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有人托我给他带话
作品:《一门七遗孀,我带着她们屯兵谋反》 “通关文书在吗?”
“在我身上呢。”
李朝从口袋掏出户部的通关文书摊开,毕恭毕敬递给曹沛。
曹沛只是瞟了一眼,便踹了李朝一脚。
“艸,你吓得老子一跳,舆地使算个屁的朝廷大员。”
“几品啊?”
“负责勘察地方地形,记录物产风俗的小吏而已,带我去见见他。”
曹沛转头看着秦婉儿,“郡主在古颠受了巨大的委屈,做梦都在怀念京城时的尊贵荣耀,今儿我就带你去体验一把。”
“你又在阴阳怪气什么,我今儿没惹你吧。”
秦婉儿十分戒备,曹沛对她是不可能有好心的。
但即便如此,她也不敢忤逆曹沛,还是乖乖跟在后面。
李朝眉飞色舞的介绍着。
“这货跟傻子一样,掏出通关文书的时候还在问,你们是雕家兵吗,我说是啊,然后他就跟着进来了,都不需要动手,啊哈哈……”
“他还知道雕家?”
“是啊,好像是有人让他给雕家带话什么的。”
“那就更有意思了。”
尝禹家的牛棚被李朝改造成了临时的牢房。
户部派来的舆地使躺在干草堆里呼呼大睡。
“给老子起来。”
李朝一脚将他踹醒。
舆地使很快就将目光聚集在秦婉儿和方晴身上,以他的地位当然不认识这两人。
但职业本能让他可以快速辨认各地人口特征。
南夷之地是不可能长出如此白嫩水灵的小美人。
“两位是国公府的少夫人吗?”
秦婉儿和方晴很诧异,敢情她们这个男装白穿了。
曹沛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徐振声是吧?”
“你是?”
“我是雕狼本狼。”
“不可能,国公府少夫人怎么会和雕狼在一起?”
“朝廷将一帮女人送到我的地盘,不就是给老子享用的吗?”
见两位少夫人站在曹沛身后非常乖巧,也没有辩解,徐振声便不再怀疑了。
女人贬来这地方本就是送肉的,傻子都知道不会有好结果。
“我给你介绍下,这位是三夫人方晴,这位是齐王之女,齐阳郡主秦婉儿。”
徐振声连忙爬起来跪拜,“户部舆地使徐振声拜见郡主。”
“起来吧。”
秦婉儿声音寡淡,没有任何喜悦之情。
这货还没进古颠就被逮住了,被曹沛抓住的人是不可能放走的,所以也不可能帮她带信回京。
“跪下!”
曹沛一声爆喝,吓得徐振声再次跪下。
“我问你答。”曹沛让李朝拔出刀,“你觉得他在说假话,就直接砍了。”
“是,大哥。”
“你找雕狼干什么?”
“有人托我给他带话,国公已亡,遗寡可辱。”
握刀的李朝一阵慌张,但又不敢打断曹沛的审问。
曹沛推测,李京大概猜出来王家人没死在巴陵,但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所以派人来看看。
毕竟走的时候就带了一个家丁,能闹出什么名堂呢。
正常来说,有他这个口信,王家的寡妇在南夷是不可能有活路的。
三个孩子就算不死,恐怕也是被卖来卖去,终身为奴。
这可比杀了更解恨。
曹沛转头看了一眼秦婉儿,“郡主认为,这遗寡是不是指你?”
“让你带话的人是谁?”秦婉儿问。
“不知道,但他在户部尚书宅邸来去自如,我猜至少得是同级的吧。”
秦婉儿的脸色十分难看,“还有没有别人托你带口信?”
徐振声摇摇头,“没了,我本就是正常派遣,户部不说也没人知道啊。”
“京城有什么大事发生吗?”曹沛问。
“听同僚私下闲聊,皇上让李宰辅牵头,准备跟北胡搞和平谈判。”
“谈判内容有放风吗?”
通常这种比较敏感的国事,朝廷会向民间放风,探探民情舆论,让大家适应适应,正规扬合是绝对不会承认的。
“好像要割让北方十六州什么的,我感觉是假的,这也太窝囊了。”
曹沛微微一笑,“你算个毛啊。”
秦婉儿的脸色十分难看,“你是不是活腻了,十六州有多大知道吗?割让后岂不是和北胡脸贴脸?”
“请郡主息怒,都是民间百姓胡乱猜测的,我这种小吏跟普通老百姓也没啥区别,嘿嘿!”
曹沛看着秦婉儿,“为何不可能,北胡能威胁到大宁,李京的地位才牢不可破,不是所有的骑墙派都是窝囊废,但你秦氏王朝大概是气数已尽了。”
秦婉儿这次没有反驳,只是心如刀绞。
“那国公战败的消息也传开了?”
“传开是传开了,因为南国公府的牌匾都摘了啊,但朝廷并未公布。”
“会拖到谈判结束后再公布,把责任推到南国公兵败头上,老套招了。”
当时办丧只限国公府内,不准亲家来拜祭,就很明显了。
“这帮无耻小人!”方晴骂完又问:“有没有听说国公府的亲家出事?”
“我来的时候没听到过。”
“你们的家人对李京可有可无,威胁不到他,暂时不会有事,除非南夷的消息传回京城。”
徐振声的职位实在太底层了,办事文员一个,曹沛觉得没什么好审的,起身要走。
“雕兄,你会杀我吗?”徐振声问。
“舆地使虽然职位不高,但博学多识,记账什么的会吧?”曹沛问。
“那是必然,我和状元陈世雄是同期考生,只是这个命运不同。”
“陈世雄可是郡主的老熟人。”
秦婉儿这次依然没顶嘴,因为她差点就给陈世雄写信了。
曹沛离开牛棚后,对李朝说:“先把他关起来,按时给吃喝,等围墙建好后,放他在这里处理文书工作,和度支司对接,每日产量必须登记清楚,免得有人偷卖。”
“那最合适不过了,要关多久啊?”
“先关个半年再说吧,等我盐路打通了,把他家人接过来,就当是移民。”
“那朝廷会派人来找吧?”
“派多少,就移民多少,每三个月给朝廷回封信,山高路远,两年很快就拖过去了,李京现在也没心思管我们。”
李朝憋了半天还是问:“大哥,南国公死了,你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啊。”
“我来的时候就知道了。”
“卧槽,那你还说南国公在北方打仗,你是龙卫禁军都头?”
“我不这么说,你敢跟着我弄雕家吗?”
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