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大明丞相

作品:《三国:我的兵,顿顿吃肉打胜仗!

    上一刻还是吞噬一切的炼狱火海,下一瞬,便被这拔地而起的巨木与藤蔓强行熄灭。


    空气中,焦糊的尸臭与清新的草木气息诡异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头皮发麻的敬畏感。


    七万多名汉军降卒,就这么跪在由巨木撑开的生命通道前,傻傻地看着那个从通道深处走来的人。


    神。


    这个念头,不受控制地在每个人心中炸开。


    凡人之躯,岂能号令草木,平息天火?


    这不是人力,这是神罚,更是神恩。


    卢植的膝盖重重地磕在尚有余温的土地上,这位一生信奉经义与律法的大儒,感觉自己毕生所学都在那冲天的绿意面前,碎成了齑粉。


    他不是败给了谋略,不是败给了兵锋。


    他是败给了神话。


    当林缚走到他面前,那句“我缺一个为万世开太平的丞相,不知卢公,可愿屈就?”轻轻响起时。


    卢植的身体,无法抑制地颤抖。


    不是恐惧,也不是屈辱。


    而是一种在绝望尽头,窥见一线曙光的战栗。


    为万世开太平。


    这六个字,是他这样的士人,穷尽一生所追求的终极理想。


    可他效忠的大汉,给过他这个机会吗?


    没有。


    那里只有党争,有宦官,有卖官鬻爵,有无穷无尽的内耗。


    他抬起头,那张被烟灰熏得漆黑的脸上,两行浑浊的泪水冲刷出白痕。


    “臣,领旨。”


    一声“臣”,代表着汉臣卢植的死去。


    一声“领旨”,代表着新朝谋主的诞生。


    林缚扶起他,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卢公,从今日起,你便是我青州之刺史,不,是我‘大明’的丞相。”


    “大明?”


    卢植愣了一下,细细品味着这个国号。


    “为何是‘明’?”


    “日月为明。”林缚指向天空,那里,青色的神鸟虚影尚未完全散去,而在东方,一轮红日正欲喷薄而出。


    “日,为天子之辉。月,为万民之光。”


    “这天下,不该是刘家的,也不该是哪个士族的,更不该是我的。”


    “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日月同辉,人人皆可沐浴其光,这便是我心中的‘大明’。”


    一番话,如洪钟大吕,狠狠敲在卢植的心上。


    他怔怔地看着林缚,这个年轻人所言,已经超脱了历朝历代“家天下”的范畴。


    这是一种他只在最古老的典籍中,在圣人幻想的“大同之世”里才见过的气魄。


    “主公……”卢植的声音哽咽了,“若真能如此,植,万死不辞!”


    旁边的国渊也走了过来,对着林缚深深一躬。


    他本就是被林缚的理念所吸引,此刻更是心潮澎湃。


    “主公,渊愿为大明计吏,为主公规划钱粮,治理州郡。”


    “好!”林缚看着这一文一武,不,现在是两位大才。


    卢植,名满天下的大儒,他的归降,比攻下十座城池的意义还要重大。他代表着旧士人阶层的认可,是新政权最好的“名片”。


    国渊,未来的曹魏名臣,善于内政,是治理地方的一把好手。


    “有二位辅佐,何愁大事不成!”


    林缚转过身,看着那七万多名呆若木鸡的降卒。


    “高顺!”


    “末将在。”高顺从队列中走出。


    “收缴所有降卒的兵器甲胄,重新登记造册。告诉他们,愿意加入我青帝军的,一体收编,伙食待遇与我军老卒相同。不愿的,发给三日口粮,放他们归乡。”


    “崔存孝!”


    “俺在呢,主公!”崔存孝一脸兴奋地跑过来。


    “这七万降卒,以后就交给你操练。北军五校的底子不错,胡骑的个人武勇也够。我要你用最短的时间,把他们给我练成真正的青帝军!能做到吗?”


    “主公放心!”崔存孝把胸脯拍得邦邦响,“保证给他们练得脱胎换骨,忘了自己姓啥,只认主公你一个!”


