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共进晚餐

作品:《我在四合院低调生活

    近来,杨建国家的餐桌上肉食不断,皆是熟食,本以为气味不会外泄。


    杨建国特地在随身世界里寻觅了几处售卖熟食的隐蔽地点。


    原以为已足够隐秘,不料还是被埲梗盯上了,这小子鼻子可真尖。


    这可不是吉兆,杨建国不愿喂养这忘恩负义之徒。


    “老公,你去厨房瞅瞅,埲梗又在窥探咱家了。”江天爱打饭归来,指了指外面的方向对杨建国说道。


    “我这就去。”


    杨建国轻嗅了一下,气味并不浓重。


    今日的卤牛肉拌黄瓜,几乎没什么异味。


    埲梗的鼻子怎会如此敏锐?


    杨建国步入厨房,向外一望。


    果然,在中院与后院的通道处,埲梗鬼祟地向后院张望。


    他那副做贼心虚的模样,着实令人无语。


    杨建国径直打开门,埲梗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显然是盯上自家了,否则怎会如此心虚,一开门就跑。


    “这下该如何是好?他也不在咱家窗户下了,说话他也听不见。”江天爱见杨建国回到餐桌旁,面露愁容。


    上次埲梗在窗户底下,他们尚可合作暗示,让其转移目标。


    如今他躲在通道里,一见人就逃,这可如何是好?


    想暗示也没机会啊。


    “放心,这小子忍不了多久,早晚有机会。”


    “我出去瞧瞧。”


    埲梗这是在探路呢,杨建国心知肚明。


    若自家防护稍有松懈,他定会下手。


    但杨建国早有防贼之心,窗户等物都已简单改装。


    在外头,绝对打不开。


    埲梗虽有盗圣之称,但那不过是戏言。


    他并不会开锁。


    倒是傻柱家,你插上门对他毫无用处,他的撬门技能已炉火纯青。


    “竟跑到傻柱家去了。”


    杨建国走到中院,只见傻柱家门户大开。


    傻柱坐在桌上用餐,埲梗在一旁拿着傻柱给的馒头。


    杨建国眼珠一转,踏进了傻柱家门。


    “嘿,傻柱,吃饭呢?这伙食可真够朴素的。”杨建国指着桌上的白菜和馒头说道。


    傻柱笑笑,不以为然:“有馒头吃就不错了,我刚蒸的呢。”他心里清楚,这些馒头里,能留到嘴里的也就这一顿,其余的都会被埲梗拿走。


    埲梗见到杨建国,只是哼了一声,没有逃跑。


    在傻柱这里,他感到安全,况且他也没偷杨建国家的东西,自然不惧。


    杨建国瞥了一眼埲梗,话题一转:“你不是跟一大爷家挺亲近的吗?他家吃得可好了,你咋不去蹭饭呢?”


    傻柱一愣,一大爷家伙食好?他怎么没听说过?


    杨建国继续道:“那当然,你看一大爷那工资,再看看你的,人家能吃差了吗?你都能吃上馒头,人家那得是啥伙食?”


    埲梗忍不住插话:“一大爷家伙食真的好,经常买肉呢。”他两次去一大爷家都得了不少肉,所以对那边的情况有所了解。


    只可惜,秦淮茹不让他再去拿了。


    杨建国看着埲梗,笑道:“你看,埲梗都知道,你居然不知道。


    我要是你,等一大爷家吃饭时,就多去几次。


    一大爷那么喜欢你,还能不让你吃?”


    杨建国心里好奇,埲梗和一大爷到底是什么关系,易中海对埲梗又是什么样的态度。


    这年头,能随便去人家吃饭,那关系肯定不一般。


    因粮食定量分配


    你食他人之粮,他人便得忍饥


    “我妈不许我去。”


    埲梗委屈的摇头


    明明一大爷家肉食丰盈,家里却不让去,还因此挨了打


    “不会吧,你定是误会了。”


    “一大爷最疼你,傻柱,你家受接济,不正是一大爷授意的?”


