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五

作品:《世子火葬场纪事(重生)

    番外五


    人上了年纪了,身子到底是差了很多。前一日裴源行还好好的,到了次日早上,就突然病倒在床上,云初忙差人去请了太医过来。


    太医虽嘴上说着细心养着就好,但裴源行心里哪会不清楚自己的身子,说他这会儿没什么胃口,就想喝云初亲手熬的鸡丝粥,寻了由头将云初支开,旋即又命下人将儿子裴予辰和女儿裴妍惜唤到他的床榻前。


    生老病死,是世间再寻常不过的事,他叫他们俩过来,也不是为了旁的事,只是想要叮嘱他们几句。


    他看着跪在榻前的一对儿女,开口道:“今日我叫你们过来,是想嘱咐你们几句,往后你们定要如先前那样好生孝顺你们的母亲……”


    裴妍惜心下一沉,眼睫微颤了两下:“父亲,您……您一定会好起来的。”


    裴源行低低“嗯”了一声,继续道:“你们的母亲旁的都好,就是性子隐忍,她便是嘴上什么都不说,心里头未见得不藏着什么心事。你们俩都是顶好的孩子,甚少让我和你们的母亲为你们操心,不过你们平日里多留神着些,若是见她心情不好,莫要等着她开口,主动替她排忧解难才好。”


    裴妍惜眼中蓄满了泪水,跪在身旁的裴予辰虽面上瞧不出什么,手背上却突出一道道青筋,分明在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两人皆点头应道:“父亲放心,孩儿们定会全心全意护着母亲,绝不让母亲受半点委屈!”


    裴源行紧皱着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些许,勾起唇角笑了笑:“去叫你们的母亲过来吧,我还有些话想要跟她说。”


    裴予辰和裴妍惜知道轻重,忙出了屋子找云初,云初叮嘱丫鬟好生看着锅里熬着的粥,快步进了屋子。


    她在床前坐下,替他掖好被角:“你这会儿身子好受了些么?”


    裴源行擡手握住她的小手,目光眷恋地望着她:“初儿,往后我不能再陪着你了。”


    他真的好不舍得丢下她啊。


    纵然知道她的身边还有儿女、外甥、外甥女,小一辈的孩子们以及他信任的下人和培养了多年的亲信,想来他们都会将她照顾得极为妥帖,可他依然对她总有些放心不下。


    他语气平和,可云初的眼眶却霎时红了一圈:“你别瞎说,太医方才也说了,你细心将养着就无大碍了。”


    裴源行听着笑了笑。


    “初儿,我自己的身子我自己最清楚不过,我能陪你的时间不多了。”


    云初紧紧咬住唇瓣,眼底泛起了泪光,心痛到了极点,只觉得满腹的话语不知从何说起。


    “初儿,比起前世,今生的日子已经好太多太多了,做人不能太贪心,你说对么?”


    云初再也承受不住,滚烫的泪珠一颗颗砸了下来。


    他心疼地凝视着她,掌心轻轻抚上她的脸颊。


    “初儿,不哭了。”他目光深邃,透着几分不舍,嘴角却扬起一抹清浅的笑,“你看,眼泪都滴我脸上了,来生你还怎么认出我来?”


    云初无声地哽咽着,拼命地将即将冲出眼眶的眼泪都憋了回去。


    无论是真是假,若真有下一辈,她绝不希望认不出他来。


    裴源行逝世后,云初把自己关在屋里不愿见人,幸而予辰和妍惜都是孝顺的,又牢记着裴源行的叮嘱,每日总想尽了法子哄她开心。


    云初是极疼她这两个孩子的,心里虽难免还有些悲痛,可为了不让他们担忧,她尽力打起精神不让自己消沉下去。


    后来她也想通了,源行说得对,做人不能太贪心。


    他们俩能厮守多年,从不曾为了什么事红过脸,裴源行走前也不曾受过任何病痛的折磨,已是上天赐给他们的福气了。


    她变化并不大,每日悠闲地过着她的安稳日子。


    自裴源行离开她后,她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年都会为他缝制一个香囊。


    以前,他总是抱怨她不给他缝制的香囊。而她,会笑他老是跟小辈们争谁得了她缝制的小玩意儿,怪丢脸的。


    他也不想想,他的中衣、鞋袜都是她缝制的。


    丫鬟来到炕前,低声开口道:“夫人,不若让奴婢来为您穿线吧?”


