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火炕和储藏冬菜

作品:《听驴心声:汴京美食经营日常

    过程进展的挺顺利,沈听禾让陆大庆到自己的房中看,最后确定,塌的位置可以改成暖炕,烟囱能从后墙上穿出去。


    一天的时间,庖厨边上的屋子,改造成了暖房。


    里面陈设是休闲娱乐的功能分区,炕上可以围桌同坐六七个人没问题。


    地上暖炉的周围,有棋牌桌,有吃小食零嘴的桌,还有能临时起意,书写作画的桌。


    不算满满登登,若是要再放两盆冬季暖房里能开的花也没问题。


    炕用了七八天的功夫才干了,每天庖厨早饭时烧火,炕上都会往外冒蒸汽,慢慢的就干了。


    沈听禾房间里的火炕因为面积小,用料薄一些,反而干的更快。


    天气还没太冷,每天烧一遍庖厨的火,暖房里就已经暖呼呼的,能维持到晌午,温度能全部散去。


    若是等下了雪,多烧一会儿火,或者多烧几次,热乎一天是没问题的。


    “这炕也太好用了。”


    沈母太喜欢这火炕了,实话说,她到冬天腿脚总是不舒服,她往炕上坐一会儿,就感觉双腿暖呼呼的,今年冬天肯定好过多了。


    沈家其他人也是,觉得火炕很新奇,又很实用。


    好奇沈听禾是怎么想出来的。


    沈父大声喝道:“你妹妹打小就聪明,若是女子能科考,还有你们这些书生什么事。”


    沈听禾抿唇不语。


    爹娘总在这样的时候,用这样的声音打消大家的怀疑。


    这日。


    沈听禾听说王慧茹决定离开食肆,自己先回家中,与爹娘一起做家里的生意。


    在她出嫁之前,也接触过,但还是些皮毛,因为迟早要嫁人,也就没多叫她去吃这份辛苦。


    但现在她想学做生意了,爹娘也欣然同意了。


    沈听禾到了州桥街食肆,为她准备一顿送别饭。


    她亲自掌勺,姚瑶和吕悦不出摊,在后厨帮忙,食肆里售罄关张的时候,饭菜也做好了。


    相识一扬,尤其与王家,因爹娘的事结缘,此番送别饭,做得也十分丰盛。


    鸡鱼肉虾,冷盘果碟,炒青菜,凉拌菜,算下来十二道菜。


    马杭街那边热卖的红烧狮子头,今日也做了。还有芥末虾球,栗子鸡,红烧鲤鱼,清炖羊肉。豌豆炒腊肠,醋拌六样——


    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大家忙碌了一晚上,忽然就都觉得饿了。


    王慧茹神色中满是感动。她没想到会专门为自己准备送行饭。


    来沈记的这些日子,她过得充实,将之前发生的那些不愉快的事,全都淡忘,已经都成为了过去的事,不会再影响到她的生活。


    但真正改变她的,是沈小娘子那天的话。


    她们一样的年纪,却比她想的深远。


    她没有坐下,而是先认真的朝着沈听禾拜谢,“惠娘真心感谢沈小娘子,和大家这些日子对我的照顾。”


    沈听禾笑着收下谢意,让她坐下,大家也都在说些祝福的话,大多是祝她日后生意兴隆。


    开饭之后,大家惊叹沈听禾的厨艺。


    说起来,这还是第一次,沈听禾在风长阳他们面前,展露自己的厨子身份。


    风长阳几个知道小娘子研究的吃食好吃,但正儿八经的这样一桌饭菜,以前没想过小娘子也能做,而且做得如此美味。


    这顿饭大家吃得都很开心,没有分别的伤感不舍,全都是对王慧茹未来的祝福。


    热闹散去,王慧茹从食肆离开,明日便不会再来了。


    翌日。


    食肆贴出招工的告示。


    沈听禾暂时在食肆前堂里帮忙。


    原本她还有些担心,若是遇到了魏钊,她该如何面对。不想,接连三五日,他也没有出现过。


    想到小八日夜在她耳边叹气,发展到这两日已经见不到小八的身影了。


    沈听禾觉得自己家的驴和猫,都有点的胳膊肘朝外。


    没过几日,王慧茹和王长临一起来了。


    “你自己说。”


    王慧茹着看向王长临。


    王长临还有点不好意思,他从袖子里拿出一封请帖,“我月末成婚,请小娘子和家里人赏光。”


    沈听禾惊喜笑道:“好事啊,恭喜啦。”


    王长临摸摸头,还是那副不好意思的神色,与之前聪明伶俐劲儿形成反差,想来是十分喜欢将要娶的新妇。


    “惠娘最近如何?”


    王慧茹:“爹娘带着我做生意,认识了不少的主顾,对家中的生意也多了些以前不曾有的想法。说起来,还要感谢小娘子,小娘子做事喜欢创新,似乎对我也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沈听禾笑:“那是好事,也算你在食肆里这么久有了收获。”


    王长临看起来是喜欢衙门的差事,想来将来家中的生意也不想接手。


    王慧茹是长女,日后少不得她挑起生意来。


    沈听禾觉得这样很好,她自己立住了,日后不用嫁人,招个上门女婿也成。


    送走了王长临和王慧茹,沈父回来说,集市长街上全都是卖冬菜的,车马将路堵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才拉了今日预定的肉菜回来。


    沈听禾从去年就经历过卖冬菜的盛景,车马驮的有姜鼓,是本朝盛行的一种调味品,是猪肉腌制后蒸煮软烂,在与细磨的豆豉、葱段、姜块等混合,发酵,形成了独特风味的调味品。口感清淡,甜味咸味混合,余味还有姜香和豆香。


    榅桲作为一种类似苹果和梨的水果,也是大家囤着过冬吃用的首选。榅桲能生吃,也能做果酱蜜饯之类。冬季水果百姓吃不起,所以大多都会存上一些过冬。


    鹅梨也是一样的道理。


    还有蛤蜊干,和晒干螃蟹的,全都在街上叫卖。


    气氛烘托和家庭所需,前往的大多数人,几乎都要各类买上许多,拉回家去囤着过冬。


    之前在虹桥的时候,沈家也要囤积不少。


    现在做食肆了,要囤上更多。虽然也会去买新鲜的蔬菜,但买来的价钱贵,售价也就要贵。


    沈父说,收拾了后院了地窖,储藏冬菜。


    食肆里的人跟着一起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