    杨建国心知,埲梗不去易中海家,转而觊觎自家,必是秦淮茹阻挠


    无妨,杨建国自有办法引导埲梗


    “对,一大爷说秦姐家困难,让我多帮忙,他是个好人。”


    傻柱直言不讳


    有了一大爷的话,他帮扶秦淮茹,更显名正言顺


    否则,只能暗中进行


    加之贾东旭已逝,他更无所顾忌


    “一大爷既这么说,定不介意你去取些食物。”


    “你妈或许因上次一大妈吵闹,才不让你去。”


    “以后趁一大妈不在时去,便无碍了。”


    教导孩子,杨建国自有一套


    “杨建国,别误导孩子。”


    傻柱闻言,连忙制止


    这可不是正道,近乎偷窃


    “哈哈,开个玩笑。”


    “再说,一大爷那般喜爱埲梗,他在家时,埲梗讨要点,定无问题。”


    杨建国大笑,随即回家


    埲梗是否真去偷窃,或找易中海,杨建国并不在意


    这次不成,还有下次


    总之,埲梗这“借”的习惯,不可中断


    杨建国一句玩笑,推卸了所有责任


    ……


    “杨建国,下班后留一下,厂长有事找你。”


    杨建国正于厨房忙碌,杨厂长的秘书前来,告知他下班后需留下


    “明白。”


    杨建国眼神闪烁,这是要筹备私宴,为高层烹饪吗?


    谈及此事,杨厂长找杨建国,缘由无非如此。


    原本,这是傻柱的契机,奈何现今杨厂长更青睐杨建国的烹饪技艺。


    “杨师傅,请上车。”


    夜幕降临,杨建国被杨厂长的秘书引领至一辆轿车旁。


    车门甫一关闭,车辆即刻启动,杨厂长已在车内静候。


    “杨师傅,今日劳烦你了,只需准备一餐。”


    “到达后,专心烹饪即可,切勿多言。”


    鉴于上级身份,杨厂长特地叮咛。


    “明白了,厂长,您放心,我非多舌之人。”


    杨建国微笑回应,脑海中闪过傻柱与许大茂前往大领导家的片段。


    那段故事,颇为荒诞。


    许大茂,实乃不幸。


    他与傻柱素来不和,有机会便互揭短处。


    许大茂不幸在于,于大领导家言及此事,恰被领导所闻。


    傻柱则幸免于难,未提许大茂坏话,因此与大领导结缘。


    实则皆因运气,二人嘴舌相当,得机便互黑。


    不久,抵达大领导府邸,一座二层小洋楼映入眼帘。


    杨建国留意到,已有车辆守候,且轧钢厂的新放映员亦在此等候。


    “我再叮嘱一次,进屋后做好分内之事,不可多语。”


    杨厂长再次不放心地嘱咐,随后带领二人步入。


    随后,杨建国被大领导的秘书引领至厨房。


    步入厨房,杨建国立即着手准备。


    食材,尤其是肉类,事先腌制,风味更佳。


    他不会如傻柱那般,傲慢地坐等,对食材不理不睬,这非杨建国行事风格。


    既然是机遇,便力求完美。


    “奇怪,剧情怎会不同?”


    待杨建国料理好食材,肉类已腌制妥当,却发现大领导的夫人并未踏入厨房一探究竟。


    杨建国心生无奈,本想借此机会攀谈几句,混个脸熟。


    尽管杨建国不指望大领导能直接助益自己,


    但若能结交此人脉,日后定有便利之处。


    “杨师傅,可以开始烹饪了。”


    两个多小时后,大领导的秘书前来通知准备菜肴,而大领导夫人并未现身。


    这段时间里,电影想必也已放映完毕,且放映员非许大茂,未发生任何意外。


    一切显得与往常不同。


    “杨师傅,请带上这些,是领导的谢意。”秘书说道,“车已在外等候,将送您回去。”


    随后,等待良久,秘书再次现身,告知大领导用餐愉快,却并未召见厨师。


    杨建国自信厨艺远超傻柱,然大领导并无结识之意。


    这让杨建国颇为郁闷,与预期大相径庭。


    厨艺征服大领导的想法,如今看来纯属妄想。


    毕竟,大领导怎会因口腹之欲而与厨子结交?杨建国认清现实,接过秘书递来的物品,道谢后离去。


    这份关系,强求不来。


    杨建国顿悟,傻子才是主角,自己不过配角。


    模仿傻柱之路,结交其人脉,只是妄想。


    “杨师傅,今日菜肴甚佳,领导颇为满意。”厂长随后上车,对杨建国称赞道。


    杨建国微笑回应,心中却难免失落。


    他人欢宴,自己却在厨房忙碌数小时。


    虽得厂长认可,大领导满意,却未被召见。


    显然,问题不在菜肴,而在自己。


    “日后或许还需杨师傅帮忙,领导偏爱此道。”厂长言罢,吩咐司机送杨建国归家。


    至此,杨建国明了。


    大领导满意之余,还想再次品尝,但会通过厂长传达。


    即,再有机会,也是厂长引荐,大领导无意直接与杨建国相交。


    杨建国暗自嘀咕,为何自己无傻柱之待遇?


