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香葱鸡蛋浇面
作品:《从早食摊娘子到当朝首富,古人送钱抢破头》 许桑柔睁开眼,看到熟悉木床榻,她叹了口气。
怎么办,这是真穿越了,不是在做梦,已经五天了,不能再不切实际,得支棱起来好好生活。
上辈子她是在孤儿院长大的,大学毕业之后因为本专业会计3000的工资让她成功转职成为了美食博主,全靠一手好厨艺和花陌田园画风成为年度最佳博主。
只不过路上提车的时候出了车祸,穿越到了一个历史上没有的朝代,大周,目前一大家子生活在崇文府下面的一个县,叫礼县。
原主的记忆是和她完全融合的,也叫许桑柔,小名岁岁,16岁,有个双胞胎弟弟,叫许秋鸿,在私塾读书,还有个小妹许平吟,12岁。父亲许路年是礼县的捕快,母亲张贵娘在家操持家务,平时靠绣一些绣品补贴家用。
一家子住在城东的明礼巷,距离父亲当值的地方不算近,开在附近的铺子也不多,好在居住人家不是很多,还算安静宜居。
看一眼外面的天色,许桑柔决定先爬起来洗漱做个早饭。
这几天便宜娘亲的脸色又开始沉了下来,不用说,就是到月底这几天家里钱不够用开始捉襟见肘了,家里几个人都开始战战兢兢了起来,生怕惹娘亲生气。
还不如自己勤快些,挨骂的事儿就让父亲弟弟妹妹帮忙分担吧……
推开房门,她住的房间不远处就是一小块泥巴地,原本是种花植兰的好地方,可惜全被母亲张贵娘拿来种了菜,旁边还有一口井,平日里几口人都直接在小菜圃附近打水洗漱。
叹了口气,还好祖上曾经阔过,在礼县县城置下了这个小院子,不然,靠父亲许路年的月俸,就只够一家人勉强填饱肚子的,还能住上这小院子?
春寒料峭,张开口就能哈出雾气,许桑柔搓搓手,赶忙去厨房烧火。
许桑柔作为家中长女,一般都是负责做家中三餐的,只是她穿越过来之后这几天一直没怎么缓过来,家里人一直以为是她风寒还没好,就让她多休息休息,故而母亲张贵娘接手了三餐。
张贵娘有一双巧手,能把鸳鸯绣得活灵活现,让帕子上的荷花迎风曼摇,可惜就是在餐食上的造诣差了些,许桑柔休息的这几日,张贵娘不是青菜粥就是炒青菜配米饭,还舍不得放太多油,好容易煎个鸡蛋还糊了。
一家子人都是能忍,愣是一声不吭吃到现在。
挖一勺猪油,掐一把嫩葱,从篮子里掏三个鸡蛋打散,将葱花打进鸡蛋里,下入烧热油化的锅中,瞬间滋滋作响,蛋香与葱香逐渐融合,再用铲子碎一碎,盛出来放着。
直接在锅中又倒入两瓢水,拿一把昨天张贵娘刚买的干挂面,在大周又称为干索饼,水开后直接放入,撒上一些盐,就着原来就有的油香蛋香,铺上香葱鸡蛋碎,五碗香喷喷的面就端上了餐桌。
这时候,正碰见张贵娘正拉着父亲起来,嘴里念念叨叨的,“还不赶紧去上值,今个儿我起晚了没来得及做早食,你用零钱在路上随意买个蒸饼垫垫。”
等看到许桑柔手中的碗,张贵娘“哎哟”一声,登时伸手接过来,“我的小祖宗怎地起来做早食了,你风寒还没完全好得多休息两天,”下意识地闻了闻,“还是闺女做得好吃,真香啊!”
一听到这话,父亲许路年也不管上值会不会迟到了,开喊:“安安、好好,今天你们姐姐做了早食,快起来吃啊!”
二弟许秋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了门,“爹,说了多少遍了不要喊我安安,我有字!叫我明远!”
三妹许平吟头发都没扎完就冲过来准备捧碗,被张贵娘拍了一下手,“去洗漱完再来吃!”
没多久,一家子齐齐坐在了餐桌上。
许路年忍不住率先开吃,鸡蛋鲜嫩可口,葱香四溢,挑一缕细面条上挂满汤汁,汤汁里既有猪油的醇厚和香葱鸡蛋的香,给这面增添了更丰富的口感。
最后一口热汤下肚,许路年惊叹地看着许桑柔,“岁岁,你今日的厨艺简直是更上一层楼了呀!外面的早食店都没有你今天做得这汤索饼好吃!香得很呐!”
“是极是极,闺女今日做得这碗汤饼真是好吃极了,实不相瞒,娘这几天自己做得都不知道该做啥吃食了!”张贵娘放下碗,连连夸赞,顺便催着许路年上值,“快些上值去!”
剩下两个小的只知埋头苦吃,啥话也说不出来。
吃完,二弟许秋鸿就去上私塾了,小妹坐在院子树下石桌上帮忙捋绣线,张贵娘坐在旁边绣花样。
许桑柔刚坐下没多久,门环的响声就传了进来。
张贵娘连忙过去开门,一位清瘦妇人步履轻缓地走了进来。
“原来是亲家母,你来也不通知一声,中午留在这儿吃罢!我让江月楼的送些好菜来。”张贵娘看到她很是热情,连忙让许桑柔给泡一壶茶送来。
这位夫人许桑柔认识,周钟氏,是自己原身的未来婆母,自己从小和她的儿子周放有婚约在身,还是爷爷辈定下的婚事。
周家的祖上也是出过几个五品大员的,只可惜后来出了些事情,逐渐落魄了,这才搬到礼县落户,周放的父亲是个秀才,母亲也是秀才的女儿,如今周放年仅16就颇有文采,周家父母也是寄振兴周家的希望于他一身,平日里对他都颇为严苛。
更别说对他的未来娘子了。许家虽然祖上也不错,但可惜传至如今只剩一座小院子值点钱了,父亲许路年只是个捕快,哪怕有张贵娘绣品缝补和许秋鸿抄书贴补一些,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
许桑柔既无诗情才学,家中又不能为周放未来前途提供助力,自然让周放的父母对这门亲事不大满意。
可惜这是祖辈定下的婚事,出于孝道,许家又无错处,周放父母自然捏着鼻子认了。
不过要依她来看,这门亲事迟早要黄掉。
将泡好的茶端给周钟氏,又上了一碟桂花糕,许桑柔就坐回了旁边。
周钟氏看了一眼茶杯,又放了回去。细细的柳叶眉微挑,“许夫人,我们周家哪怕就是粗茶淡饭,也要讲究些。这茶不经击拂研磨,又怎能入口呢?再者,喝茶必得配上茶果子才行,不相配,那就不如不喝。”
不知道是不是许桑柔的错觉,那“不相配”三个字的语气仿佛格外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