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分田
作品:《三国:我的兵,顿顿吃肉打胜仗!》 林缚叫住了正要行礼退下的崔孝。
“何事,青帝?”
崔孝站定,身形笔挺。
“我赐你字‘存孝’,是表字。”
林缚解释道。
“你之名,依旧是崔孝。旁人可称你为崔存孝,但你自己,当称‘崔孝,字存孝’。”
“两汉以来,贵族多单字名,以示尊贵。你我虽起于草莽,但日后,这天下的规矩,也要懂。”
他在告诉崔孝,他们要做的,是取而代之,而不是另起炉灶搞一套别人不认的规矩。
崔孝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林缚的意思。
这是要让他,也让所有青帝军的将领,摆脱泥腿子的身份,真正朝着这个天下的主宰者去转变。
“末将,崔孝,明白了。”
他再次躬身,这一次,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来得郑重。
“去吧,那五万新兵,是骡子是马,就看你的了。”
林缚挥挥手。
“喏!”
崔孝领命,大步离去,背影里充满了干劲。
解决了将领的问题,林缚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土地。
青州五郡,名义上是他的了。
可实际上,田地依旧在那些世家大族的手中,百姓依旧是无地的流民。
他给了百姓一口饭吃,但没有给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李鸿。”
“属下在。”
“传我青帝令,于青州五郡之地,行‘均田策’。”
李鸿不解道。
“青帝…何为均田策?”
“丈量土地,清查人口。”
林缚的手指在地图上重重一划。
“无论坞堡之内,还是乡野之间,所有田亩,一律重新登记造册。”
“以户为单位,按人头分田。凡我青帝军治下之民,成年者,人均三亩。十岁以下幼童,人均一亩。”
李鸿倒吸一口凉气。
这哪是均田。
这是要从那些世家大族的身上,活生生撕下一块肉来啊!
这简直是在刨世家的祖坟!
“去办吧。”
林缚平静说道。
“若有坞堡敢于阻拦,太皞锐士会教他们如何恭迎王师。”
数日后,一支支与众不同的军队,开进了青州五郡的田间地头。
他们身披青甲,手持长枪,但枪尖上没有血迹,枪杆上绑着的是丈量土地用的绳尺。
他们没有冲进村庄烧杀抢掠,而是将一根根刻着度量的木桩,钉入田地。
乡间的百姓们,躲在远处,或是藏在破败的屋子里,惊恐地看着这一幕。
他们看不懂。
这支传说中比官军还凶悍的黄巾军,在做什么?
那些世代拥有百顷良田的士族,则紧闭坞堡大门,如临大敌。
他们看懂了。
那个叫林缚的贼寇,要抢他们的地!
济南,一处刚刚经历过丈量的开阔地上。
数千名百姓被聚集于此,他们面黄肌瘦,眼神里充满了麻木与畏惧。
林缚骑着乌骓马,出现在他们面前。
他没有高高在上,而是翻身下马,走到了人群的最前方。
“乡亲们。”
他开口道。
“我叫林缚,你们可以叫我青帝。”
人群中一阵小小的骚动。
“我知道你们怕我。”
“你们怕我是黄巾,是反贼,怕我抢了你们最后一点活命的口粮,再把你们拉去当炮灰。”
他的话,直白得有些刺耳。
“以前的黄巾是这样,没错。”
“但从今天起,我青帝军治下的青州,要换个活法。”
他指向那些刚刚被丈量好的土地。
“这些地,以前是谁的?”
无人应答。
“是张家的,李家的,是那些躲在乌龟壳里,坐拥千顷良田,却看着你们活活饿死的世家大族的!”
“凭什么?”
林缚的声音陡然提高。
“凭什么他们生下来就有一辈子吃不完的粮食,而你们辛辛苦苦一整年,连个安稳觉都睡不上?”
“就凭他们会投胎?”
一句粗鄙直白的话,让许多麻木的脸上,出现了波动。
“我不管那些大道理。”
“我的道理很简单。”
“谁种地,地就是谁的!”
“从今天起,这青州所有的土地,都按人头分给你们!成年人三亩,小孩子一亩,不分男女!”
人群里顿时议论纷纷。
分地?
他们听到了什么?
这是真的吗?
一个老农颤巍巍地走出来,跪在地上。
“青…青帝老爷…您说的是真的?这地…真的分给我们这些泥腿子?”
“当然是真的。”
林缚示意身后的锐士,抬上来一箱东西。
箱子打开,里面是一块块泛着温润光泽的木牌。
“此乃白坚木,水火不侵,千年不腐。”
林缚拿起一块木牌,上面用刀刻着户主姓名与田地亩数。
“这,就是你们的田牌,是你们的地契!”
“官府的文书可能会改,但这个,谁也改不了!”
那坚实的质感,那清晰的刻痕,给了所有人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感。
可还是有人在担心。
“青帝老爷,分了地…可我们没有种子,也没有粮食撑到秋收啊…”
“谁说要等到秋收?”
林缚笑了。
他走到一块刚刚分好的田地前,当着所有人的面,伸出了手。
林缚将手按在干燥龟裂的土地上。
一股温和的青光,从他掌心蔓延开来。
大地仿佛活了过来。
干涸的泥土变得湿润,一颗颗种子破土而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抽条,发芽,长高。
嫩绿的禾苗,在短短几个呼吸间,就长到了半人高,并且开始结穗。
金黄色的麦穗,沉甸甸地压弯了腰。
一片生机勃勃的麦田,凭空出现在众人眼前。
“神…神仙啊!”
那个提问的农夫,双腿一软,直接瘫在了地上。
扑通!扑通!
成百上千的百姓,齐刷刷地跪了下去。
他们不是在跪一个反贼头领,而是在朝拜一尊赐予他们土地与食粮的真神!
“拜见青帝!”
“青帝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响彻云霄。
林缚站在金色的麦浪前,接受着万民的朝拜。
他知道,这还不够。
“光有田地,光能吃饱,还不够。”
他的声音,再次压过了所有的呼喊。
“你们的孩子,不能一辈子都当睁眼瞎。”
“从今日起,各乡各县,都要开办学堂!”
“凡我青帝军治下之民的子女,无论男女,皆可入学识字!”
“我要让你们知道,那些世家大族读的书,你们一样能读!”
“我要这天下,耕者有其田,学者有其师!”
如果说,分田赐粮,是让他们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那兴办学堂,就是给了他们一条彻底改变命运的通天大道!
这一刻,青州百姓心中,汉室那四百年根深蒂固的烙印,彻底崩塌了。
什么朝廷天兵。
什么大汉威仪。
都比不上眼前这一亩实实在在的田地,比不上孩子能读书识字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