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明抢

作品:《四合院:我偏要治服你们

    这种包装好的烟,价格可不菲。


    还有那种散装烟,无盒,按根出售。


    采购股的人通常都买散装的,整包的他们负担不起。


    李建设笑着说:


    “废话,给兄弟的烟,自然得挑好的。”


    “对了,我从厂门口西边一个大院弄到了两头猪和十二只鸡,以及一些大豆和花生。”


    “黄主任已多次找我,说今年会餐食材准备不足,让我们股多想办法。”


    “你俩去一食堂找人,让他们用平板车去运回来。”


    两名采购颇为兴奋。


    “老李,你从哪儿弄来的两头猪?”


    “还有十二只鸡,我一个月都搞不到这么多。”


    “不会都是从你媳妇村里收的吧?那他们村真富裕。”


    李建设笑道:


    “想知道我怎么弄到的?”


    两人连忙点头:


    “当然想。”


    李建设稍作思考,说:


    “你俩先去叫食堂的人运货,之后联系二狗子他们,今天咱们开个全股会,我分享点采购经验。”


    上任股长一个多星期,李建设还未给股里开过会。


    如今他的采购系统已升至2级,家里人收货,他也能得十倍奖励。


    若采购们效率提升,他的奖励也会大增。


    之前忙于竞选,无暇顾及家里。


    现在当选了,也赶走了易中海,该着手发展事业了。


    “好,那我们先去了。”


    两名采购应了声,离开办公室。


    李建设则拿出纸笔,准备会议内容。


    一个多小时后,采购们陆续到来。


    股里人少,加上李建设,共六人。


    “老李,听说你要分享采购心得,我们都等不及了,快开始吧,不然午饭都要凉了。”徐哥笑道。


    他和二狗、铁蛋、虎子、小孙这些老员工在李建设面前毫无拘束。


    其他人也满脸期待,想看看李建设有何高招。


    李建设瞥了一眼手表,随即开口:“时候不早了,咱们都是老朋友,我就直说了。


    我主张的采购方法是积分会员制,你们看看适不适合。”


    “这个方法挺简单,就是发展会员,让他们给我们供货,每卖一块钱货物就给一个积分。”李建设抛出一个新名词。


    二狗子举手发问:“股长,积分会员制是啥?”


    李建设示意他安静,继续解释:“就是鼓励会员向我们供货,普通货物一块钱一个积分,稀有货物如猪、羊、鸡鸭等,一块钱算1.5个积分,地瓜、芋头、苞米等粗粮,两三块钱算一个积分。


    会员供货越多,积分就越多,每季度结算一次积分奖励。”


    “比如,10个积分换一个鸡蛋,50个积分换一块钱现金,积分越高,奖励越丰厚。


    这样,初期辛苦点,以后会员多了,不用我们去收购,他们为了积分也会主动送货上门。”


    李建设的方法简洁却高效,在这个时代尤为突出。


    采购们听得目瞪口呆,没想到还有这样的策略。


    但有人提出疑问:“李建设,你说的我们都明白,可这奖励资金从哪里来?总不能让我们自己掏腰包吧?”


    徐哥道出了众人心中的疑虑。


    自己掏钱填补,显然得不偿失。


    毕竟,他们的薪资固定,任务未完成至多招致批评或调岗,无人能扣罚他们的薪水。


    否则,他们也不会明知偏远乡村有物资,却吝啬那几元车费,不愿前往收购。


    李建设早料到他们会有此问,笑答:


    “这些费用自然由卖家承担,大家只需略微压低日常收购价,譬如每五十元中节省一元,便足以支付奖金。”


    “况且,若能获得现金采购股,每月还有票据、肉食蛋品等额外奖励。”


    “任务完成的多,评优机会便大,这些奖励也相当可观。”


    “大家算算,这笔账是否划算?”


    众人皆是采购行家,算账迅速,很快便明白了李建设的意图。


    他的方法,着实划算。


    从五十元中节省一元,并非难事。


    粮所下乡收粮,时常压低等级,看似每级只差毫厘,但数量庞大时,差额便十分显著。


    收猪时,降级一分,一头两百多斤的猪便能省下数元。


    他们虽不能与粮所相比,但与农户稍作议价,却是再正常不过。


    离开轧钢厂时,已近中午。


    李建设早晨离家时已告知秦淮茹中午不归,他未在轧钢厂用餐,而是骑车直奔大栅栏。


    雪茹绸缎铺前,陈雪茹正与店员交代,准备前往隔壁小饭馆用餐。


    刚出门,便见李建设骑车而至。


    陈雪茹心情大好,笑靥如花,迎上前去:


    “来得正是时候,走,一起吃饭去。”


    李建设环顾四周,提议道:


    “不太方便,你先回吧,我去隔壁买点吃的,再去你家找你。”


    陈雪茹是个富有的美丽寡妇,她的每个动作都格外引人注目,外出共餐更是引人侧目。


    李建设虽然不畏惧旁人的眼光,但也不愿自找麻烦。


    “好吧,那你先去,我来买吃的。”


    与陈雪茹相处时,她总是抢着付钱。


    虽小餐一顿花费不多,但她仍希望为李建设节省。


    “我去了。”


    李建设没在意,骑上车朝陈雪茹家行去。


    她的房子宽敞**,李建设用钥匙开门,稍等片刻,陈雪茹便归。


    她锁上街门,提着油纸包进屋。


    “今天下午空闲了吧?”


    李建设点头:


    “嗯,没事了。”


    陈雪茹提议:“喝两杯如何?”


