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你背景简单?你不老实!
作品:《独步青云》 这日午间,考察团被安排在企业的职工食堂用餐。陈国栋等领导被企业高层簇拥着坐在视野最佳的主桌,谈笑风生。
陆摇端着餐盘,刻意选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只想尽快填饱肚子。
饭菜是标准的大锅菜,油盐很足,口味偏重。
陆摇奔波了一上午,也顾不上挑剔,埋头狼吞虎咽起来。
不一会,马修斯端着餐盘过来,在陆摇对面坐下。马修斯吃得极其斯文,筷子每次只夹着少量的饭菜,细嚼慢咽,与陆摇的风卷残云形成鲜明对比。
陆摇头也没抬,继续专注于眼前的食物。
马修斯看着陆摇那副仿佛饿了三天、对食物毫无敬畏的模样,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彻底没了胃口。他放下筷子,用餐巾纸极其细致地擦了擦嘴角,然后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锁定陆摇,声音压得很低:“陆摇,你跟我说实话,你……到底是什么来路?”
陆摇咀嚼的动作顿了一下,抬起头,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茫然:“马科?什么什么意思?”
“背景,你的背景。”马修斯吐出两个字,“你档案里写的,父母务农,普通家庭?真的只是……人民群众?”
陆摇咽下嘴里的饭,眼神坦荡,语气平静无波:“档案都是组织审核过的,当然是真的。我在党校不就跟你们聊过吗?没什么不能说的。”他指的是之前聚餐时,他大方地分享过自己毫无背景的成长经历,而马修斯则含糊其辞地带过了自己的背景,但江辰却指出马修斯的家人是人大某位大人物。
马修斯紧紧盯着陆摇的眼睛,试图从那片清澈里找出哪怕一丝伪装或闪烁。但陆摇的目光平静得像深潭,除了坦荡,别无他物。
这反而让马修斯更加烦躁和不信!一个毫无根基的“人民群众”,凭什么得到陈市长如此“特殊”的关照?从插班进党校,到刚结业就被点名加入市长考察团,再到考察过程中,陈市长不止一次在工人车间、在设备旁,特意停下来对陆摇说:“小陆,这个情况,记下来!”“工人的情绪,多观察!”甚至几次合影,陈市长都看似随意地让陆摇站在自己侧后方,占据了镜头里相当醒目的位置!
这种种迹象,在马修斯这个极度敏感又自视甚高的省选调生眼中,这分明是重点栽培的信号!是他理所当然应该得到却实际得不到的殊荣!他道:“那陈市长为何对你关照有加?”
陆摇道:“也许是因为我是博士,我背景清白吧。”
“呵,”马修斯扯出一个没有温度的笑容,“普通背景?学历好?背景清白?就能让陈市长这样……另眼相看?陆摇,你当我是三岁小孩吗?这里面的门道,你我都清楚!”
陆摇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无奈:“马科,你想多了。市长让我多看多记,是工作需要。至于其他……我真不清楚。也许,市长就是觉得我记录比较认真?”他不想再纠缠,端起餐盘,“我吃好了,马科你慢用。”说完,起身离开。
接下来,考察点是一家规模不小的纺织厂。巨大的车间里,机器轰鸣,空气里弥漫着棉絮和机油混合的味道。一排排缝纫机前,坐满了埋头操作的女工,动作机械而熟练,脸上大多带着一种被重复劳动磨砺出的麻木。
陈国栋一行人在企业领导的陪同下,沿着通道缓缓走着,听着介绍,偶尔停下看看产品质量。
陆摇跟在队伍稍后位置,目光扫过那些在嘈杂环境中专注工作的女工,她们的手指在布料和针线间翻飞,眼神却少有光彩。
趁陈国栋在听一个技术骨干讲解新设备,林筱鸣不动声色地落后两步,与陆摇并肩而行。他指了指眼前密集的工人方阵,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陆摇耳中:“陆摇,看到了吗?这就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你看看这里有多少人,它就支撑着多少家庭的饭碗。”
陆摇点头:“是,感谢有这样的企业,解决了这么多人的就业问题,稳定了社会的基本盘。”他顿了顿,看向林筱鸣,“林主任,您这是……有什么特别的指教吗?”
