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金剑先生李助

作品:《大宋执印人

    时间流转,很快一个时辰过去,苏轼与赵煦的教学也已经完成,准确说,是苏轼主动停止了教学。


    苏轼虽是儒家大儒,但也通晓各类书籍,在《韩非子》的见解上,并不弱。


    而赵煦拥有有两世记忆,理解和记忆力非凡,其中一世更是帝王赵煦的全部记忆。


    因此,与其说是苏轼教授,不如说是两人坐而论道。


    “官家对权术的理解,臣已经没资格教授,还请官家恕罪。”苏轼行礼,态度恭敬,语气中满是惊叹。


    在苏轼看来,赵煦对权术的理解,已经到了一个他难望其背的程度,他根本就教授不了赵煦权术。


    “先生自谦了,朕与先生探讨,也是深有体会。”赵煦轻笑道,“朕看今日也学习得差不多了,先生出宫还有要事要办,不如明天再学如何?”


    “官家所言极是,臣确实该有正事要办。”苏轼点点头同意下来。


    他不仅是赵煦的老师,还是朝廷的中书舍人,虽然这几天休沐,但他刚上任不久,还有诸多杂事要处理。


    况且,还有赵煦交代他的事。


    因此,赵煦一提及,他也就答应下来。


    “先生,那朕送你。”赵煦微笑,与苏轼一同起身。


    结果他们一打开房门,房门外狄咏等人正守在房门外。


    牵着赵煦和苏轼出来,狄咏等人赶忙行礼道,“臣等拜见官家,见过苏大人。”


    “免礼吧!”赵煦抬手微笑道。


    赵煦抬眼望去,发现除却狄咏四人外,还多了三人。


    这三人一人年长,两人年少。


    年长者人逾中年,留着长髯,面容有些消瘦,穿着御龙直特有的甲衣。


    但这人气质特殊,哪怕是穿着甲衣,依旧给人一种出尘的感觉。


    两位年少者,一人浓眉大眼,虎背熊腰。


    一人面白无须,剑眉星目,极为俊朗。


    瞧着这三人,赵煦心头很快有了猜测,他指了指刘法和新来的两位年少之人,微笑道,“先生,这三人以后与朕一同学习,当个伴读如何?”


    闻言,刘法一愣,但很快脸色变得激动起来,紧张地看向苏轼,苏轼可是大宋有名的大儒,若是能跟着赵煦陪读,成为苏轼的半个门生,这份殊荣,可是千斤不换。


    狄咏四人也是微微一愣,没想到赵煦会突然提及此事。


    周侗一脸羡慕,王升一脸紧张,狄咏若有所思,跟着狄咏他们的中年人却是满脸微笑。


    “官家既然开口,臣自当遵从。”苏轼沉默片刻,微笑着问道,“不过,三位都是将才,若是学习经义,难免可惜,本官尚通一些兵法,所以以后授课,就教授三位兵法,三位以为如何?”


    “全凭苏学士做主。”刘法三人自然不会拒绝,齐声答应下来。


    “官家,臣还有要事要处理,就先行告退,明日辰时,臣再过来授课。”敲定了三人的事,苏轼也没想多留,向赵煦行礼,准备离开。


    “苏师还请自便。”赵煦微笑道。


    “诸位,本官就先走一步了。”


    苏轼点点头,而后对着狄咏抱拳行礼。


    他不是傻子,狄咏等人一来,赵煦立马就安排了三人当作陪读,很明显就是在告诉他,这些人是自己人。


    既然是自己人,他自然也会客气一些,哪怕这些人都是武人。


    “苏学士慢走。”狄咏等人受宠若惊,赶忙还礼,毕竟像苏轼这种级别的文人,平日里只有他们行礼的份,哪里会给他们行礼。


    呵呵——


    苏轼轻笑没有再停留,直接离开。


    “你三人在外守候,其他人随朕进书房。”苏轼走后,赵煦指了指刘法和两位小年轻,丢下一句话,就直接回转书房。


    狄咏、周侗、王升以及他们身边的中年人不敢怠慢,迅速跟着进了书房,狄咏顺带着将房门关上。


    刘法三人则是分列书房两侧,在门外等着。


    “这位,应该就是金剑先生李助吧?”


    一进入书房,赵煦就笑眯眯的看向中年人,微笑着询问。


    其实狄咏等人带来的三人的身份很好猜测。


    门外的两位少年,虎背熊腰之人与王升有八分相似,赵煦只要眼睛没问题,就能看出来,那少年正是王升之子,王进。


    那另外一位少年的身份自然就是杨家四郎,杨怀玉了。


    而李助身上有一股出尘的气质,赵煦自然也猜测出了李助的身份。


    “草民李助,见过官家。”李助行礼。


    “免礼吧!”赵煦微笑道,“既然到了这里,那就是自己人无需太过多礼。”


    “谢官家抬爱。”听到这话,李助并未太过激动,面色依旧保持着之前的神色。


    赵煦挑眉,他这番话,要是换做其他人,只要这人忠于大宋,那肯定就会十分感动。


    没曾想,这李助表现得如此淡然,毫无心绪波动。


    这也让赵煦来了兴致。


    不过,赵煦没有直入主题,开口允诺收服,而是故作好奇的问道,“李助,朕听闻你擅长剑术,朕也想学剑,不知可否教授朕剑术?”


    “官家因何学剑?”李助没有直接答应,而是面带微笑的反问。


    “学一护身之术而已。”赵煦坦然道。


    他练武只为强身健体,不至于早夭。


    他学剑,不过是让自己有护身之道,不至于在突发情况下,有反抗之力。


    “敢问官家志向?”李助挑眉,好奇的继续询问。


    “扫清周边诸国,复汉唐之荣光,让我大宋屹立在世界之巅,四夷臣服,万邦来朝。”赵煦面露自信的笑容,朗声开口。


    他自从觉醒了两世记忆,目标就是将大宋带到世界之巅,让四夷臣服。


    洗刷大宋的弱小,让大宋在史书上的名声,不至于这么狼藉。


    他要将弱宋变成强宋,让富宋变成霸宋。


    “臣等愿追随官家,为大宋开疆拓土。”闻言,狄咏、周侗以及王升三人热血沸腾,齐声高呼。


    “官家好志向。”李助也赞叹道。


    “那不知先生,愿不愿意留下,与朕一起,开辟一个全新的大宋。”赵煦目光落在李助身上,热情邀请道。


    “固所愿,不敢请尔。”李助面色一正,躬身行礼,朗声道,“官家诚心相邀,草民自当尽力,为官家效死。”


    “先生免礼。”赵煦笑着扶起李助,微笑道,“朕听闻先生不仅通晓武艺,学识也不凡。”


    “朕欲让先生入太学,通过三舍法入朝堂,不知先生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