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念头

作品:《捡漏年代:开局一个鸡蛋

    其他女生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和好奇的追问。


    林晚整理床铺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恢复了正常。


    她没有参与讨论,只是安静地听着,仿佛那只是一个与己无关的故事。


    存在感模糊光环似乎在她回到熟悉环境后自动加强了效力,让她顺利地融入了背景,没有引起太多额外的关注。


    她铺好床单,将那件灰色呢子大衣小心地挂进衣柜。


    手指拂过光滑的呢料,王家厨房的暖香、除夕夜的鞭炮声、王母慈祥的笑容……


    一幕幕场景飞快地掠过脑海,带来一阵温暖的悸动。


    然后,她轻轻关上了柜门。


    开学第一天,教室里的气氛与假期前的松散截然不同。


    辅导员陈老师站在讲台上,扶了扶他的黑框眼镜,表情比以往更加严肃。


    “同学们,新的一年开始了!这意味着新的学习任务,新的挑战!”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度,“我们文物保护技术专业,虽然成立不久,但肩负的责任重大!这学期,我们将增加更多的专业实践课程,包括野外考古见习和博物馆实地操作!”


    台下响起一阵小小的骚动,有期待,也有忐忑。


    “理论知识是基础,但动手能力同样关键!”陈老师目光扫过全班,


    “我们要培养的,是能文能武、既能坐稳冷板凳、也能下得田野地的专业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


    他宣布了本学期的课程安排,果然增加了《田野考古技术》、《文物修复实践》等强调动手操作的课程。


    林晚看着课程表,心中隐隐有些期待。


    这些实践性的内容,或许能让她将空间里那些精粹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找到更稳妥的运用方式。


    发新书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新印刷品特有的油墨香气。


    林晚抚摸着光滑的封面,感受着纸张坚挺的触感,一种久违的、属于学生的纯粹感回归了。


    在这里,她可以暂时放下那些沉重的秘密,专注于知识的汲取。


    王彩凤凑过来,看着厚厚的《田野考古技术》,吐了吐舌头:“哎呀,这书看起来就好难,还要去野外啊?会不会有很多虫子?”


    林晚轻轻翻动着书页,里面有许多插图,展示着探方、地层、各种工具。


    “看起来很有意思。”她轻声说。


    相比于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周旋,与沉默的土地和古老的器物打交道,或许更让她感到安心。


    下午没有课,林晚独自去了图书馆。


    经过一个寒假的闲置,图书馆里似乎也积攒了一层薄灰,在从高大窗户透进来的光线中飞舞。


    那股熟悉的、陈年书卷与墨锭混合的沉静气息,让她纷乱的心绪渐渐沉淀下来。


    她找到文物保护相关的书架,开始浏览。


    手指拂过一排排书脊,粗糙或光滑的触感各异。


    她抽出一本《中国青铜器铸造工艺》,走到靠窗的老位置坐下。


    阳光透过玻璃,在桌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她翻开书,沉浸到那些古老的技艺和繁复的纹饰中去。


    文字和图片构建了一个远离现实喧嚣的世界,那里只有技艺、时间和沉默的物证。


    然而,当她看到书中一幅商周青铜爵的线描图时,思绪不由得飘忽了一下。


    那器型让她瞬间联想到了在隔离区那个诡异阴冷的青铜爵,以及之后秦老师那些关于“煞气”、“冥器”的玄奥说法。


    科学的铸造工艺与那些无法用常理解释的诡异现象,如同两条并行却永不相交的轨道,同时存在于她的认知里。


    那个叫顾墨白的男人,他的世界是否也充满了这种科学与未知交织的复杂性?


    这个念头毫无预兆地闯入脑海。


    她微微蹙眉,对自己再次想起他感到一丝懊恼。她合上书,用力按了按太阳穴,试图将那些杂念驱逐出去。


    她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逐字逐句地阅读,用知识的理性来填补内心的细微波动。


    直到图书馆的闭馆铃声响起,她才从知识的海洋中抬起头,窗外已是暮色四合。


    回到宿舍,里面依旧热闹。王彩凤正在跟李秀英显摆她妈给她织的新毛衣,大红色的,非常扎眼。


    看到林晚回来,王彩凤立刻拉住她:“林晚,快看我新毛衣!好看不?我妈说本命年就得穿红的!”


    林晚点点头:“嗯,很好看,很衬你。”


    王彩凤的活泼与热情,像一团永不停歇的火焰,简单而直接,与她自己内敛沉静的性子截然不同。


    她拿起搪瓷盆和毛巾,去水房洗漱。


    冰冷的水泼在脸上,刺激着皮肤,让她彻底清醒过来。


    镜中的自己,眼神平静,面色如常,看不出任何情绪的波澜。她满意于这种表面的平静。


    夜晚躺在坚硬的铁架床上,听着室友们均匀的呼吸声和偶尔的梦呓,林晚的意识悄然沉入了空间。


    温暖湿润的气息瞬间包裹了她,与外界初春的寒凉形成鲜明对比。


    黑土地上新一茬的麦苗已经破土,绿茸茸地铺开,充满了勃勃生机。


    旁边的水稻田里,秧苗挺拔。


    果园里的苹果树和梨树也抽出了更多的新芽,绿意盎然。


    空间依旧是她最稳固的堡垒和底气来源。


    她巡视着这片独属于自己的领地,感受着作物生长带来的、踏实而旺盛的生命力。


    那些粮食和水果,不仅是物资储备,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掌控感。


    她需要尽快找机会再去一次黑市,将这批新成熟的产出变现。


    财富的积累,是她能够独立、能够应对未知风险的根本。


    这些隐藏在光明之下的行动,虽然危险,却让她感受到一种扭曲的活力。


    那是与她如今平静校园生活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


    意识退出空间,宿舍里一片黑暗寂静。窗外的月光朦朦胧胧,透过蚊帐洒进来。林晚睁着眼睛,望着上铺床板模糊的轮廓。


    寒假像一场温暖而恍惚的梦。梦里有热气腾腾的年夜饭,有王家人毫无保留的善意,还有那个如惊鸿般掠过心头的冷峻身影。


    但梦总会醒。


    现在,她回到了现实。


    这里是省工业大学,是她的庇护所,也是她积蓄力量的跳板。她有知识要学习,有技能要掌握,有财富要积累,有未来要规划。


    那些细微的情感波动,无论是温暖的感激,还是莫名的悸动,都只是前行路上的小小插曲。她不能,也不会让它们影响自己既定的步伐。


    她轻轻翻了个身,面朝着墙壁,闭上了眼睛。


    明天,还有新的课程,新的知识,新的挑战在等待着她。


    这条孤独而必须坚定的路,她还要继续走下去。


    只是,心底某个角落,似乎因为那个寒假的经历,悄然留下了一抹极淡的、不易察觉的暖色,与一丝若有若无的、关于某个冷白侧影的浮光掠影。


    它们如同种子,深埋于冻土之下,静待着未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