    “好主意。”


    李建设不吸烟,但偶尔高兴时会饮酒。


    陈雪茹进屋关门,放下菜肴去取酒具,李建设则打开油纸包。


    那时塑料袋尚未普及,都用油纸包装物品,所以菜肴多为干货。


    有厚切的酱牛肉、油炸花生米、辣子鸡块和两条烤鲅鱼。


    “今天的菜真丰盛,快赶上过年了。”


    李建设打趣道。


    陈雪茹边倒酒边给他一个白眼:“你大半个月没来,对我而言这不就是过年嘛。”


    李建设的嘴角上扬,他喜欢她的直率。


    其实陈雪茹平时独自在家,通常只有一菜一汤,李建设来时,她才会准备得丰盛些。


    并非她节俭,她的钱根本吃不完。


    而是因为餐馆用餐需凭票,买票有风险。


    李建设每次交完货,除了报销费用,还会得到一些票据,他随手将一叠票放在桌上。


    “这些给你,肉票蛋票管够,其他的我难弄。”


    “我不在时,你也记得吃好点。”


    陈雪茹原以为全是粮票,拾起一看,大部分是肉票蛋票,顿时笑容满面。


    “还有这意外之喜,谢啦,臭家伙。”


    说着,陈雪茹弯身,亲了李建设一口。


    其实,李建设本可直接给肉给蛋,但陈雪茹不会烹饪,票证才能让她在餐馆享用,给实物也是徒劳。


    酒已斟满,两人边吃边饮。


    用餐间,陈雪茹桌下的脚不安分,总爱脱掉鞋子,赤足往李建设那边探。


    李建设轻轻退回,正色道:


    “别闹,有事与你商量。”


    “近来有人找你谈过公私合营的事吗?”


    这话一出,陈雪茹的愉悦瞬间消散。


    她脸色一沉:


    “怎能没有,天天好几拨人来,一拨接一拨,今儿上午就来了两拨,你找我前那拨刚走。”


    “你问这做什么?”


    李建设未答,反问:


    “听你语气,不愿与公家合营?”


    陈雪茹挑眉:


    “这不是明摆着吗?当我新手开店好糊弄?谁不知公私合营那套,前两天街道的人来劝,我还客气几分,这两天一来我就开骂。”


    “这不就是明抢嘛?”


    陈雪茹的话虽不全精准,却道出了多数商贩的心声。


    经营不善的店铺或许无所谓,反正有补偿,还图个安稳。


    即便日后全转公,至少不亏。


    但陈雪茹的店不同,本就盈利丰厚,公家介入,岂不是分她的羹?


    “雪茹,你这想法不对。”


    “你忘了地主家的教训了吗?”


    李建设语气沉重,一句话,让陈雪茹沉默了。


    两人心有灵犀,无需多言。


    陈雪茹长久以来的困惑,源于始终缺少那个点拨她的人。


    “公私合营势不可当,硬抗无益。


    此时主动交出店铺,尚能赢得美名,运作得当,或有额外收获。”


    “待到官府态度强硬,那时……可就难料了。”李建设摇头叹道。


    陈雪茹本就心情不佳,听李建设此言,更是火上浇油。


    “你这是何意?莫非街道派你来游说我?”


    李建设笑答:“我岂是街道之人,他们吩咐我便去?”


    “即便我是,难道我的女人还不及工作重要?”


    “我的女人”四字,让陈雪茹心中稍感宽慰,嘴上却依旧不饶人:


    “那你究竟是何用意?好不容易来一次,尽说些扫兴之语。”


    李建设敛起笑容,认真问道:“雪茹,你可想成为干部?”


    “什么?”陈雪茹一愣。


    她不过是个小商贩,与干部相去甚远。


    提拔之事,通常与工人农民相关。


    李建设斟字酌句:“近日,我们这几十个四合院都在选大爷,我也参选了,现已是我们院的大爷。”


    陈雪茹点头,此事秦淮茹曾与她提及。


    “我们这些大爷,平日协助街道,调解邻里纠纷,宣传官府政策。


    公私合营之事,我们亦需为街道出力。”


    “我院多为工人,无此烦恼。


    街道主任找到我,望我能引导几位小商贩,并许诺在街道为我谋一正式职位……”


    “我现为轧钢厂采购股长,已是干部,街道之职对我并无吸引力。”


    “于是,我想到了你。”


    “我觉得,你的小商贩身份并非上选。


    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迟早要顺应。


    若能借此机会加入干部队伍,对你未来定有益处。”


    “这取决于你,我只是提供一个选择,若你不同意,那就算了。”


    易中海已被四合院驱逐,李建设不再坚持安排陈雪茹去街道工作。


    但他所言不假。


    公私合营乃大势,无人能避。


    陈雪茹放下筷子,陷入沉思。


    她明白李建设言之有理,只是心有不甘,店铺经营得正红火,为何要说合就合?


    然而,若能借此机会成为干部,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毕竟,为官总比为商风光。


    “你真的是为我着想,没有丝毫私心?”


    陈雪茹内心已接受李建设的提议,脸上泛起调皮的笑容。


    李建设笑道:


    “若说私心,确有一点点。


    你若去了街道,我们距离便近了,或许还能一同办公。


    日后你高升,有了专属办公室,我便常去找你。”


    “到时,我们关门议事,我再好好替你解乏。”


    陈雪茹笑出声来。


    “讨厌,若在办公室被人撞见怎么办?”


    李建设本是玩笑,不料她当了真。


    但此举却让陈雪茹的心情由阴转晴。


    一番商议后,陈雪茹决定按李建设的安排行事,待他与街道谈妥,便将店铺全数交给公家,不再保持**,单方面转为公有。


    毕竟,身为**经理,难以担任干部。


    公事谈毕,饭也将尽。


    接下来,便是私人时光。


    从午后至黄昏,陈雪茹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