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各方动向

作品:《大唐:人在碎叶城,弟弟李太白?

    临湖的长廊上,三十几个毕业的学子已然等的有些焦急,不时的向李牧所在的书房张望。


    而书房内,铸铁炉子的火烧的正旺,炉上的水壶冒着水蒸气,李牧的手中拿着夹煤的铁夹子,围着铁炉子不断踱步转圈!


    而书桌旁边撑起的窗户外面,雪也越下越大,千里平湖已然白茫茫一片!


    冷风夹杂着雪花,从窗户气进来,让李牧的脑子稍微清醒了一点,他突然想起太祖的一句话:


    抗日战争快不得,解放战争慢不得!


    如今他所主要面对的敌人,一个是突骑施人这个草原部族,就是应该像解放战争一般,要如秋风扫落叶一般以快打快!


    就算是一锅夹生饭,他也要和张守珪把这股敌人吞下去,奠定整个中亚的汉人的基本盘。


    而南方的天竺战争却是快不得,人口太多了,要用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去打,去磨,去分化,去控制,是需要时间的。


    四五千万人口一口猛吞定然会消化不良,是要吃败仗的!


    七河流域放牧与耕地都不缺,大宛镇的这个大粮仓,吐火罗盆地的山河之险,若以安西兵的实力,那么在葱岭以西便立于不败之地。


    就算现在李牧立刻死了,安史之乱再次发生,郭昕与白发军再次困守这里,他就不相信守不了两代人?


    所以,和张守珪这一次打突骑施人,就是‘固本培元’之战,是他最核心的利益所在。


    而远征天竺,是外挂,是掠夺,是市扬,是补血补气的!


    两相对比之下,自然是要先固本培元,内壮之后,再补血补气,这才是这两扬战争真正的意义所在。


    “啪嗒!”


    李牧把手中一尺长的铁夹子扔进煤炭堆中,已然下定决心:


    先北后南!


    他把脸转向旁边的屋舍,已然脏的像煤炭一般黑的心,最终还是善念战胜了恶念,并没过去以绝后患,只能是叹气的想道:


    至于这个悟法和尚,活着的话就先养在苦心岛上!


    死了的话,那也是天意!


    至于刚刚正三品安南大都护杨思勖的命令。


    什么命令,我怎么不知道?


    想到这里,李牧长出一口气,


    把书桌上的地图和公文收了起来后,向门外站岗的赵虎吩咐一声。


    接着犹如没事人一般,再次开始若无其事的写着结业证书,并把自己私印以及刻有苦心岛军校第一期的公印盖在名字上方!


    ·····


    碎叶镇,热海戍烽堡。


    墨云翻滚,大雪漫天。


    一尺两寸槊锋直插云霄,丈八的柘木槊杆重重插入烽戍堡的第三层,北风席卷望楼半尺厚的积雪,穿花蝴蝶般飘过铁甲,与飘在身后猎猎作响的大红披风共舞,最终散落白茫茫的天际中。


    张守珪正伫立烽热海戍堡第三层之上,在他旁边,大唐红底日月旗迎着雪花飘飞。


    他看着远处宽阔无边,碧波荡漾的热海边上,一匹匹军马和铁甲骑士,正顶风跨雪,跨过码头从黑洞洞船舱伸出的木桥,稳步的踏入有着通风槽的马船上。


    在远处浪花翻滚的热海海面上,已然有五六艘挂着风帆的巨舰向东方而行,他们将跨过热海,自天山脚下下船,作为前锋探路。


    随后,在猎猎风声中,他的目光落在戍堡下方,上千根骑枪直插天际,握住骑枪的骑士全身都被铁甲包裹,只从黑洞洞的面甲上露出两个孔洞,


    他们胯下,马穿马铠,也是也只露出两个马眼神骏大宛天马!


    千人,千马,千名重甲骑兵,透过铁面的圆形孔洞,盯着上方左插骑槊,右插大唐日月旗的碎叶张镇守。


    接着就见他猛然的拔出腰间横刀,横刀所向,正是突骑施王庭所在的方向!


    呼啸的风声让站在烽戍三层的吼声有些若有若无,但他们就算没有听清也明白:“登船!”


    张守珪看着下方,看着这一千耗费了无数心血打造的重甲骑士冲向码头,整个天地似乎都随着马蹄声震动了起来,他的脸上露出了,成为碎叶镇守使憋闷了八年的第一次笑意,重重的说道:


    “此战,我大唐必胜!”


    接着,他看向了南方,看向重重山脉后大宛镇的方向道:


    “李牧,不知你把自己藏在刀鞘养气五年的利刃,还能否一出刀则天下惊?”


    “我张守珪,拭目以待!”


    ·····


    海面上,暮色渐沉,最后一缕霞光染红了桅杆上的巨帆。


    上百如山的巨舰阴影投在海面上,碾碎了粼粼波光。


    旗舰甲板上,已然七十岁的杨思勖攥紧了木质栏杆,指节发白,白色发丝被腥咸的海风吹散在身后飘飞。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多美的句子!”


    “可惜啊子寿,你这句诗与我们这杀气腾腾的舰队意境不和,可否以这日月同辉再做一首?”


    凭栏处,杨思勖指着快要落入海面与刚刚升入空中的圆月,问向旁边有着三寸美须的中年帅哥,正是四十有一的张九龄。


    而张九龄看着海面,叹息一声最终无言,只能道:“心中有所忧,毫无诗兴啊!”


    “你可还是怨我强行拉你上船,心中有怨?”杨思勖摇了摇头无奈道。


    张九龄自先和李太白弄出了‘活字印刷’,并一起弄出了大唐第一份报纸,然后就自请去家乡重修大庾岭(今江西-广东交界)驿道。


    把原来旧路狭窄,商旅难行,制约岭南与中原物资流通的小道,拓宽为宽一丈三尺的石板路,以此来促进南北交通贸易,从广州的外贸货物也可经过此路直抵江南。


    李隆基一听,先是不舍得他走,但张九龄执意如此,最终给了他这个从八品左拾遗一个岭南按察使的名头。


    在他修好大庾岭驿道后本来要回长安,却没想到杨思勖不知怎么给李隆基说的,圣旨下来直接以‘凿大庾道有功’为由,升他为从四品上的安南经略使,辅助安南大都护杨思勖参赞军事。


    短短三年间,直接跨过了九品三十阶中的十二个等级!


    接着,他就被杨思勖给拉上了远征天竺的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