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瑕疵玉佩
作品:《四合院:我偏要治服你们》 <script async src="?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crossorigin="anonymous"></script>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block; text-align:cent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data-ad-slot="4082704833"></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script>
李建设之智,至少能预见七步之后,而易中海,不过五步之遥。
此差距令他深感无力,只求寻机脱身。
恰此时,聋老太忽而大哭,假意哀嚎:“瞧瞧李建设如何欺压我这老太婆。
我怎知那破石头价值连城?爷爷赠我时言其为假,谁料假的也值钱?”
“你们欺人太甚,我活不下去了。”聋老太拍腿干哭,未见泪珠。
易中海目光忽地一亮。
街道申请五保户的条件中,贵重资产的界定尚不明朗。
聋老太手中的玉佩,无疑价值非凡。
但倘若那玉佩是赝品,或是有些许瑕疵,仅值数百元,那便不算贵重资产了。
“对了,我记得老太太曾提及玉佩有瑕疵,否则当年权倾一时的李公公怎会将如此宝玉赠予他人?”
“此玉的价值远非李建设所言的上千,至多也就五六十元。”
言罢,易中海径直走向老太太,从她手中接过玉佩,细细端详:
“你们看,这鲤鱼尾的裂痕……咦?裂痕呢?怎么不见了?”
他翻转玉佩,神色忽变,一脸懊恼。
“哎呀,搞错了。”
“这不是老太太的玉佩。”
“老太太的玉佩背面刻有‘福’字,而李建设这块虽正面相似,背面却是‘吉祥’二字。”
“哎呀,真是误会一场,李建设,对不住啊,是我们冤枉你了。”
“这玉佩非老太太所有,乃是李建设的。”
李建设有仇必报,老太太的五保户资格因此泡汤。
易中海尴尬地笑着,背后已湿透。
为避免牢狱之灾,他只得舍弃玉佩。
玉佩价值一目了然,稍有行家便能识破,无从掩饰。
唯一出路,便是放手。
只要众人认定玉佩属李建设,老太太的资产问题便迎刃而解。
资产无虞,五保户自然合法。
虽失玉佩,却免去牢狱之灾。
老太太听闻,一时愕然,她曾找人估价,此玉佩足足值三千元,怎就被易中海轻易‘让’予李建设?
然而……
不让又能如何?
<script async src="?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crossorigin="anonymous"></script>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block; text-align:cent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data-ad-slot="4082704833"></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script>
丢失五保户的资格,不过意味着每月少领五元补助,聋老太愿为此承受,只为那价值三千元的玉佩。
然而,问题已超越金钱范畴。
倘若坚持声称玉佩为己有,她和易中海将面临隐瞒财产、骗取**补助的重罪指控,难免牢狱之灾。
八十高龄的她,不愿余生耗尽在牢房。
“聋老太太,您再仔细瞧瞧,这玉佩真是您的传家宝吗?”李建设含笑询问。
易中海想与李建设较量,还嫩了点。
聋老太此刻萎靡不振,仿佛风中之烛,轻轻摇头:
“不是,我弄错了,这不是我的传家宝。”
言毕,她更显苍老,满脸皱纹间透露出一丝死寂。
毕竟,那是顶级的和田玉,价值不菲,足足三千元。
贾东旭月薪仅三十七元五角,需劳作八十个月方能攒得此数。
玉佩被李建设夺去,聋老太懊悔不已,悔不该助易中海诬陷李建设。
“原来如此,我就说李建设怎会偷窃。”
“这也太巧了,两块玉如此相似。”
“什么两块玉,聋老太分明是想陷害李建设,却忘了自己五保户的身份,被李建设拆穿后只得找借口。”
“老曹所言极是,一个五保户怎会有如此贵重玉佩,我早说这玉佩非她所有,你们偏不信。”
**大白,众住户松了口气,先前剧情多次反转,紧张得他们大气不敢出。
马大强略显失落,原以为易中海此次定能让李建设栽跟头,只要坐实李建设偷盗传家宝,借助街道势力,必能将李建设送入劳改所。
届时将派遣几位街头混混入狱,对李建设施以暴力,致其残废,使他日后即便重获自由,也只能沦为乞丐。
遗憾的是,易中海绝非李建设的敌手。
非但未将李建设扳倒,反倒搭上了一块珍贵玉佩。
那玉佩价值连城,李建设此行无疑是大赚特赚。
“**既已大白,诸位便散了吧。”
马大强不悦地宣布。
易中海趋步上前,将玉佩归还李建设,口中虚伪言道:
“李建设,此番实属无奈,这是你的玉佩,请收好,若有损坏,事后我们概不负责。”
李建设接过玉佩审视。
确是佳品。
虽是石质,握于掌中却似绵软,寒冬腊月亦带有一丝温热。
正当马大强起身欲去,易中海亦转身欲安抚聋老太之际,李建设忽而发声。
<script async src="?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crossorigin="anonymous"></script>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block; text-align:cent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data-ad-slot="4082704833"></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script>
“且慢!”
