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 章部队来人

作品:《七十年代,带着空间去下乡

    听大队长问话,马大嘴这才傻了眼。


    刚才光顾着恶心,根本没看清周围是谁动的手,她胡乱扫了一眼人群,含糊的说。


    “我……我没看清,但肯定是他们中的一个!”


    “没看清就别瞎冤枉人!”有人立刻怼回去。


    这时,人群里不知谁喊了一句。


    “我看啊,八成是你话太多,嘴巴叭叭没停过,天上飞过的鸟刚好拉屎,不偏不倚就落在你嘴里了!”


    这话一出,大伙都觉得有道理——鸟屎掉嘴里虽少见,但也不是没可能。


    叶子衿听着,也忍不住悄悄勾了勾唇角,要是不知情,她自己恐怕都要信了。


    大队长想了想,也觉得这解释说得通,便抬手压了压,让大伙住嘴。


    “行了,多大点事,估计就是个巧合。都安静,继续开会!”


    马大嘴哪还静得下心,嘴里的臭味挥之不去,又羞又气,也顾不上找场子了,捂着脸就往家跑。


    心里把那鸟骂了八百遍:今天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她刚跑出没几步,叶子衿眼里闪过一丝促狭。


    又动了动念头——头顶上空,一坨湿哒哒的鸡粑粑“啪嗒”一声,正好落在了马大嘴的头顶。


    这一下,离得近的人看得真切,忍不住惊呼:“哎!真有东西从天上掉下来了!就掉到马大嘴的头上。”


    这话一出,有人捂住偷笑,有人则惊讶的捂着嘴,这是啥运气。


    不过跟马大嘴不对付的人则想,肯定是她坏事做多了,连鸟的看不过去,要惩罚她。


    马大嘴只觉得头顶一凉,黏糊糊的东西顺着头发往下滑。


    她下意识抬手一抓,满手都是腥臭的鸡屎,顿时胃里翻江倒海,蹲在地上干呕起来。


    人群里瞬间爆发出一阵哄笑声,有人笑得直不起腰:“哈哈,还真是鸟屎啊!这鸟也太会找地方了!”


    “看来真是话太多招鸟嫌了!”


    马大嘴又气又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顶着一头鸡屎,狼狈地往家里跑。


    大队部院里的笑声,伴着台上继续的讲话声,飘出了老远。


    叶子衿强忍着笑意,抬手摸摸鼻子掩饰。


    这种人,打不得,骂不得,她只能使用这样的方法。


    秋收过后的雨,淅淅沥沥下了半个月,把地里的泥泡得软烂,空气里也浸透着湿冷的寒气。


    屯子里的人大多窝在家里焐炕,而叶子衿却没闲着。


    这些天在空间里忙着翻地、播种、收获,看着仓里新添的粮食,心里踏实得很。


    直到村口传来吉普车引擎的轰鸣声,打破了屯子的宁静。


    社员们听到动静,才三三两两地披了衣裳出来看新鲜。


    两辆军绿色的吉普车在泥路上碾出两道深辙,穿过屯子,稳稳停在大队部的场地上。


    大队长正在办公室工作,听见声音,也走了出来。


    车门打开,先跳下来几个穿着军装、身姿笔挺的士兵。


    随后,一个高大的身影从主驾旁的车门下来——眉眼锐利如旧,正是沈建国。


    大队长见是自己儿子,忙丢下笔跑了出来。


    “建国,你怎么回来了?”


    沈建国赶紧迎上前:“爹,我们这次是来接牛棚那二位的,一会你陪我们去一趟。”


    大队长点点头:“好,好。”


    那两位要是被接走,他也能松口气。


    然后又跟几位士兵打招呼,沈建国跟身边的司机低声交代了两句,便带着士兵径直往屯子深处走。


    几人步伐匆匆,军装下摆被风掀起,眼神里藏着压抑不住的急切。


    可在靠近那处低矮的牛棚时,脚步却慢慢沉了下来。


    他们的首长就住在这样的地方,他们虽然想到了后果,但还是被冲击到了。


    大队长说:“就是这里。”然后就推开门。


    就对里面的二位老爷子说:“二位首长,部队派人来接你们了。”


    牛棚里光线昏暗,两张旧椅子上坐着两个老人,正就着一盏煤油灯看报纸。


    孙老头发花白,背却挺得笔直。


    郑老手指在报纸上轻轻点着,两人虽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眉宇间的锐利却半点未减。


    听见脚步声,两人同时抬头,看清来人时,都愣住了。


    “首长好!”


    沈建国和几名士兵“唰”地立正站好,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声音里满是敬重,“首长,我们奉命来接二位回京都。”


    孙老放下报纸,浑浊的眼睛亮了亮,嘴角露出笑意。


    “大队长,建国也回来了?快进来,外头风大雨凉的。”


    一看这阵仗,他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孙老起身时动作有些迟缓,大队长连忙扶了一把,两人看向几名士兵的目光里满是感慨。


    郑老轻轻叹了口气:“真没想到,我们还能等到这一天,还以为要埋在这里。”


    “首长们这些年受委屈了。”


    沈建国带来的士兵都走进牛棚,目光扫过角落里的破棉絮和冻裂的水缸,眉头紧紧皱起。


    一个士兵也忍不住低声说:“真没想到首长们在这里过这样的日子,那些坏人真该死。”


    心里默默想:“若是再晚些,怕是要熬坏了身子,那可是国家的损失。”


    “上边特地嘱咐,一定要保证二位的安全和体面回去。”


    沈建国沉声说,“车就在外头,收拾一下东西,咱们这就走。”


    “哪有什么东西可收拾的。”


    孙老笑了笑,指了指墙角一个旧木箱,“就几件换洗衣裳,还有些舍不得丢的书。”


    沈建国喊了声:“小李,带两个人进来,把首长们的东西搬到车上,动作轻点。”


    两名士兵应声,小心翼翼地抱起木箱,沈建国则是给两位老人披上带来的军大衣。


    孙老、郑老看着沈建国忙前忙后,对视一眼,眼里都是欣慰——这小子不仅稳重,还心细。


    隔壁的叶宏远夫妻听到动静,已经抱着个布包等在门口。


    里面是叶子衿之前送来的干货和肉干,他们分装了一半。


    “孙老,郑老,这一路远,带点吃的在路上垫肚子的,也不知道咱们啥时候能再见面,你们一路保重。”


    叶宏远把布包递过去,心里很是感慨,他觉得自己应该也快了。


    二位老爷子连忙推辞:“不用不用,有建国他们在,饿不着的,你们留着自己吃。”


    沈建国看着岳父岳母,不好在这时候喊人,只郑重地点了点头。


    叶宏远想了想,确实有道理,便不再坚持。


    “那你们一路平安,到了京都好好养养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