林筱鸣停下脚步,目光深沉地看着车间里忙碌的景象:“指教谈不上。只是让你更直观地感受一下。陆摇啊,你想想,如果像有些人鼓吹的那样,大规模引进什么人工智能、数字化的机器人,取代这些工人……”
他侧过头,目光如炬地盯着陆摇:“这样的工厂,会怎么样?我告诉你,效率可能会提升,但至少一半,甚至一大半的人,会被‘优化’掉!他们没了工作,没了收入来源,会怎么样?家庭矛盾会激化,房贷车贷还不上,孩子学费交不起,社会治安的压力会陡增!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陆摇迎着他的目光,没有回避,缓缓点头:“林主任说的是。这些都是必须慎重考虑的民生问题和社会稳定因素。”
林筱鸣似乎对陆摇的“认同”感到满意:“所以啊,你上次那篇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章,立意是好的,着眼未来嘛。但在具体路径和节奏上,是不是……考虑得有些欠妥了?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根基啊。”
陆摇沉默片刻,组织着语言:“林主任,我当时的想法,更多是着眼于宏观趋势和技术发展的必然性,并非针对某个具体行业或企业。科技的发展,本质是提升生产力,这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当生产力发生跃升,生产关系也必然随之调整、重构,这是历史规律。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他指了指车间,“我相信未来的市委市政府,也一定会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转型过程中的阵痛,保障民生,维护稳定。”
林筱鸣深深地看了陆摇一眼,他伸出手,重重地拍了拍陆摇的肩膀,力道不小:“话是这么说,道理也没错。但陆摇,我们作为政策的思考者、执行者,不能只盯着天上的月亮,更要看清脚下的泥泞。着眼未来是必须的,但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更是我们的责任!要一步一步来,稳扎稳打,不能冒进!”他收回手,语气不容置疑,“走吧,去下一个点看看。”
陆摇没有再争辩,默默地跟上。林筱鸣的话,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他知道,这既是提醒,也是最后的警告——将来的考察报告,必须按照“保稳定、保就业”的调子来写,容不得半点“冒进”的思想。
他心叹一声,不多说话。
夜幕低垂,喧嚣的城市渐渐安静下来。
陆摇回到冷清的公寓,洗漱,洗衣服,然后打开电脑,整理一下当天的考察情况。不一会,手机屏幕上跳动着那个熟悉的名字——周芸。
他深吸一口气,接通电话:“姐。”
“弟弟,在做什么呢?”周芸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丝慵懒的关切。
“刚回公寓,累得够呛,准备歇会儿。”陆摇实话实说,声音里透着疲惫。
“跟着陈市长他们连轴转,考察企业,肯定辛苦吧?”周芸的语气带着理解。
“今天跑了四个厂子,微信步数都快两万了。”陆摇苦笑,“要说一点不累是假的,不过还好,年轻,扛得住。”
“嗯,年轻就是资本。”周芸轻笑一声,随即话锋看似随意地一转,“哦,你们每天都这么高强度吗?都考察些什么内容?”
陆摇斟酌着回答:“主要是看生产流程,听企业汇报经营情况和困难,也跟一些基层工人和管理人员聊了聊,了解他们的想法。内容……比较常规吧。”他尽量将过程描述得笼统、中性。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周芸的声音再次响起:“看来,你们是真辛苦了。嗯……考察活动也快结束了吧?”
“是的,明天再走一两家,就差不多了。”陆摇回答。
“好。”周芸应了一声,“考察结束,陈市长会让你写一份报告。内容嘛,多半是让你深入剖析传统产业工人的困境,强调保就业、稳大局的重要性,甚至……希望你改变你之前那些关于未来趋势的看法。”
陆摇握着手机的手指猛地收紧!周芸果然什么都知道!
周芸的声音继续传来:“弟弟,你要明白一点。陈市长让你参与考察,让你写这份报告,考察你,也并不是要提拔你。他是在给你一个机会,一个……让你‘迷途知返’的机会,要你自我否定。”
电话里陷入一片短暂的沉默。
陆摇不怀疑周芸的洞察力,周芸毕竟是来自京城,应该从小就对官场的算计耳濡目染。
“谢谢姐……提醒。”陆摇的声音有些干涩,艰难地吐出这几个字。
“嗯。”周芸淡淡应了一声,语气恢复了之前的温和,“早点休息吧。报告的事,你多琢磨琢磨基调,不需要拔高的。有不解的地方,随时给我打电话。晚安。”
电话挂断。忙音传来。
陆摇拿着手机,久久没有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