    云初放下穿了半天都没能将线穿过针眼的绣花针,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


    老了,眼神一日不如一日,手指也总是不自觉地微微颤抖着,莫说缝制香囊了,就连穿个针眼都费劲得很。


    她朝丫鬟弯了弯唇:“不用了,你去替我端杯热茶过来吧。”


    她想亲手做,幸好她向来做事很有余地,很早便开始动手缝制香囊了,也不知今岁赶得上赶不上他的忌日。


    时间过得飞快,眨眼间小半个月便过去了。


    到了裴源行忌日那一日,云初早早便命下人备好了马车,带着刚做好没几日的香囊上了马车,丫鬟提着食盒,也跟着坐在了马车上。


    青儿和云初身边的丫鬟知道云初定是想跟侯爷说些私密话,她们杵在一旁不大方便,于是就选了一个离裴源行坟头不远不近的地方守着,以保护云初的安全。


    云初在墓碑前坐下,伸手打开食盒取出里面的吃食,看着墓碑上裴源行的名字弯了弯眉眼。


    “我今日带来了你爱喝的鸡丝粥,是我一早就在小厨房里熬好的,也不知眼下我的手艺好不好。我放了许多笋丝和鸡丝,想必味道也差不到哪儿去。”


    她从自己的袖口中取出一个香囊,将香囊轻轻放在他的墓碑前,羞红了脸小声地对他说,“我也老了,不中用了,眼神大不如从前了,这个香囊的针脚缝得粗了点,你可不许嫌弃啊!”


    她眼角微潮,赶紧别过头去怕被他瞧见。


    也不知这个香囊他能不能收到。


    她压下心中的酸楚,回过头来,冲着他的墓碑浅笑了一下。


    他最放心不下她,总怕她伤心难过,她不想他在


    “前些日子沁儿又添了个小孙子,沁儿和子瑜都高兴坏了,说要好好替小孙子操办百日宴。我送了一双虎头鞋过去,也算是替孩子讨个吉利。”


    她忽而想起了一桩事,眸中的笑意加深了几分,“那双虎头鞋可不是我亲手做的,是我身边的丫鬟做的。”


    她拿起火折子点燃她带来的那个香囊,燃起的火映红了她的脸颊,“只有你的这个香囊,才是我亲手做的,你可不许再像以前那样跟孩子们瞎吃干醋了啊。”


    源行惯会吃醋,连晚辈们的醋都要吃,她得好好跟他说道说道,免得他心里不舒坦。


    天上聚起了厚厚的云层,太阳似是也有点怕冷,躲在了云朵后面不肯出来。


    从北面刮过来一阵寒风,风吹动着大树,枝头的枯叶纷纷落下,撒了一地。


    火已熄灭,好不容易缝制好的香囊已烧成了灰烬,云初仍坐在地上不愿离去,对着墓碑叨叨絮絮,将府里的点点滴滴尽数说与他听。


    丫鬟眉头微蹙着,神色不安地看着青儿:“今日天太冷了,再继续待下去夫人怕是要着凉了,咱要不要劝夫人回去啊?”


    青儿沉吟了几息,终是无奈地摇了摇头:“再等等吧,夫人定是有很多话要跟侯爷说。”


    她是亲眼看着夫人和侯爷一路走过来的。


    夫人虽每日都瞧着乐呵呵的,可她哪会不清楚,夫人心里最挂念的,唯有已去世的侯爷。


    好不容易来一趟,就由着夫人的性子,让夫人再跟侯爷多聊几句吧。


    终是上了年纪了,云初回府后便有些身子不适,太医过来诊过脉后,说是她感染了风寒。众人皆以为躺卧些时日,多喝几剂药好生将养着便无大碍了,谁也没料到,第二日,她便在睡梦中去了。


    走的时候,她脸上还带着温柔甜美的笑。


    云初这一觉睡得格外沉,睁眼醒来时,神智还有些恍惚。


    她在床榻上坐起了身。


    屋里的摆设并不陌生,只是与其相关的记忆太过久远,她几乎已经快要忘记了。


    正觉得疑惑,坐在榻前的云沁已一脸惊喜地喊道:“二姐姐,你醒了?”


    云初将视线移了过来,目光在她的脸上扫过。


    云沁眼下年纪尚幼,约莫着只有十来岁的样子,五官还未完全张开,但眉眼间已依稀可以看出她以后定会是个容貌昳丽的姑娘。


    沁儿才十来岁,那么她自己呢?


    她下了床,不顾云沁诧异的眼神,赤着脚跑到了梳妆台前,直直地盯着镜中的自己。


    镜子里的姑娘肤若凝脂,一头乌发随意散开,落在了肩上和背后,将她本就细腻的肌肤映衬得愈发无暇。


    她瞬间明白了一件事——


    她又重生了。


    云初双手紧攥成拳,心跳如擂鼓。


    她重生了,那么源行呢?


