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红烧狮子头和拒绝心动
作品:《听驴心声:汴京美食经营日常》 “我证明,是真的!”
小八不知道从哪窜出来,驴眼里全是小心心。
它果然没看错老魏。
等了将近三个时辰,它这一辈子,就没等过谁三个时辰,只有它迫切想要吃到的瓜才值得。
沈听禾话在嘴边,想了想,还是说出了拒绝的话。
“魏大人,你我的关系,没亲近到要在这等我,还要送我回家。别人误会了,对谁都不好。”
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已经恢复成一片淡然的模样,笑意温和,但眼底平静。
魏钊胸口一窒,紧张握着的手缓缓松开。胸口被一股难掩的沉重掩埋——
让她讨厌了。
想做出轻松的神色,却觉得连笑意都苦涩:
“是魏某唐突了。”
侧开身,站到了月下的阴影中。
沈听禾从他身边走过,走向前面等着自己的大哥他们。
小八驴眼露出不解,怎么就忽然这样了。粉红色泡泡呢?老魏怎么蔫了?
小八的驴耳朵也跟着耷拉下来,像只泄了气的皮球。
沈威几人见魏大人站在原地没动,多少也猜到了一些。谁都没有多问,只说着今日活动的事。
这一晚上,酒水饮品瓜果点心,各种小吃,加上每桌的台费,一共赚了五十两。
台费一桌二两,一共二十桌,各类吃食赚了十多两。
成本就请的说书先生贵一些,一人一两,其他的合在一起,也就一两银子。
“若是天天办这样的活动,也不是不行。”
沈威说道。
沈肆:“每天都有活动,便不会客满,定不如今日的营收,而且很容易新鲜劲就过了,不如现在这样刚刚好。”
王巧珍很赞同地点头。
随后转头去看小妹,她一路上一直没有说话。
又想到魏大人,心下叹了口气。
此时魏钊还站在空荡的街头,三更的街道上,偶尔路过几个穿着朴素的人,不知道是做什么工,刚回家的人。
还有人挑着担子,街上没人了,正往家去的人。
他们都要看一眼街边站着的俊朗男子,一身锦缎长袍,一身孤单气息的站在街上。
着实奇怪到让人多看两眼。
魏钊看看天,看看地,又看看小八。
“你怎么不走呢?”
“你家小娘子都走了。”
“我也是第一次对小娘子这样,大概是让人生厌的。”
小八想摇头,哦啊哦啊的安慰老魏。
魏钊苦笑了下。
“你说我接下来该怎么办?”
小八也不知道。
小娘子的心,好像是铁打的。
铁打的小娘子,已经到了家中,回到了房间里,洗漱之后躺到了床上。
胸口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压了她一路。
离开食肆的时候,她忍住回头去看的冲动。
以往拒绝谁,她是没有过这种感觉的。
侧身躺着,忽然看到榻上那本游记,下床去把它放到了书架最里边,又回到床上躺下。
翌日。
沈听禾起早给大家做饭吃。
肉沫酸豆角,夹在白吉馍里。又做了红豆粥,烫拌干干豆腐丝和腌的辣白菜。
沈家人起来的时候,饭菜已经都做好了。
肉沫酸豆角风味很足,夹在白吉馍里意外的好吃。红豆粥软烂,红豆香甜,进入肺腑,熨帖的人想舒服长叹口气。
沈听禾小菜拌的向来是没话说,味道一顶一的好。
一家人早饭吃的很满足,一扫早起的懒倦,精气神格外的好。
沈听禾照旧和大哥他们去了马杭街食肆。
今天上新菜,狮子头。
本朝正点都有这道菜,做起来讲究一定的功夫,要松而不散,肥而不腻,用料上就得讲究。
猪肉要新鲜现杀的,肥瘦各半,要细切粗斩。将荸荠切碎,和肉沫拌好,团成橘子大的球。
入油锅炸到结了一层外壳之后捞出,放入水中煮。当然也可以不炸,直接水煮。
浇汁有一关键,除了常规的盐糖老抽姜片之外,还要用鸡汤进行勾芡。
这样的狮子头是红烧的。
另外还有蒸的,煮的。
扬州有一道蟹粉狮子头,在汴京也是十分有名。
酒楼也有做的,只不过蟹不够扬州的新鲜,吃过的人说,在味道上不如扬州。
沈听禾今日这狮子头做得,让赵五娘几个直流口水。
“别看做的步骤方法都一样,可我就做不出小娘子做的这个味道。”
赵五娘尝过之后感叹。
沈听禾笑道:“我细细教你,不急。”
赵五娘重重点头,她一定得好好学。
马杭街菜单上加了一道‘红烧狮子头’,这在各家正店食肆算是一道名菜。
向来做新奇吃食的沈记,出了一道本地菜,都想尝尝味道。
这一尝不要紧,可不就爱上了这个味道。
“地道,真地道。”
沈听禾笑,地不地道她不知道,但她这一手红烧狮子头,在后世也是得到许多夸赞的。
还在一扬厨神大赛上,得了奖杯。
“来着了,今天真是来着了。”
食客边吃边叹,肉丸子松而不散,入口即化,味道极香极美。
邻桌并不相识的食客也跟着点头附和,“可不是嘛,今日可是太走运了。”
沈听禾笑着回了后厨,果真是宝刀未老,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其实还有一种做法,她也很喜欢。
就是用白汤煮的狮子头,味道鲜美的很,下次一定试试。
这一日过的很充实,关张归家的时候,还给竹心带了一份狮子头,一碗米饭。
竹心说不喜欢吃馒头之类,对各类米饭,杂粮饭或者是豆饭情有独钟。
果然,一进门,竹心就闻味出现,乖巧的站在那,等着食盒递到她手中。
沈听禾给了她食盒往后院走。
夜风凉了不少,她回来的路上,看到有的店铺里已经上了炉火。
沈父回来的时候,神色十分高兴。
“闺女,那火炕定下来了,明日就能到家里来搭灶了。”
闺女怕冷,去年猫冬猫了好久。
今年想了这么好的主意,他当然要抓紧给落实了。
沈家人对于这个火炕都非常期待。
翌日,陆大庆带着手底下的几个伙计来到了沈家,开始动工搭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