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将军夫人
作品:《被夺亲跳崖后,嫡兄们悔疯了》 他们都清楚,宋袅袅背后必有推手。
这根刺,要拔掉,就必须连根拔起。
第二日,整个云州城都在传,宋姑娘因在宴席上受了将军夫人的羞辱,回去后便一病不起,高烧不退,水米不进。
一时间,同情的潮水,再次涌向了那个看似柔弱无助的女子。
而沈思薇,则被推上了恃宠而骄,心胸狭隘的风口浪尖。
谢怀瑾当即下令,彻查流言,并派亲卫去探望宋袅袅。
然而,亲卫回报,只说宋袅袅确实病重。
一拳打在棉花上,有力无处使。
这场病,来得恰到好处,也病得滴水不漏。
如此过了五六日,就在众人快要将她淡忘之时,宋袅袅却又悄无声息地出现了。
她不再去谢怀瑾面前,甚至远远看到将军府的亲卫,都会主动避开。
她面色苍白,身形更显单薄,默默地待在城东的粥棚里帮忙,或是在伤兵营里,为那些伤势最轻的士兵换洗绷带。
她不说话,只是埋头做事。
偶尔有人跟她搭话,她也只是怯怯地笑一笑,那双哭得红肿未消的眼睛里,盛满了委屈与坚忍,我见犹怜。
百姓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唉,真是个好姑娘,就是命苦了些。”
“可不是嘛!上次要不是她带着我们给将军做了鞋,还不知道怎么表达心意呢!”
“将军夫人……唉,也是个好人,就是……到底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气性大了点。”
“嘘!小声点!让人听见,宋姑娘又要受委屈了!”
这些窃窃私语,像野草一般,在云州的街头巷尾疯长。
它们看似无害,却在无形中,将沈思薇与普通的云州百姓,划开了一道深深的鸿沟。
更诡异的事情,接踵而至。
县衙每次要分发赈灾的物资,总有人能提前得到消息。
而宋袅袅,总能在那之前,用自己“私下”积攒的,或是东拼西凑来的名义,将一些最紧俏的药品、布料,提前送到几户最困难、或是家中在守城战里牺牲了男丁的百姓手中。
但每次都拉着对方的手,恳切地嘱咐:
“婶子,这药您快给孩子用上。千万别声张,这事儿要是让夫人知道了,怕是会不高兴的……”
“大娘,这布料您拿着,给家里人做件新衣裳。我……我怕给夫人添麻烦,您就当我没来过。”
一来二去,这种雪中送炭的恩情,和为你好才瞒着夫人的暗示,让她收获了一批最为忠实的追随者。
这些受过她恩惠的百姓,将她视作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在他们的口中,宋袅袅是自己人,而沈思薇,则是那个高高在上、会不快、会添麻烦的贵人。
宋袅袅在民间的声望,以一种可怕的速度,急剧攀升。
这一日,沈思薇正在城南的施药点坐诊。
忽然,一阵喧哗声传来。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抱着一个面色青紫、呼吸急促的孙子,哭天抢地地冲了进来。
“夫人!求求您救救我孙儿!”
沈思薇立刻起身,示意军医接过孩子。
一番诊断下来,她神色凝重。
是急症,风邪入体,堵了心脉,若不及时施救,恐有性命之忧。
她当即提笔,写下一张药方,递给一旁的药童:“快!照方抓药,用最快的速度煎好!”
药童接过方子,面露难色:“夫人,方子里的紫河车……库里昨日就用完了,新的药材,最快也要明日才能送到。”
老婆婆一听,顿时瘫软在地,嚎啕大哭。
沈思薇心头一紧,正要开口安抚,并想办法看能否用其他药材替代。
就在这时,一个清弱的声音,从人群后响起。
“老婆婆,您别急。”
众人回头,只见宋袅袅面色憔悴地走了过来。
她手里捏着一小包油纸,径直走到沈思薇面前,福了一福,声音低微地说:“夫人,民女……民女听闻这边有急症,恰好我收藏有这味药材,不知,能否用得上?”
说着,她打开油纸包!
沈思薇若有所思的看着她。
药童惊喜地喊道:“是紫河车!夫人,这下孩子有救了!”
“是宋姑娘!宋姑娘真是活菩萨啊!”
“太好了!孩子有救了!”
在众人的催促下,药童接过药材,飞也似地跑去煎药了。
老婆婆看着转危为安的孙子,激动得老泪纵横。
她地转身,一把抓住了宋袅袅的手,当着所有人的面,噗通一声就跪了下去!
“宋姑娘!你才是我们这些穷苦人的活菩萨啊!老婆子给你磕头了!是你救了我孙子的命啊!”
宋袅袅连忙去扶,嘴里说着使不得,眼泪却也跟着掉了下来,那副场景,感人至深。
扶起老婆婆后,宋袅袅似乎才想起什么,带着歉意看向沈思薇。
而那老婆婆,却像是护犊子一般,将宋袅袅护在身后,转头对着沈思薇,朗声说道:
“夫人,老婆子知道您心善,也是想救我孙儿的。但您终究是高高在上的贵女,金枝玉叶,哪里能像云姑娘一样,真正懂得我们这些穷人的苦楚和急难呢?”
这句话,如同一记无形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沈思薇的脸上!
她没有苛责,刁难,她尽心尽力地诊断、开方,却因为一味药材的短缺,所有的功劳,都被人轻而易举地夺走。
甚至,还被安上了一个不懂民间疾苦的名头。
周围的百姓,看着她的眼神,也变得复杂起来。
有同情,有疏离,更有一些隐藏不住的认同。
是啊,将军夫人是好,可她太远了。
而宋袅袅,才是能和他们站在一起的人。
沈思薇站在原地,看着被人群簇拥着、嘘寒问暖的宋袅袅,只觉得荒唐至极!
民意,是水。
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句话果然没错!
但她要的可不是这些虚名,只是觉得这背后另有深意!
宋袅袅用自己的柔弱,试图将她,将谢怀瑾,彻底困死在云州这座孤城里!
这件事,很快就在军中传开了。
底层的士兵,大多出身贫寒,家中也有如那位老婆婆一样的亲人。
他们听闻此事,心中那杆天平,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