    她转身冲了出去,云沁跟在后头着急地道:“二姐姐,二姐姐,你要去哪里?你风寒刚好些,外头还冷着呢!”


    云初刚跑到院子里,迎面就遇上了从小厨房里走出来的云婉。


    云婉秀眉蹙在一起,轻轻拉住云初的手腕:“初儿,你怎地不再多歇息一会儿?我正在熬粥,等粥熬好了,你多喝两碗。”


    云初不由得笑了。


    沁儿还只有十岁,大姐姐还未遇见卢弘渊。


    她还有机会阻止姐姐掉入卢家的火坑。


    这一世,她定不会再让姐姐遭罪!


    “大姐姐,我身子已经大好了,你别担心我了。”


    “你呀,那么冷的天也敢赤着脚!你给我好好歇息去,身子养好了,明日我带你们去看灯会。”


    云初笑得愈发开怀,紧搂着云婉的胳膊,眼睛弯成了一道月牙:“大姐姐要说到做到哦。”


    提前了几年,也不知会不会在灯会上与源行重逢,就算见了他,也不知他是否还记得她。


    云初慢悠悠地行走在街上,间或朝四周张望一下,像是对什么都感兴趣,又好似对什么都不在意。


    一道跟出来的丫鬟们面面相觑,总觉得二姑娘不像是来逛街的,反倒像是在找人。


    闲逛间,主仆几人刚好从一个卖小泥人的摊子前经过,云初脚下一顿。


    小贩见来了客人,殷勤地招呼着云初。


    云初的视线落在了其中一对小泥人上,小贩赶忙兜起了生意:“姑娘好眼光,这两个小泥人是一对的,取‘花好月圆’之意。”


    玉竹没好气地瞪了小贩一眼,心想着,她家二姑娘还没定下亲事呢,怎就‘花好月圆’了?


    正感到愤愤然,近旁毫无征兆地响起了一道低沉悦耳的男声。


    “‘花好月圆’?!”


    云初蓦地转过身,正好对上了少年那双漆黑明亮的眼睛。


    四目相对,两人不禁莞尔。


    (全文完)


    全文完结啦,感谢宝子们一路的支持~~~


    番外五


    人上了年纪了,身子到底是差了很多。前一日裴源行还好好的,到了次日早上,就突然病倒在床上,云初忙差人去请了太医过来。


    太医虽嘴上说着细心养着就好,但裴源行心里哪会不清楚自己的身子,说他这会儿没什么胃口,就想喝云初亲手熬的鸡丝粥,寻了由头将云初支开,旋即又命下人将儿子裴予辰和女儿裴妍惜唤到他的床榻前。


    生老病死,是世间再寻常不过的事,他叫他们俩过来,也不是为了旁的事,只是想要叮嘱他们几句。


    他看着跪在榻前的一对儿女,开口道:“今日我叫你们过来,是想嘱咐你们几句,往后你们定要如先前那样好生孝顺你们的母亲……”


    裴妍惜心下一沉,眼睫微颤了两下:“父亲,您……您一定会好起来的。”


    裴源行低低“嗯”了一声,继续道:“你们的母亲旁的都好,就是性子隐忍,她便是嘴上什么都不说,心里头未见得不藏着什么心事。你们俩都是顶好的孩子,甚少让我和你们的母亲为你们操心,不过你们平日里多留神着些,若是见她心情不好,莫要等着她开口,主动替她排忧解难才好。”


    裴妍惜眼中蓄满了泪水,跪在身旁的裴予辰虽面上瞧不出什么,手背上却突出一道道青筋,分明在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两人皆点头应道:“父亲放心,孩儿们定会全心全意护着母亲,绝不让母亲受半点委屈!”


    裴源行紧皱着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些许,勾起唇角笑了笑:“去叫你们的母亲过来吧,我还有些话想要跟她说。”


    裴予辰和裴妍惜知道轻重,忙出了屋子找云初,云初叮嘱丫鬟好生看着锅里熬着的粥,快步进了屋子。


    她在床前坐下,替他掖好被角:“你这会儿身子好受了些么?”


