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争相二

作品:《大宋执印人

    “君实所言,是否为真?”


    司马光话落,一直看戏的王珪,睁开双目,沉声开口。


    其他人也纷纷看向司马光,他们虽然争权夺利,但若是真出现易子而食之事,那就是他们失职,若是不处理,他们会被百姓戳脊梁骨。


    王珪老迈,虽不管事,但这一开口,威势十足。


    再加上其他人厚重的目光和严肃的神色,绕是司马光,也被吓住了。


    “太皇太后、官家,王相,诸位大人,此事虽不是臣亲眼所见,但也是臣亲耳所闻。”司马光压下心头的慌乱,拱手行礼,沉声开口。


    哼——


    闻言,章惇松了口气,冷哼道,“既未亲眼所见,安能妄语?”


    刚才他着实吓了一跳,这青苗法若是真是有实际证明,有人易子而食,那今天这场博弈不仅是他输了,就是整个新党也输了。


    “堂堂二品大员,焉能将道听途说,讼至官面。”王珪也冷视了司马光一声,低声呵斥。


    王珪这一声呵斥,所有人都吓了一跳,李清臣皱眉,张璪看向高太后,司马光急了,高太后急了,韩缜和章惇却是得意的笑了。


    “给你机会也不中用啊!什么话都敢往外吐。”赵煦瞥了眼司马光,心头暗自感慨。


    司马光所说之事,或许是真的。


    但未经证实,就敢在这里说出来,这无疑是走了一步臭棋。


    赵煦很清楚,大宋朝廷的文官,最为重视名声,特别是王珪这种即将退休的老头。


    王珪现在行将就木,不贪权、不重财、不好色,最为重视的就是名望和家族。


    司马光这话若是坐实,那王珪身为左相,易子而食之事,难辞其咎。


    这样一来,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在朝堂,王珪定然名望尽毁。


    王珪这名望一毁,他的子孙后代焉能有好下场。


    所以,王珪不满,也在情理之中。


    司马光也清楚,若是王珪不同意,那么即使有高太后力挺,赵煦同意,他这相也拜不了。


    但现在话已出口,覆水难收,司马光也只能继续一条道走到黑。


    但是他也清楚,继续抨击新党可以,针对王珪不行。


    找准了立场,司马光很是理智地向着王珪,恭敬行礼,“王相,刚才之言是下官孟浪,可新法的弊端明显,让百姓民不聊生,王相也应该我有所耳闻,此时我等应该以稳住百姓为要。”


    “为官者,当谨言慎行。”王珪没揪着不放,他眼看就要到头了,高太后又明显想要重用司马光,所以他也就轻拿轻放了,不为自己子孙塑敌。


    ”谨遵王相教诲,下官定当谨言慎行。”司马光长长的松了口气,他清楚,王珪既然说出这话,那王珪这关他算是过了。


    “这老头想必也清楚了自己大限将至。”看到王珪轻拿轻放,赵煦暗自嘀咕,心里却是祈祷着王珪坚持住,等到安道全到来。


    因为,王珪这样轻拿轻放就相当于默认了司马光拜相。


    高太后瞧着王珪没追着不放,也松了口气,脸上的神色松弛了几分。


    章惇握了握拳,不满的看了眼王珪,但瞧着王珪老态龙钟的模样,他也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


    毕竟,王珪如此轻拿轻放,很显然是自己已经油尽灯枯,趁着最后的时间,给自己的子孙铺路,自然不可能抓着司马光不放。


    不过,正当所有人都以为事情已经尘埃落定时,韩缜突然开口,“太皇太后,官家,臣也反对司马光拜相。”


    “为何?”高太后皱眉询问。


    章惇反对,在他的意料之中,这是新党与旧党的对立。


    可韩缜同样旧党,前些日子,韩缜与司马光还是她的左膀右臂,与她一同解决了蔡确,今儿个居然也反驳她的决意,阻止司马光拜相。


    司马光暗恨,他没想到还有人阻隔。


    赵煦也有些意外,没想到韩缜会站出来。


    章惇一脸懵,不清楚韩缜在搞哪一出。


    就是王珪、李清臣以及张璪也诧异的看向韩缜,毕竟他们可清楚,韩缜可是实实在在的旧党,与司马光是同盟关系。


    “臣听闻司马尚书,是两晋皇族后裔,不知是否为真?”韩缜微笑,看向司马光。


    “老夫确实是两晋后裔,晋安平王一脉,但两晋灭亡数百年,早就已经没有了皇族司马。”司马光面带疑惑,但还是老实谨慎的回答。


    其他人也好奇的看向韩缜,毕竟司马光是两晋后裔的事,所有人都知道。


    得到肯定的答复,韩缜笑了起来,对着赵煦和高太后躬身行礼,朗声道,“官家,太皇太后,魏书中提及过,晋宣帝司马懿,在建安年间以文人入魏辅佐,历经魏武帝、魏文帝、魏明帝以及幼帝曹芳。”


    “最终在幼帝曹芳是,奠定了两晋开国的基础。”


    “难道太皇太后和官家不觉得,现在的情况,与司马懿何其相似?”


    “我去——”


    闻言,赵煦惊了,他想过韩缜会从政治上,甚至是人品去构陷司马光。


    但他没想到韩缜居然会搞出血统论。


    从司马光祖上搞事。


    而且,韩缜说的是事实。


    可这一番事实,足以让高太后以及所有向往赵宋皇室的所有人忌惮。


    因为司马懿以及司马家在历史上干的事,实在是让人恶心,让皇族忌惮。


    “……”


    司马光无力反驳,他即使再不甘心,也不得不承认韩缜实在是太狠,这一番血统论,直接将他的前路斩断,甚至于将司马这个姓氏的前路斩断。


    因为旧事不提及,没人会刻意去想。


    可是一旦被人提及,那所有人都会去追溯。


    他祖上干的事,一旦被翻出来,司马这个姓氏,就会成为民族罪人,百姓唾弃的存在。


    毕竟,司马氏不仅背信弃义,篡权夺位。


    甚至于,汉人最大的灾难,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也是由司马氏引发。


    这些被掀开,他司马氏在汉人之中,根本无任何立锥之地。


    他仅有的一丝希望,就是看皇家会不会抛弃他。


    有皇家支持,这番话即使传出去,也会很快被控制。


    于是,司马光目光全部聚焦在高太后身上,将高太后视为唯一的救命稻草。


    但是,高太后显然也意识到了韩缜这话的杀伤力,她几乎没有犹豫,在心里果断放弃了司马光。


    因为,她垂帘听政,本就被人诟病。这要是再保司马光,以司马家的名声,她绝对会被有心人传成与司马家同流合污。


    这么大的锅,她可不想背负。


    她立刻给一直没说话的张璪递去一个眼色。


    张璪心领神会,果断出言,“太皇太后,官家,臣也以为,司马尚书,不足以拜相。”


    张璪官拜尚书右丞,虽然一直没说话,但他的话却是不容忽视。


    高太后装模作样的点点头,而后向王珪问道,“那依王相看来,以为如何?”


    “老臣也认为,司马光品行不足,不足以拜相。”


    王珪一锤定音,将司马光的仕途全部斩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