此言一出,院中众人皆停下动作,目光再次聚焦于李建设面庞。
李建设笑对马大强言:
“马副主任,事情尚未完结,何故匆匆离去?您身为街道主任,方才不是言之凿凿,要为民众排忧解难吗?”
“玉佩之事虽已解决,但有人衙门内的纠葛尚未理清。”
闻听此言,易中海心头莫名一颤。
玉佩既已“拱手相让”于李建设,聋老太的资产问题理应迎刃而解。
李建设何以仍紧追不舍?
莫非,此计划中尚存其他疏漏?
聋老太亦大惊失色。
她已放弃玉佩,损失整整三千元,李建设竟如此心狠手辣,誓不罢休?
周遭住户却兴奋起来。
本以为**已平,不料好戏仍在后头。
众人纷纷重新落座,整齐而安静地等待着。
“李建设,玉佩之事已澄清,老太太并无贵重财物,她的五保户身份亦合法合规,何谈涉及什么官方是非?”
马大强止步,转身向李建设询问。
他本意欲直接责备李建设,但念及其先前举动,觉得此人不会凭空放矢。
提及官方是非,或许他真的发现了什么。
因此,他放缓了语气,显得更为客气,以免稍后自讨没趣。
李建设轻笑,随后言道:
“马副主任,聋老太的五保户之事确实无误,但她所涉及的官方问题,并不仅限于五保户。”
“我记得在四合院分配时,曾做过成分登记,诸如地主、富农、贫农、中农、下中农、雇农等家庭背景。”
“聋老太的身份本上,家庭成分代码似为4,没错吧?”
“与我一样,同为雇农。”
马大强皱眉问道:
“李建设,你究竟想说什么?”
“莫非,你认为老太太的真实身份并非雇农?”
“你有何证据?”
马大强之问,亦是其他住户心中所想。
自他们入住四合院以来,聋老太已年过七旬,孤身一人,其家庭成分无人知晓。
<script async src="?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crossorigin="anonymous"></script>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block; text-align:cent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data-ad-slot="4082704833"></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script>
不仅如此,四合院内的众人,在分配房屋前分散于北城乃至乡间,彼此不识,自然也不了解他人过往。
譬如傻柱,何大清曾提及他幼时卖包子的趣事。
当时,他家分明是小商人出身。
但风起之时,傻柱却在已是革委会纠察小队长的阎解城面前,自称为三代雇农,因此纠察小队的人皆不敢招惹他。
傻柱之所以敢如此自称,乃因当初统计时弄虚作假。
在这个时代,良好的成分虽不及风起时那般关键,却仍是升学、就业、保障及五保户评定等诸多事项的重要指标。
雇农的生活境遇比贫农更为困顿,他们完全依赖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
在那个以贫穷为荣的年代,雇农的身份能带来诸多便利。
因此,院子里不少人为了这些好处,在家庭成分上谎报了雇农。
但这种事,各家心照不宣。
聋老太对自己的成分心知肚明,从未向他人透露,除非梦中泄露,否则无人知晓她的出身。
然而,李建设接下来的话让聋老太如遭雷击。
“马主任,我当然有证据。”他说道,手中紧握一块玉佩,“这玉佩曾属于大太监李公公,上面的鲤鱼雕刻是因**太后偏爱鲤鱼。”他话锋一转,“但如果聋老太真是三代雇农,她如何知道这玉佩与李公公有关?又如何知道**的喜好?”
易中海急忙反驳:“李建设,你这么说可不对。
我们都已承认这玉佩是你的,它是你祖上明朝时传下来的,与李大太监、**太后无关。”
李建设微笑摇头:“易中海,你很清楚这玉佩的**。
我刚才胡诌玉佩来历,只是想借此试探聋老太。
这玉佩确属李公公,也确曾赠予他人,但非因瑕疵,而是**偏爱绿翠,不喜白玉。
聋老太所述的玉佩历史,几乎与事实吻合。
但我不解的是,玉佩主人知晓其来历理所当然,而你聋老太为何也如此了解?现在我明白了,你根本不是雇农,而是旧时的官吏世家。”
“清朝覆灭不过数十载,那时你已步入中年,或许你及家人曾在宫中生活,亲眼见过李大太监与这玉佩,否则何以对此玉佩的来历如此熟知?”
“聋老太太,我所言可有误?”