    一扬神迹,一扬大胜,让青州的实力如同吹气球一般膨胀起来。


    五万青帝军,加上七万降卒,林缚手中可用的兵力,直接翻了一倍还多。


    更重要的是,他收获了卢植和国渊,一个负责“面子”,一个负责“里子”,一个搭建上层建筑,一个夯实经济基础。


    一个崭新的,以神权为核心,以民本为理念,吸纳旧士族精英的政治实体,在青州的废墟上,悄然成型。


    ……


    与此同时。


    千里之外的洛阳,皇宫之中。


    汉灵帝刘宏,正焦躁地来回踱步。


    案几上,放着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战报。


    是火攻发生前,由蹇硕派人送出的那份。


    上面详尽地描述了十里坡之战的惨败。


    袁基三万胡骑几乎全军覆没,西园军伤亡惨重。


    “废物!通通都是废物!”


    刘宏把一份竹简狠狠摔在地上。


    “十一万大军,竟然被区区几万黄巾贼寇打成这样?卢植是干什么吃的!袁基那个草包,还有蹇硕,朕派他们去是监军的,不是去送人头的!”


    大殿之下,太尉杨赐和司徒袁隗,一个个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尤其是袁隗,他侄子袁基被打成了残废,汝南袁氏的脸都丢尽了。


    但他此刻更担心的,是皇帝的怒火会烧到自己身上。


    “陛下息怒。”杨赐颤颤巍巍地开口。


    “此战之败,非战之罪也。实在是……是那贼首林缚,太过狡猾,其军中所用之强弩,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能于一百八十步外洞穿铁甲,我军将士,猝不及防之下,才吃了大亏。”


    他这话,巧妙地把战败的责任,从将领无能,转移到了“敌军装备太好”这个客观因素上。


    果然,刘宏的怒气消了一些。


    “一百八十步的强弩?”他皱起了眉。


    旁边侍奉的一个小黄门许相,最会察言观色,立刻凑上前谄媚道。


    “陛下,奴婢听说,卢公虽然初战不利,但也并非毫无收获。”


    “哦?”


    “卢公已经缴获了那种强弩的实物,据说其构造精巧,乃是在我大汉‘擎张弩’的基础上改良而来。只要工匠营能仿制出来,我大汉天军,人手一具,到时候,平定天下,指日可待啊!”


    这话,纯属他胡编乱造,为的就是哄皇帝开心。


    可刘宏偏偏就吃这一套。


    “哈哈哈,好!”刘宏一拍大腿,“如此说来,卢植不但无过,反而有功了?”


    “正是,正是!”许相连连点头。


    袁隗也反应过来,连忙附和:“陛下圣明!卢尚书虽败,却为我大汉带回了克敌利器,此乃大功一件。臣以为,应当重赏,以激励前线将士!”


    他心里的小算盘打得飞快。


    只要把功劳都按在卢植头上,那他侄子袁基的惨败,也就算不上什么大错了。毕竟,是为了给大汉“换装备”才牺牲的嘛!至于那强弩是不是他们袁家资敌的产物,谁会去追究?没人敢。


    一扬足以动摇国本的惨败,就在这君臣几人的三言两语之间,被粉饰成了一扬“技术交流会”。


    刘宏龙颜大悦。


    “传朕旨意,卢植指挥有方,为国获此神兵,特加封为都乡侯,食邑三百户!令其好生休整,务必早日荡平青州贼寇!”


    圣旨发了出去。


    洛阳的君臣们,都沉浸在即将获得“大杀器”的喜悦之中。


    没有人想过,十一万大军,此刻还剩下多少。


    更没有人想过,那个被他们称为“贼寇”的林缚,已经不再需要用强弩来打仗了。


    当神话降临人间,凡人的刀剑,便成了最可笑的玩具。


    青州,茌平城。


    林缚收到了来自徐州的首富糜竺的回信。


    信中,糜竺表达了对“青帝”的无限崇敬,并表示愿意倾尽家产,资助“天兵”。


    林缚笑了。


    他知道,当神迹的消息传开,像糜竺这样的聪明商人,会第一个做出选择。


    “传我将令。”


    “命糜竺为我大明‘盐铁转运使’,总管青州商贸,让他即刻前来茌平见我。”


    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


    而腐朽的洛阳,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