    裴源行擡手握住她的小手,目光眷恋地望着她:“初儿,往后我不能再陪着你了。”


    他真的好不舍得丢下她啊。


    纵然知道她的身边还有儿女、外甥、外甥女,小一辈的孩子们以及他信任的下人和培养了多年的亲信,想来他们都会将她照顾得极为妥帖,可他依然对她总有些放心不下。


    他语气平和,可云初的眼眶却霎时红了一圈:“你别瞎说,太医方才也说了,你细心将养着就无大碍了。”


    裴源行听着笑了笑。


    “初儿,我自己的身子我自己最清楚不过,我能陪你的时间不多了。”


    云初紧紧咬住唇瓣,眼底泛起了泪光,心痛到了极点,只觉得满腹的话语不知从何说起。


    “初儿,比起前世,今生的日子已经好太多太多了,做人不能太贪心,你说对么?”


    云初再也承受不住,滚烫的泪珠一颗颗砸了下来。


    他心疼地凝视着她,掌心轻轻抚上她的脸颊。


    “初儿,不哭了。”他目光深邃,透着几分不舍,嘴角却扬起一抹清浅的笑,“你看,眼泪都滴我脸上了,来生你还怎么认出我来?”


    云初无声地哽咽着,拼命地将即将冲出眼眶的眼泪都憋了回去。


    无论是真是假,若真有下一辈,她绝不希望认不出他来。


    裴源行逝世后,云初把自己关在屋里不愿见人,幸而予辰和妍惜都是孝顺的,又牢记着裴源行的叮嘱,每日总想尽了法子哄她开心。


    云初是极疼她这两个孩子的,心里虽难免还有些悲痛,可为了不让他们担忧,她尽力打起精神不让自己消沉下去。


    后来她也想通了,源行说得对,做人不能太贪心。


    他们俩能厮守多年,从不曾为了什么事红过脸,裴源行走前也不曾受过任何病痛的折磨,已是上天赐给他们的福气了。


    她变化并不大,每日悠闲地过着她的安稳日子。


    自裴源行离开她后,她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年都会为他缝制一个香囊。


    以前,他总是抱怨她不给他缝制的香囊。而她,会笑他老是跟小辈们争谁得了她缝制的小玩意儿,怪丢脸的。


    他也不想想,他的中衣、鞋袜都是她缝制的。


    丫鬟来到炕前,低声开口道:“夫人,不若让奴婢来为您穿线吧?”


    云初放下穿了半天都没能将线穿过针眼的绣花针,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


    老了,眼神一日不如一日,手指也总是不自觉地微微颤抖着,莫说缝制香囊了,就连穿个针眼都费劲得很。


    她朝丫鬟弯了弯唇:“不用了,你去替我端杯热茶过来吧。”


    她想亲手做,幸好她向来做事很有余地,很早便开始动手缝制香囊了,也不知今岁赶得上赶不上他的忌日。


    时间过得飞快,眨眼间小半个月便过去了。


    到了裴源行忌日那一日,云初早早便命下人备好了马车,带着刚做好没几日的香囊上了马车,丫鬟提着食盒,也跟着坐在了马车上。


    青儿和云初身边的丫鬟知道云初定是想跟侯爷说些私密话,她们杵在一旁不大方便,于是就选了一个离裴源行坟头不远不近的地方守着,以保护云初的安全。


    云初在墓碑前坐下,伸手打开食盒取出里面的吃食,看着墓碑上裴源行的名字弯了弯眉眼。


    “我今日带来了你爱喝的鸡丝粥,是我一早就在小厨房里熬好的,也不知眼下我的手艺好不好。我放了许多笋丝和鸡丝,想必味道也差不到哪儿去。”


    她从自己的袖口中取出一个香囊,将香囊轻轻放在他的墓碑前,羞红了脸小声地对他说,“我也老了,不中用了,眼神大不如从前了,这个香囊的针脚缝得粗了点,你可不许嫌弃啊!”


    她眼角微潮,赶紧别过头去怕被他瞧见。


    也不知这个香囊他能不能收到。


    她压下心中的酸楚,回过头来,冲着他的墓碑浅笑了一下。


    他最放心不下她,总怕她伤心难过,她不想他在


    “前些日子沁儿又添了个小孙子,沁儿和子瑜都高兴坏了,说要好好替小孙子操办百日宴。我送了一双虎头鞋过去,也算是替孩子讨个吉利。”


    她忽而想起了一桩事,眸中的笑意加深了几分,“那双虎头鞋可不是我亲手做的,是我身边的丫鬟做的。”


    她拿起火折子点燃她带来的那个香囊,燃起的火映红了她的脸颊,“只有你的这个香囊,才是我亲手做的,你可不许再像以前那样跟孩子们瞎吃干醋了啊。”


    源行惯会吃醋,连晚辈们的醋都要吃,她得好好跟他说道说道,免得他心里不舒坦。


    天上聚起了厚厚的云层,太阳似是也有点怕冷,躲在了云朵后面不肯出来。


    从北面刮过来一阵寒风,风吹动着大树,枝头的枯叶纷纷落下,撒了一地。


    火已熄灭,好不容易缝制好的香囊已烧成了灰烬,云初仍坐在地上不愿离去,对着墓碑叨叨絮絮,将府里的点点滴滴尽数说与他听。


    丫鬟眉头微蹙着,神色不安地看着青儿:“今日天太冷了,再继续待下去夫人怕是要着凉了,咱要不要劝夫人回去啊?”


