
御座之上,朱允炆的眼神充满了猜忌与审视,他把玩着手中的一枚玉佩,迟迟不语,享受着这无声的压迫感。
最终,还是杨士奇先开了口,
他微微躬身,声音不卑不亢:
“陛下,如今我主君已到城外,臣有一计,或可安兖州之心,亦可显陛下之仁德。”
朱允炆眼皮一抬,冷哼一声:“说。”
“陛下何不于今夜,大排筵宴,遍请城中五品以上文武?”
杨士奇缓缓道来,声音中充满了诚恳,
“一来,可借此盛会,彰显陛下礼贤下士、与臣同乐之胸襟,城内流言自可不攻自破。
二来,亦可让诸位大人,亲见陛下天威。
如此,人心既安,朱棣那支所谓的‘王师’,闻之亦知陛下非是刻薄寡恩之主,其军心,或可动摇。”
“如此排扬,我家主君也必然喜欢。”
“明日便可投降,送5万多兵马给陛下。”
他顿了顿,话语中带上了一丝引经据典的恭维:
“昔日高祖设宴于鸿门,虽暗藏杀机,却也尽显王者气度。
陛下今日设宴,只为安抚,不为杀伐,此乃上古仁君之举,必将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朱允炆听罢,那张阴沉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这番话,精准地搔到了他内心最痒之处——对“名分”与“体面”的极度渴求。
他缓缓起身,踱步至杨士奇面前。
“好!好一个‘仁君之举’!杨爱卿,此计甚妙!便依你之言!今夜,朕要让全兖州的文武,都看一看,朕的‘体面’!”
半个时辰之后。
葛诚的密室之内,气氛阴冷如冰。
“疯了!陛下一定是疯了!”
葛诚如同困兽般在室内来回踱步,他那张本就阴鸷的脸上,此刻写满了惊恐与暴躁,
“将所有身家性命,都压在一扬宴会上!
这是陷阱!
杨士奇那老狐狸,这绝对是他的陷阱!”
一旁的程济,亦是眉头紧锁,忧心忡忡:
“此举,确有不妥。将全城文武齐聚一堂,若有半分差池……”
“何止是差池!”
葛诚猛地停下,一把抓住程济的肩膀,压低了声音,如同恶鬼低语,
“若今夜府衙有变,樊诚那莽夫再于城中举事,
你我,都要为陛下陪葬!”
他越想越怕,眼中闪过一丝狠辣。他不能将自己的性命,交到那个愚蠢的主君手上!
他对着阴影中,唤出了一个名字:
“卫同!”
一名身形瘦削、眼神如鹰的校尉,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他身后。
“你,亲自带一队最可靠的人,”
葛诚的声音,冰冷刺骨,
“今夜,给我死死盯住南城门!但有半点风吹草动,立刻回来凑报。”
入夜,府衙大堂之内,灯火辉煌,觥筹交错,一片歌舞升平。
数十名舞姬罗袖飞旋,乐师奏着靡靡之音,兖州城内所有叫得上名号的文武官员,皆已齐聚于此。
杨士奇举着酒杯,游走于席间,
与一个个兖州高官谈笑风生,他那渊博的学识与恰到好处的奉承,让不少人都如沐春风。
御座之上,朱允炆斜倚着龙椅,半眯着双眼,看着这“万方来朝”般的景象,被哄得龙颜大悦,已然有了七分醉意。
他觉得,这才是他应有的气派,这才是真正的天子之尊!
好像回到了当年,他还坐在龙椅之上。
杨世奇此举让他心中十分欢喜。
就在此时,杨士奇缓缓走至大堂中央,手持酒杯对着御座之上的朱允炆深深一拜。
他这一拜,让原本喧闹的大堂,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他朗声道:
“陛下!臣,一介败军之将,蒙陛下不弃,赐此盛宴,实乃三生有幸!
臣观今夜之景,观陛下之天威,心中感慨万千,有一言,不吐不快,
愿为陛下,贺此太平之始!”
朱允炆闻言大喜,醉醺醺地抬手:
“杨爱卿,讲!”
杨士奇再拜,而后起身,声音传遍大堂:
“臣闻上古之时,圣君尧舜,以仁德治天下,故四海归心!
臣以为,陛下之胸襟,比之尧舜,亦不遑多让!”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这是何等大胆的吹捧!
这老小子这么会吹牛逼呢????
杨士奇却面不改色,继续道:
“天下皆以为陛下南狩是为避难,臣却知,此乃‘玉不琢不成器’之理!陛下,是在以自身为棋,引出天下所有乱臣贼子!
待尘埃落定,陛下振臂一呼,再造乾坤,方能成就万世不移之基业!”
这番话,巧妙地将朱允炆最狼狈的“南狩”,关联并扩充成了一扬深谋远虑的“布局”,瞬间将其形象拔高了无数倍!
满堂官员,无论真心还是假意,皆是精神一振,
看向朱允炆的眼神,都带上了几分狂热。
好一个杨世奇呀,将兵败南逃,能说成故意布局。
普天之下,莫有比这厮还能舔之人呀。
“那燕王朱棣,不过一时之枭雄,强于兵戈,弱于德行,乃虎狼之辈!
江南我竹君,不过萤火之光,窃他人之名,行苟且之事,
乃土鸡瓦狗!
唯有陛下!”
他猛地转身,环视众人,一字一顿,声如洪钟:
“唯有陛下!方是天命所归之紫微星,光耀四海!”
“唯有陛下!方是我大明重定江山之真龙!”
朱允炆被这番话,捧得浑身三万六千个毛孔都舒张开来!
他“腾”地一下站起,因酒意而有些摇晃,却指着杨士奇,放声大笑!
“好!说得好!说得好啊!”
他一把夺过身旁太监手中的酒壶,亲自为杨士奇斟满,大声道:
“赏!杨爱卿此言,深得朕心!
当赏!
待朕君临天下,你,便是我大明……不!是朕的内阁首辅!”
“登基这么多年来,还头一次遇到这么懂朕的人。”
“你是朕的知己啊,杨爱卿。”
在这一片狂热的海洋中,角落里的程济与葛诚两人并未起身,只是冷冷地看着御座之上那个得意忘形的君主,和那个巧舌如簧的使者。
他们的眼中,没有半分喜悦,只有愈发深重的忧虑与杀机。
他们无声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意思:
【此人,太可怕了!三言两语,便能将人心玩弄于股掌!陛下,已彻底被他迷惑!】
【不能再等了!】
大堂之外,夜色更浓,杀机已然临近。
南城门下,樊城已悄然靠近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