    “厂长放心,有需要尽管吩咐。”杨建国承诺道。


    杨建国无言以对,拒绝厂长的要求实属不易,毕竟他只是名工人,而对方是厂长。


    得罪厂长,后果堪忧。


    工人身份在这个时代颇为尊贵,如同护身符一般,杨建国自然不愿失去。


    但设想到了八十年代,他会毫不犹豫地辞职,转而从商,即便是做些小生意,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仅以牛仔裤为例,在八十年代的都市里,其流行程度超乎想象。


    前段日子,杨建国在港口偶得几箱衣物,牛仔裤数量众多且款式新颖,若带至八十年代,定能大放异彩。


    回到四合院,刚下车便遇到前院的三大爷,对方见他乘坐小汽车,颇为惊讶,毕竟能享受此等待遇的人寥寥无几。


    杨建国坦然告知是搭了厂长的顺风车,并无炫耀之意。


    另一日,杨建国归家,见妻子正与一女子共进晚餐,气氛亲昵。


    妻子介绍道,此女乃冉秋叶,她的挚友兼昔日邻居。


    冉秋叶略显羞涩地向杨建国问好,杨建国礼貌回应后,便进厨房准备加菜,食材乃领导所赠,需及时处理。


    餐桌上已摆放三道菜肴,冉秋叶深感丰盛,推辞之余,江天爱热情拉她一同期待杨建国的手艺,并提及此次相遇纯属巧合,若非家访,尚不知江天爱已婚并住于此。


    然秋叶满面笑容,与多年未见的江天爱重逢。


    往昔,两家为邻,后因变迁各自迁居,彼时通讯不便,一别或许即永恒,若非此番偶遇,二人恐难再相见。


    江天爱略显羞涩地透露:“我刚结婚不久。”


    望着江天爱的伴侣杨建国,显然年长她许多,然秋叶不禁好奇问道:“天爱,你老公怎会大你这么多?这是何故?”


    昔日挚友,无话不谈,一番倾诉后,情谊重燃。


    对于杨建国,然秋叶心中疑惑难掩。


    以江天爱之美,何须委身于年长之夫?


    江天爱含笑回应:“是媒人牵的线,杨建国心地善良。”谈及杨建国,她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婚后生活令她深感满意,杨建国的体贴让她觉得自己嫁对了人。


    她目睹过他人婚后的不易,如邻家新妇,不仅要照料家庭,还饱受婆媳矛盾,生活拮据,饮食简陋。


    相比之下,她的生活犹如天堂,家中肉食不断,从未尝过粗粮之苦。


    然秋叶感慨:“你满意就好,看你家中陈设,便知条件优越。”她对江天爱家的家具赞不绝口,即便自家也算书香门第,收入颇丰,却难以比肩。


    江天爱解释:“杨建国是厨师,常外出承接高端喜宴。”杨建国曾告知她,需为财富找寻合理来源,而非编造谎言,关于他的真实身份,自是不能透露。


    然秋叶闻言,更添羡慕:“原来如此,厨师自是不愁吃喝,你家饮食真是丰盛。”相较之下,自家的伙食显得逊色许多,毕竟家中长辈曾留学海外,行事颇为谨慎。


    江天爱表示,那是她绝不会踏足之地。


    因此,家中饮食全靠定量供应,每月菜量既定,吃饱无虞,但绝非丰盛。


    “你现在如何?做老师感觉怎样?”


    江天爱昔日学业优异,若非家境拮据,定会继续高中,成为大学生。


    “别提了,教学我倒喜欢,但家访简直是煎熬。”


    “有些学生家长,为逃避学费,什么借口都编得出来。”


    “你说,明明没达到贫困线,却还哭穷。”


    “就像咱们这院的贾家。”


    “别人家若有她家那收入,绝不会欠学费。”


    “她家总是拖到最后才交学费。”


    冉秋叶热爱教学,却厌倦与学生家长间的智斗。


    学费收取尤为棘手,有的家长就是不愿交。


    明明家境远超贫困标准,却不肯出钱。


    埲梗家便是典型。


    “院里都说秦淮茹家困难。”


    “可我老公说,秦淮茹家吃得太好,才显得困难。”


    杨建国向江天爱坦言院里诸多事情,毫无保留。


    江天爱知道,秦淮茹常有额外收入,且常有傻柱的补助。


    因此,贾家的困难,纯属吃出来的。


    更关键的是,贾东旭当年出事,厂里给了赔偿。


    那笔钱贾家并未动用,应在张贾氏手中。


    “真的?不会吧?”


    “若真如此,怎会还让邻居出钱交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