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太子监国
作品:《太子凶狠》 “从今日起,王妃独乘一车,没有本王的允许,任何人不得靠近!”
冰冷的声音,隔着车帘传来,像一把刀,狠狠扎进赵雨柔的心里。
她知道,自己和这位夫君之间,那本就脆弱不堪的关系,在今天,彻底碎了。
她瘫坐在冰冷的车厢里,泪水无声地滑落。
她不明白,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她只是说了实话而已。
为什么,他就是不信呢?
她下意识地,握紧了藏在袖中的那只小小的木鸟。
那是李轩在长亭,塞到她手里的。
他说,若有性命之忧,便捏碎它。
这只冰冷的木鸟,此刻,竟成了她唯一的依靠。
……
洛阳城,东宫。
与离京藩王们的愁云惨淡不同,东宫之内,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李轩的伤势在太医的精心调理下,已经好了七七八八。
他脱下常服,换上了一身绣着四爪金龙的太子监国礼服,正式开始了他代天子理政的生涯。
书房内,堆积如山的奏折,被分门别类地摆放在案头。
李轩坐在主位上,一手端着萧凝霜亲手泡的参茶,一手翻阅着奏折,神情专注。
萧凝霜则静静地坐在一旁,为他研墨,或是整理批阅完的奏章,夫妻二人,一动一静,配合默契,画面温馨和谐。
“夫君,喝口茶,歇一歇吧。”萧凝霜见他看了一个时辰,心疼地开口。
“不碍事。”李轩放下奏折,揉了揉眉心,“这些陈年旧账,再不处理,国库都要被蛀空了。”
他拿起一本奏折,递给萧凝霜。
“你看看这个。”
萧凝霜接过,只见上面写的是关于修缮京城外黄河大堤的议案。
工部尚书在奏折中言辞恳切,称黄河大堤年久失修,多处出现险情,若不及时加固,来年雨季,恐有决堤之危,届时下游数万百姓将流离失所。
“这……这不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吗?为何夫君你……”萧凝霜有些不解。
“好事?”李轩冷笑一声,“你再看看,这奏折是谁上的?”
萧凝霜翻到末页,看到了工部尚书的名字和官印。
“王崇?此人我听说过,好像是……二哥的幕僚。”
“不止是幕僚。”李轩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嘲讽,“他是李湛的亲舅舅。也是当年跟着李湛,在北境喝兵血,吃空饷的老手了。”
“修缮大堤是假,想借着这个由头,从国库里捞一笔是真。这笔钱,十成里能有一成真正用到大堤上,都算是他良心发现了。”
萧凝霜听得心头火起。
“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拿数万百姓的性命开玩笑!”
“朝堂之上,这种人,多得是。”李轩的表情,没有太大波澜,仿佛早已司空见惯。
“他们以为我初掌监国之权,根基不稳,便想用这种法子来试探我,刁难我。若我批了,国库空虚,他们中饱私囊。若我不批,便是罔顾百姓死活,失了民心。”
“好一个两难之局。”
萧凝霜蹙起眉头,担忧地看着李轩。
“那夫君打算如何应对?”
李轩没有立刻回答,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上面的热气,嘴角,却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
“他们想玩,本宫就陪他们好好玩玩。”
第二日,早朝。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分列两侧。
李轩身着监国礼服,端坐于龙椅之下,太子金座之上,神情肃穆,不怒自威。
工部尚书王崇,第一个出列,将修缮黄河大堤之事,再次当众提了出来,说得是声情并茂,感人肺腑,仿佛他就是心系苍生的在世青天。
不少与他交好的官员,也纷纷出列附议,一时间,整个朝堂,都充满了“为民请命”的呼声。
李轩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喜怒。
直到他们说得口干舌燥,他才缓缓开口。
“王大人,爱民之心,天地可鉴,本宫……深感佩服。”
王崇心中一喜,以为太子这是要妥协了。
然而,李轩的下一句话,却让他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
“修缮大堤,利国利民,此事,本宫准了。”
“但是……”李轩的话锋一转,变得凌厉起来。
“国库如今并不宽裕,如此浩大的工程,所需银两甚巨。本宫以为,不能只让朝廷出钱。”
他环视着殿下百官,声音陡然拔高。
“本宫决定,效仿古时先贤,发起募捐!”