李建设面带微笑问道。
他行事,向来恩怨分明。
若聋老太与易中海的栽赃得逞,李建设难免数年铁窗生涯。
故而,
李建设的报复,亦绝不会手下留情。
迫使聋老太交出传家宝,不过是前奏。
李建设真正的目的,是将这老妪逐出四合院。
此刻面对李建设的质问,聋老太惊愕万分。
<script async src="?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crossorigin="anonymous"></script>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block; text-align:cent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data-ad-slot="4082704833"></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script>
双腿颤抖不已,竟无言以对。
“原来如此,老太太竟出身宫廷,难怪知晓李建设玉佩的来历。”
“没想到我们多年与一位宫廷中人共处一室。”
“不知她昔日宫中何职,若是丫鬟,恐难知晓李大太监诸多事宜。”
“我料她在宫中地位不菲,否则何以如此刻薄,仿佛众人皆欠她一般。”
“我曾疑惑,这老妇嗅觉何以如此敏锐,一嗅便知邻家佳肴,原是宫中经历,难怪见识广博。”
“这老东西享福半生,老来还贪图我们的肉食,上次我家半只鸡被她吃了,怎会有如此可恶之人?”
“她还常以长辈自居,我们可没这种出身旧官僚的祖宗。”
“更何况是旧官宦中的野猪皮一族,这种人早该被淘汰。”
住户们情绪激动,回想起聋老太在院中的恶行,个个咬牙切齿。
念及聋老太年迈,否则换作年轻人,他们早已动手。
“李建设,我认为你的看法有误。”
“我记得你家同样是三代为雇农,照你的逻辑,老太太身为雇农不应知晓玉佩来历,那你身为雇农后代,这玉佩又从何而来?”
“莫非,你与李公公的关系更为深厚?”
“是他直接赠予你家祖辈的?”
易中海自以为揪住了李建设话中的漏洞,大笑问道。
李建设瞪了他一眼,不屑地回答:
“我家三代雇农的身份确凿无疑,与聋老太不同,她的来历无人知晓。”
“至于玉佩,是因我母亲曾为士兵编织草鞋,一位士兵班长为感谢她,赠予了这块玉佩及其背后的故事。”
“那士兵说,玉佩是他曾祖父所留,自己从军生死未卜,故将玉佩托付给我母亲保管。”
“所以,严格意义上,玉佩并不属于我,只是我们暂时代那位下落不明的士兵保管。”
编织草鞋?
这话听起来颇为熟悉。
易中海仍不甘心:
“这也不能证明老太太就是宫里人,你能从他人处得知玉佩来历,老太太为何不能?”
李建设笑了,指了指老太太的脚。
“易中海,你看仔细,这双脚像是劳动人民的脚吗?”
易中海低头审视,瞬间如遭雷击。
聋老太的双脚宛如三角形的粽子,比孩童的脚大不了多少。
这便是旧时的陋习——裹脚所致。
<script async src="?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crossorigin="anonymous"></script>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block; text-align:cent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data-ad-slot="4082704833"></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script>
尽管非宫中女子才可裹脚,但裹脚后行动不便,更无法劳作。
即便聋老太的家庭是小商人出身,这也说得通。
然而她的身份记录上,却赫然写着雇农。
一个没有土地,全靠租地为生的雇农家庭,怎会允许女子裹脚?
在许多农家,女性同样承担着劳动重任。
“易中海,你还有何辩驳?”李建设严厉质问。
面对铁证如山,易中海沉默无语。
四周的邻里皆感震惊,如此明显的谎言,他们之前竟未曾察觉。
一个三代为仆的雇农,怎会缠足?这谎言实在拙劣。
“可恶,我们都被这老家伙蒙蔽了。”
“多亏李建设,不然我们还不知要被这老家伙**多久。”
“李建设真厉害,一眼就看穿了聋老太的真面目,这种人绝不能让她再留在院子里。”
“赶她出去,让她坐牢!”
“对,坐牢!”
住户们情绪激动,被骗这么久,谁心中能不愤懑?
加之聋老太平日里行为不端,要么倚老卖老,要么强行讨食,早已让众人苦不堪言。
“请大家冷静,有马主任在,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郭主任见状,连忙起身安抚。
李建设转向马大强询问:
“马副主任,虽无法确定聋老太出身官宦,但她绝非雇农无疑。”
“此类伪造家庭成分的行为,咱们街道会如何处理?”
马大强沉稳回答:
“大抵,是要坐牢的。”
李建设闻言一笑,点头表示满意:
“很好,我没问题了。”
既然马大强也认同聋老太应受牢狱之灾,那便无需多言。
今日虽未能扳倒易中海,但除去聋老太,也算削弱了他的势力。
易中海的小团体本就人数不多,何大清已被白瓜妇带走,聋老太又将身败名裂,只剩下贾张氏与贾东旭母子,易中海已难以兴风作浪。
只要除去四合院中的头号反派易中海,余下的刘海中等人,对李建设而言,不过任由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