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这个逆子去光化门干什么去了?
作品:《大唐:开局爆捶李泰,气炸李世民》 地上的队正吓的如同鹌鹑一般匍匐在地上。
生怕李世民也会迁怒于他。
一旁的一众肱骨,心思各异。
陛下的表现太反常了,或者说愤怒的有点过头了。
不过是一个监门校尉欺压百姓而已,根本不至于诛九族,何况是博陵崔氏子弟的九族。
莫非这两日被太子气的肝火旺盛,看来得找机会让太医好好调理调理了。
李泰和窦诞脸色不比李世民好看。
两人之前言之凿凿,阴阳怪气的想致李承乾于死地。
甚至不惜借题发挥,以小引大,让这件事往世家与皇族的大立扬冲突上靠。
结果现在情况反转。
纵使李承乾有过,也可盖过失。
李泰脸上的颜色变了又变,最终还是一咬牙,出列道:
“监门校尉固然有错,长安不比他处,即使是处罚崔杰,也应先移交职权,再交由大理寺卿审理,以免城门失守生出乱子。”
李泰的潜台词很明白。
欺压百姓只是一人得失,而长安的城门,却是一城人的得失。
如果在此时,敌方趁虚而入,岂不直取太极殿?
见李世民面露不悦,李泰心中一喜。
严惩李承乾是做不到了,但是恶心恶心他还是可以的。
李泰看向跪伏在地的队正,灵机一动,又是心生一计。
这队正不是自己的人,但崔杰是啊!
崔杰和李承乾有没有私怨他还不知道?这俩人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如果李承乾不是因为私怨去的光化门,那这矛盾不就上来了吗?
到时候朝堂之上,自有大儒为崔杰鸣不平!
李泰神色一正,问向地上的队正道:“太子缘何去的光化门,可是与崔杰之前有过私怨?想清楚了再说,欺君可是掉脑袋的。”
队正慌道:“微臣不敢,据微臣所知,太子殿下之前不曾与崔杰有过私怨。”
李泰面色大喜。
这不就扳回来了吗!
不过很快,李泰就收拾起了笑容,转头一脸担忧道:
“阿耶,这可就麻烦,不是私怨,那大哥岂不是冲博陵崔氏去的?”
“逆子!”
“这个逆子,这是想把朕气死啊!”
“混账!”
李世民盛怒下,御书房内的不少文墨都遭了殃。
就在这时,地上的队正弱弱道:“殿下好像与博陵崔氏也无恩怨……”
“嗯?”
李世民火发到一半,又转过来问道:“那他去光化门干什么去了?”
队正道:“太子殿下本来是让东宫卫率带着所有的粮食和营帐来安顿灾民的,谁知道一来就遇到了崔正鞭打灾民……”
到此,御书房里的众人才知道事情完整的原委。
李世民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个原因。
李承乾竟然赈灾去了!
难道是下朝后有人通知了李承乾灾民的消息?
可从下朝到现在,这才过去多久?
这么短的时间内,除去打杀这个崔杰,李承乾相当于马不停蹄的奔向灾民,没有半分犹豫!
杜如晦出列道:“陛下,太子殿下心系苍生爱民如子,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便携东宫全部物资安抚灾民,太子贤德,乃我大唐之幸。”
一旁一直很安静的杜如晦终于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至于那个崔杰?
纯粹是死有余辜,也就博陵崔氏子弟这个身份比较麻烦。
这个太子,值得一保!
窦诞道:“可东宫的食物就算全部赠予城外灾民,也不够维持一日,难以影响大局,还会使东宫陷入混乱,太子殿下此举有欠妥当。”
李泰点了点头。
窦诞的话一方面点出了东宫之力无法解决问题,另外一方面又说明了太子并没有从大局出发,这只是小贤小德。
他在暗示只有自己这个赈灾使出马,才能从大局上解决问题。
李世民也点了点头。
李承乾虽然是出于好心,但作为一国储君却连杯水车薪的都不懂,很难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
魏征见状立即道:“对于此事,臣以为错在陛下。”
李世民:???
这也有朕的错?
李世民愠怒道:“那你说说,朕何错之有?”
魏征道:“东宫清贫,并非太子之过。”
闻言,李世民如鲠在喉,其他人也没敢说话。
东宫真的清贫吗?这要看跟谁比。
跟普通老百姓比,东宫可以说是非常富足。
如果跟李泰比,东宫简直就像要饭的。
你要是像赏赐魏王一样赏赐太子,那还会是杯水车薪吗?
杜如晦解围道:“一国储君自然要洁身自好,不能贪图享乐。”
李世民这才缓和了下脸色。
李泰给窦诞使了个眼色,窦诞硬着头皮道:“可崔杰并未伤及灾民性命,却被殿下当扬斩杀,博陵崔氏那边该如何解释?”
李泰帮腔道:“博陵崔氏于我大唐有重大贡献,如此折杀他们的脸面,恐怕会与皇室心生嫌隙。”
两人见没办法从灾民身上给李承乾泼脏水,又开始翻世家的旧账了。
程咬金不耐道:“博陵崔氏博陵崔氏,俺和陛下打江山的时候博陵崔氏在哪?”
尉迟恭同仇敌忾道:“宿国公所言极是,那博陵崔氏没有管教好自己的家族子弟,反倒还怪起太子来了?”
李泰还欲再说些什么,却被李世民挥手打断,拍板道:
“在此争论毫无意义,随朕先去城外看看再说。”
“陛下圣明!”
……
城外。
李承乾正在如火如荼的赈灾。
为了让灾民赶紧安顿下来,李承乾甚至脱下外衣,一身赤膊亲自上阵和众将士一同搭设粥棚和营帐。
李承乾设了十处粥棚,在东宫卫率的组织下,灾民排成了十条长队,依次有序的打粥。
一旁被修整平坦的空地上,东宫卫率已经搭建好了营地,一些领到粥的灾民已经在里边休息了。
安排好了这些后,李承乾发现灾民从关内道逃荒至此,一路上风餐露宿,已经让不少人已经染上了疾病。
如果不加以控制,恐怕会引起大范围的传染,甚至影响到长安城的百姓。
于是立即又派人到城里请了一些郎中来给生病的灾民治病。
一切都在李承乾的到来之后,变的井然有序。
而此时,城门处悄然多了一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