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漠北

作品:《和建文长一样,朱棣杀进宫人傻了

    就在朱棣张嘴的那一刹那,龙椅上,那个一直沉默的天子突然开口了。


    他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疲惫。


    “你又何必如此着急呢?若是让旁人知道了,还以为皇叔是要杀人灭口了。”


    “朕行得正坐得端。难道会怕什么天下之人的悠悠众口?”


    “何必用一个小姑娘去以儆效尤。”


    他缓缓地,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


    错过朱棣的眼神,看向自家阿妹。


    “果然……还是被你这小姑娘看出来了。”


    陈玄站起身,目光扫过全扬,最后落在朱棣的脸上,淡淡说道:


    “小姑娘说的话,众位爱卿也应该听明白了。”


    “朕与那叛逆替身,终究是不同的。”


    他不再给朱棣任何开口的机会,转而看向殿下的阿妹,声音里带上了一丝赞许。


    “你很聪慧。也很有勇气。”


    “你兄长陈玄,背叛朕,背叛大明,罪不容赦。但你,一介女流,却能在天子面前,不畏强权,直言不讳,点出真伪之别,可见其心性之纯良。”


    他话锋一转,声音陡然变得威严。


    “朕的那个‘叛逆替身’,虽已潜逃不知所踪,但其党羽尚多。你,作为他唯一的亲人,又是此案最关键的人证,若是流落宫外,恐遭奸人灭口,或是被其党利用,再起祸端。”


    他看着朱棣,一字一顿地说道:


    “为了保护人证,也为了彰显我大明律法之下,尚有皇恩浩荡。”


    “朕今日,便下旨——”


    他深吸一口气,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君临天下的口吻,宣布道:


    “册封陈氏女,为‘安平郡主’!”


    “即刻起,入宫居住,由内廷教养。”


    “朕就是要将那替身的妹妹养在自己身边,正要用行动来告诉天下人,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如果民间还有什么流言蜚语?”


    “朕反而祈祷,让这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一些。”


    这道旨意,如同一记无声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朱棣的脸上。


    册封郡主,是皇恩,你不能反驳。


    保护人证,是公理,你无法拒绝。


    入宫居住,是皇权,你必须遵从!


    朱棣缓缓地,缓缓地松开了那只紧握着剑柄的手。


    他布下的必杀之局,从人证到亲情,环环相扣,却被对方兄妹二人,一个演,一个判,配合得天衣无缝,给拆解得干干净净!


    他非但没能揭穿对方,反而赔上了一个关键人证,还让对方借此机会,在满朝文武面前,再次展现了“帝王手段”,收拢了一波人心!


    大殿之上,朱棣竟然就这么笑出声来。


    他抬起头,看着那个重新坐回龙椅,正用一种平静无波的眼神俯视着自己的年轻人。


    好啊好啊。


    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做我朱棣的对手。


    是真是假现在还重要吗?当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朱棣心里面起了一股莫名奇妙的心思。


    这个人展示出来的非凡能力已经远超乎他的想象。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朱棣觉得自己待在皇宫里的日子都不会无聊了。


    “陛下圣明!”


    方孝孺第一个反应过来,立刻跪地高呼。


    他不在乎什么替身,他只在乎,他们的天子,用一种何等雷霆万钧又滴水不漏的手段,再次化解了燕王的阴谋!


    满朝文武,随之跪倒一片,山呼万岁。


    随着人证的尘埃落定,这一扬真假之争,似乎暂时落下帷幕。


    不过朝堂上遗留下来的问题依旧很多,陈玄实际还是没有太多的权力,只不过是收编了将近1万多人的一些老弱残存的军队。


    作为皇宫的近卫军,由铁铉代理。


    好歹陈玄终于能睡一个安稳觉了,不用害怕四叔偷偷的潜入皇宫,自己一刀砍了。


    往后数整整一个月,整个皇宫都在进行修缮,接连遭遇了奉天靖难,还有叛军攻城,整个皇城里几乎都没留下几间能住人的屋子。


    又是一日早晨,陈玄刚刚醒来。


    魏公公端来洗漱盆,便是满脸的喜笑颜开。


    “陛下大喜事儿呀,今日摄政王号令群臣,要在皇宫修缮之日,给陛下您选妃呢。”


    “整个天下普天同庆。”


    “为我大明江山留下子嗣,延绵千秋万代呢。”


    “听说不日就要发放皇榜,不管是民女还是贵女,都有机会进到皇宫里来当个秀女呢。”


    听见这话,陈玄当即脸色一黑。


    自己这位四叔又想什么幺蛾子呢?


    …


    漠北的秋风,像淬了毒的刀子,刮在朱允炆的脸上生疼。


    他蜷缩在一块满是羊粪的巨石后面,身上那件曾经是王爵常服的丝绸内衬,早已被撕扯得不成样子,沾满了泥土和草屑散发着一股馊味。


    他饿,饿得前胸贴后背,


    胃里像有无数只虫子在啃噬。


    三天了,他只吃过一些草根,喝过几口带着泥腥味的雨水。


    他堂堂大明太祖高皇帝嫡长孙,二世之君,竟沦落至此。


    巨大的屈辱与不甘,像毒蛇一样啃噬着他的心。


    他死死地攥着拳头,指甲深深地嵌进掌心,用疼痛来维持自己最后的一丝清醒。


    就在半个时辰前,一支鞑靼的游骑,像草原上的苍鹰,发现了他这只迷途的羔羊。


    他拼命地跑,可两条腿,如何跑得过四条腿的战马?


    他被一杆套马杆,毫不留情地从一个土坡上拽了下来,像一条死狗一样,被拖行了半里地。


    现在,他正被这群鞑靼骑兵,用看牲口一样的眼神,包围在中央。


    “这南蛮子,细皮嫩肉的,不像个能干活的。”


    一个满脸横肉的鞑靼百夫长,用生硬的汉语,不屑地说道。


    “杀了吧,还能省点粮食。”


    另一个士兵提议道,拔出了腰间的弯刀。


    死亡的阴影,如同草原的夜,迅速笼罩下来。


    朱允炆的心,沉入了无底的深渊。


    他想不通,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


    他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数月之前……


    那夜,在决定发起攻城计划之后。


    他在一众忠臣的拼死护卫下,从地道中逃出生天。


    他本来的计划,是南下!去泉州,去广州!


    那里有大明最强大的水师,有无数忠于他的臣子和百姓。


    他要像光武帝刘秀一样,暂避锋芒,然后乘船下南洋,联络散布在海外的藩国与商贾,积蓄力量,再杀回来,夺回属于他的一切!


    这是一个完美的计划。


    可当他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扬州时,他才发现,整个世界,都变得陌生了。


    他在酒楼里,听到的是百姓们对南京那位“新君”的交口称赞。


    “陛下圣明啊,开仓放粮,我们这些流民总算有口饭吃了!”


    “听说了吗,陛下又颁布新政了,咱们商人的好日子要来了!”


    他愤怒地告诉那些人,龙椅上的是燕贼伪冒的赝品!


    可换来的,却是所有人的嘲笑与鄙夷。


    “哪来的疯子?南京的才是假皇帝,你没听说吗?真龙天子早就被燕王殿下请回宫了!”


    “就是!


    我还听说,那个跑了的假皇帝,叫什么……陈玄?


    是个骗吃骗喝的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