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谁都不可能是傻子。
作品:《先皇托妻献子,你叫我开城投降?》 朝着刘宝明的位置俯首。
“愿听明公军令行事!”
王仲王刚也跟着俯首。
“愿听明公军令!”
众人都跟着朝刘宝明的位置俯首道:“愿听明公军令!”
刘宝明笑呵呵的看着众人俯首道:“ 王仲王刚两位贤侄留下,其余人回去准备吧。”
众人低头行礼之后全部都朝着外面走去。
刘宝明此时看着有些愣神的王家两兄弟微笑道:“两位贤侄,如今人心可用,可还差一些契机。”
王刚则是脸色深沉道:“刘老的意思是?”
刘宝明摸着自己的胡子怡然自得道:“这些年的日子太安稳了,不仅仅是那些贱民有了脾气,许多暴发户也觉得能和吾等平起平坐了。”
“既然要行事。”
“索性就做到底吧。”
王仲此时脸色惊喜道:“刘老说的对,近些年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太多了,也是时候让他们回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了。”
刘宝明满意的点头道:“贤侄啊,人人都说京师居大不易,可是二十年来京师怎么人数不减反增呢?”
“这是为何呢?”
“这么多人吵吵嚷嚷的像什么样子?”
“京都是什么地方。”
“人可进,牲畜何来?”
“再说了,光靠杀陈子义可震慑不了这些泥腿子,要让他们害怕就必须要下猛药。”
“留少不留老。”
“要让他们永远记得自己家中是如何血流成河,要让他们记住有二心是什么下扬。”
“代代口口相传。”
“如此百年之内安可安稳。”
王刚脸色苍白小心的看着眼前的刘宝明道:“刘老,京师老弱便不知多少,这一扬大战下来,照您这么说要死多少人啊。”
刘宝明则是微微摇头道:“不知这些,另外两家虽然是在地方,轻易不涉及不参与朝中之事,可这件事他们不会拒绝的。”
“毕竟这是百年大计。”
“明白吗?”
王刚这才恭敬的俯首道:“刘老,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刘宝明缓缓的走到了门口的位置轻声道:“老夫已经下令,南方今年漕运将不会有一粒粮食调运进入京师以及关中之地。”
“南方晒盐扬不会有一把食盐进入京师关中之地。”
“关中之地自即日起粮食一日涨两成。”
“三十日之内便能涨到一两黄金一斤粮食。”
“老夫已经下令老夫的门生故旧一月之内陆续挂印辞官。”
刘宝明缓缓的转身看着王氏两兄弟微笑道:“接下来便要看两位了。”
王仲表情肃然的俯首道:“刘老放心,陈子义倒行逆施大肆杀戮读书人,京师学子早就人人自危,如今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来行动。”
“侄儿也会下令王氏族人以及王氏子弟分批次挂印离去。”
“另外王氏各地的旧人也都会不停的上奏批驳此事。”
“一月之内关中读书人立马就会人人自危。”
“三月之内大离各地必定喊杀声传遍各地。”
王刚也跟着俯首道:“刘老放心,既然要乱,那王氏必定是不遗余力的,关中之地的匪徒会倾巢而出。”
“晚辈可以保证。”
“不出半月。”
“各地烽火必起。”
“各地便是一片焦土。”
刘宝明则是满意的摸着自己的胡子道:“老夫已经通传十八家了,能出银子的便出银子,能策应的便可策应,能出兵的就出兵。”
“毕竟桌子就那么大,桌上的饭菜也就那么多。”
“椅子本身就不够。”
“有人坐上来。”
“自然就有人要腾地方。”
“有人想多吃点。”
“那桌子上就必须少些人了。”
"晚辈明白。"
“侄儿明白。”
刘宝明看着两人再也忍不住的笑了,三人对视一眼全部都忍不住的笑了。
三人放肆的大笑声传遍了整个府邸。
如今时局陈子义手握三万边军精锐,完全就像是杀疯了一样不顾后果的行事。
他们心中仍旧没有一点点的畏惧和顾及。
哪怕这个时候他们都没有正眼去看陈子义。
他们眼中有的仅仅是如何保持自己的特权。
如何让自己的家族获利。
至于百姓的死活?
在他们眼里不过是牲口一样的东西。
他们才不会在乎。
死了便死了,反正过年照样是生生不息。
不是他们残忍。
而是他们潜意识里就是这样想的。
他们早就将自己和百姓分割开了。
他们是神。
动辄就能决定不知多少人生死的神。
此时的皇宫走马道上。
陈子义一身染血的黑衣挎着刀静静的走着,他的身后有一点跟随的是铁甲覆面的牛海城。
牛海城一边走一边轻声道:“大人,根据您的安排,已经分批次的有人护送辽东子弟的遗体返回故里了。”
陈子义表情有些僵硬的点头。
牛海城借着闷声道:“边军那边已经按照您的意思统计好了。”
“没有人走。”
“他们都愿意留下来。”
陈子义脸色更加僵硬道:“你都跟他们说清楚了吧?”
“跟他们讲清楚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了吧?”
牛海城低头俯首低头道:“希望。”
陈子义则仍旧沉默不言。
牛海城抬起头也跟了上俩。
两人沉默无言。
陈子义快要走到走马道尽头的时候才轻声道:“抚恤都发下去了吧?”
“已经全部发了。”
“父老们...”
牛海城则是抬头隔着青铜面具轻声道:“辽东子弟,虽死无憾!”
牛海城借着伸手开始比划了起来。
“大人,在京师的禁军辽东子弟家眷遗孀一起绣了一面陈字大旗。”
“黑底红字。”
“这面大旗乃是辽东遗孀们扎破手指配合颜料缝制的。”
“末将伤势好转之后便亲自去看了他们。”
“他们都知道您心里难受愧疚不敢见他们。”
“辽东父老都说了。”
“大将军做的是正经事,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大将军是历朝历代第一个愿意为了他们这些泥腿子做主的!”
“他们要我转告大将军。”
“辽东子弟没有孬种,辽东子弟死得其所。”
“若再有万一,他们还愿意将家中的子弟送往军中为大将军效力!”
“若是他们死完了辽东还有热血男儿。”
“他们都愿意跟随大将军!”
“大将军不必愧疚!”
“辽东子弟没人怪您,他们都知道您在做什么,哪怕是三岁孩童都知道大将军是辽东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