“凡我大周五品以上官员,有一个算一个,都需为修缮大堤,‘捐献’一年俸禄,以示与民同苦之心!”
“尤其是王大人你,身为倡议者,更应以身作则。本宫看,王大人就捐个……三年俸禄吧!”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所有人都傻眼了。
让他们捐钱?还是一年的俸禄?
王崇更是直接被这记从天而降的闷棍,砸得头晕眼花。
他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反驳?
那就是不愿为民分忧,那就是虚情假意!
他自己刚刚才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爱民如子的清官典范,现在若是反悔,岂不是当众自扇耳光?
“怎么?”李轩看着他,嘴角噙着一抹冷笑,“王大人,莫非……有难处?”
“不……不……臣……臣没有难处。”王崇的脸,憋成了猪肝色,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臣……遵旨。”
“很好。”李轩满意地点了点头。
“既然王大人都同意了,诸位爱卿,想必也没有意见吧?”
他的视线,如同刀子一般,从那些刚刚还在附议的官员脸上一一扫过。
那些官员哪里还敢说半个不字,一个个哭丧着脸,躬身下拜。
“臣等……遵旨。”
一场原本针对太子的刁难,就这么被李轩轻描淡写地化解,还反过来,让这些企图捞钱的蛀虫,大出了一笔血。
退朝之后,王崇等人垂头丧气地走在宫道上,一个个脸色比死了爹还难看。
“王大人,这……这可如何是好啊!”户部的一名侍郎哭丧着脸,“一年的俸禄啊!下官这一大家子,下半年都得喝西北风了!”
“哭什么哭!”王崇本就一肚子火,此刻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这点钱算什么!太子这一手,釜底抽薪,我们想从大堤工程里捞油水的计划,也彻底泡汤了!”
“那……那我们就这么算了?”
“算了?”王崇的眼中,闪过一丝阴狠。
“他不是想修大堤吗?好啊!本官就让他修!”
“传令下去,让下面的人,都给本官‘用心’点!”
“到时候,大堤要是出了什么岔子,决了口,淹死了人……我看他这个监国太子,还怎么当!”
……
东宫,暖阁。
李轩听着荆云关于早朝后续的汇报,脸上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
“王崇让他们在工程上动手脚?”
“是。”荆云躬身道,“属下安插在工部的眼线回报,王崇已经授意下去,让他们在采买石料和雇佣民夫的账目上做文章,准备以次充好,克扣工钱。”
“意料之中。”李轩冷哼一声,“这些朝堂蛀虫,脑子里除了捞钱,就没别的了。”
“殿下,是否要属下派人,将他们的罪证……”
“不急。”李轩摆了摆手,“现在动他们,只会打草惊蛇。让他们做,本宫倒要看看,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本宫要的,不是砍掉几只爪子,而是要连根拔起,一网打尽。”
“属下明白。”
“让你查的另一件事,有眉目了吗?”李轩换了个话题。
荆云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回殿下,关于刺杀太子妃的楚国刺客,线索指向了鸿胪寺。”
“鸿胪寺?”李轩的眉头皱了起来。
鸿胪寺,是大周负责接待外宾、处理外交事宜的机构。
“没错。我们查到,在太子妃遇刺前后,鸿胪寺卿徐阶,曾与楚国使团有过数次秘密接触。而且,徐阶的小儿子,与三皇子李毅私交甚密。”
“徐阶……”李轩的眼中,寒光一闪。
这个名字,他有印象。
此人是朝中有名的“主和派”,一直主张与楚国修好,甚至不惜割地赔款。
没想到,他不仅主和,还与楚国暗中勾结,甚至参与到了刺杀太子妃的阴谋之中。
“很好。”李轩的声音,冷得像冰,“继续查。把徐阶和他背后的人,全都给本宫挖出来。”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