    青儿沉吟了几息,终是无奈地摇了摇头:“再等等吧,夫人定是有很多话要跟侯爷说。”


    她是亲眼看着夫人和侯爷一路走过来的。


    夫人虽每日都瞧着乐呵呵的,可她哪会不清楚,夫人心里最挂念的,唯有已去世的侯爷。


    好不容易来一趟,就由着夫人的性子,让夫人再跟侯爷多聊几句吧。


    终是上了年纪了,云初回府后便有些身子不适,太医过来诊过脉后,说是她感染了风寒。众人皆以为躺卧些时日,多喝几剂药好生将养着便无大碍了,谁也没料到,第二日,她便在睡梦中去了。


    走的时候,她脸上还带着温柔甜美的笑。


    云初这一觉睡得格外沉,睁眼醒来时,神智还有些恍惚。


    她在床榻上坐起了身。


    屋里的摆设并不陌生,只是与其相关的记忆太过久远,她几乎已经快要忘记了。


    正觉得疑惑,坐在榻前的云沁已一脸惊喜地喊道:“二姐姐,你醒了?”


    云初将视线移了过来,目光在她的脸上扫过。


    云沁眼下年纪尚幼,约莫着只有十来岁的样子,五官还未完全张开,但眉眼间已依稀可以看出她以后定会是个容貌昳丽的姑娘。


    沁儿才十来岁,那么她自己呢?


    她下了床,不顾云沁诧异的眼神,赤着脚跑到了梳妆台前,直直地盯着镜中的自己。


    镜子里的姑娘肤若凝脂,一头乌发随意散开,落在了肩上和背后,将她本就细腻的肌肤映衬得愈发无暇。


    她瞬间明白了一件事——


    她又重生了。


    云初双手紧攥成拳,心跳如擂鼓。


    她重生了,那么源行呢?


    她转身冲了出去,云沁跟在后头着急地道:“二姐姐,二姐姐,你要去哪里?你风寒刚好些,外头还冷着呢!”


    云初刚跑到院子里,迎面就遇上了从小厨房里走出来的云婉。


    云婉秀眉蹙在一起,轻轻拉住云初的手腕:“初儿,你怎地不再多歇息一会儿?我正在熬粥,等粥熬好了,你多喝两碗。”


    云初不由得笑了。


    沁儿还只有十岁,大姐姐还未遇见卢弘渊。


    她还有机会阻止姐姐掉入卢家的火坑。


    这一世,她定不会再让姐姐遭罪!


    “大姐姐,我身子已经大好了,你别担心我了。”


    “你呀,那么冷的天也敢赤着脚!你给我好好歇息去,身子养好了,明日我带你们去看灯会。”


    云初笑得愈发开怀,紧搂着云婉的胳膊,眼睛弯成了一道月牙:“大姐姐要说到做到哦。”


    提前了几年,也不知会不会在灯会上与源行重逢,就算见了他,也不知他是否还记得她。


    云初慢悠悠地行走在街上,间或朝四周张望一下,像是对什么都感兴趣,又好似对什么都不在意。


    一道跟出来的丫鬟们面面相觑,总觉得二姑娘不像是来逛街的,反倒像是在找人。


    闲逛间,主仆几人刚好从一个卖小泥人的摊子前经过,云初脚下一顿。


    小贩见来了客人,殷勤地招呼着云初。


    云初的视线落在了其中一对小泥人上,小贩赶忙兜起了生意:“姑娘好眼光,这两个小泥人是一对的,取‘花好月圆’之意。”


    玉竹没好气地瞪了小贩一眼,心想着,她家二姑娘还没定下亲事呢,怎就‘花好月圆’了?


    正感到愤愤然,近旁毫无征兆地响起了一道低沉悦耳的男声。


    “‘花好月圆’?!”


    云初蓦地转过身,正好对上了少年那双漆黑明亮的眼睛。


    四目相对,两人不禁莞尔。


    (全文完)


    全文完结啦,感谢宝子们一路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