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大婚

作品:《四合院:我偏要治服你们

    “他今日亦大婚,若真看重‘三转一响’,为何不自备?”


    “还不是囊中羞涩。”


    易中海见贾东旭对马二花态度转好,欣慰一笑,对马二花道:


    “二花,东旭所言极是,收音机、手表虽好,但须量力而行,有序购置。”


    “你家率先购得缝纫机,已领先一步。”


    “莫因旁人片言只语,落入小人圈套。”


    聋老太被李建设气得不轻,此刻稍缓,尖声讥讽:


    “马家丫头,李建设非善茬,嘴皮子厉害,别无他长。”


    “不信你让他亮出‘三转一响’试试。”


    “我看他啥也拿不出。”


    贾张氏附和道:


    “没错,李建设,你光说不练,有种也拿出件‘三转一响’。”


    “别拿你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充数,要新买的。”


    贾家这边气势如虹,依附贾家的住户纷纷跟风,各式激将法,欲迫使李建设现身“三转一响”。


    当然,他们心里明白李建设绝不可能拿出三转一响,毕竟这些物品价值不菲,即便是选购廉价品牌,集齐一套也得花费五六百块。


    “建设,你刚才滔滔不绝,真有本事就拿出一件来瞧瞧。”


    “你总说贾家对马二花不好,若你真对秦淮茹好,为何不给她置办四大件?”


    “我看你就是存心挑拨,意图破坏贾东旭与马二花的夫妻关系。”


    易中海背着双手,轻易地给李建设扣上一顶帽子。


    他们同住中院,在李建设到来前,关系颇为亲近。


    易中海对李建设的薪资及被剥削情况了如指掌。


    之前李建设能买自行车,易中海便怀疑他是借钱购买,断定他无力再添置其他大件。


    众人目光聚焦于李建设。


    压力似乎再次倾向他。


    然而……


    就在这时,前院传来呼喊声。


    “请让一让,借个道。”


    “谢谢各位,小心些,都是大件,别碰坏了。”


    呼喊声虽不大,但在寂静的中院却异常清晰。


    大件?


    什么大件?


    院里谁又添置新物了?


    原本关注李建设的人们,不知不觉将视线转向通往前院的拱门。


    很快,有人从那边步入。


    走在前头的是两位中年男人,身着棉袄,胸前佩戴大红花,明显是乡下人。


    “李建设,缝纫机给你搬来了,放哪儿?”


    “谢谢两位大叔,这边是我家,直接搬进去,随便找个地儿放下就行。”


    “好嘞。”


    两位乡下男人应声,再次抬起缝纫机,朝李建设家中走去。


    寂静!


    震惊!


    所有人一脸茫然。


    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这缝纫机是李建设家买的?


    “李建设,这缝纫机是你购置的吗?”阎埠贵突然向李建设发问,目光落在刚出现的缝纫机上,心中疑惑李建设上月购自行车,今又添置缝纫机,是否过于阔绰。


    “非也,此乃秦淮茹家的陪嫁。”李建设淡然回应,实则这缝纫机是他私下购得,悄然送至秦淮茹家,一为掩饰财富,二欲助秦淮茹争气。


    李建设心中早有筹谋,知贾家会购缝纫机,亦料其会对秦淮茹不利,故而预先布局。


    果不其然,贾张氏以秦淮茹出身乡村及三转一响为由,生出事端。


    “建设,缝纫机已置屋内,我们再取他物。”两位来自秦家庄的叔叔言罢,又步出院门。


    不久,两人各抱一盒归来,其中一盒木质方正,颇为显眼。


    有眼尖者认出,惊呼:“收音机!”


    “收音机!这亦是陪嫁?”众人惊叹,又转向另一盒,“那盒子里又是何物?”


    “手表?”


    “定是无疑,我曾见我主人佩戴,价值二百余元,堪比自行车。”


    “只是,何以成对?”


    “笨,他买了两块,自然成对。”


    收音机与手表的出现,令在场众人瞠目结舌,惊叹于李建设之豪奢。


    三转一响中,除自行车外,其余皆备,且手表一购便是双份,此等手笔,已非寻常所能及。


    “李建设之妻家,真是富庶。”


    "确实,不仅赠了一头猪,陪嫁之物还如此丰厚,单是一台缝纫机就近两百元,加上收音机和手表,即便价格再低,总和也不下三百元,这些加起来超过五百元了。


    "


    "大村生产队长的千金果然非同凡响,与普通村姑大不一样。


    "


    "真是富足,太富足了!"


    四周赞叹之声不绝于耳,众人皆投以艳羡的目光。


    身为农村女子又怎样?陪嫁之物连‘三转一响’都俱全,谁敢轻视这样的女子?


    秦淮茹听着四周的议论,心中对李建设满怀感激。


    她曾担心身为农村人嫁入城里会遭人轻视,但李建设的体贴让她非但未受白眼,反而成了众人羡慕的对象。


    不经意间,秦淮茹更紧地握住了李建设的手,心中暗自发誓,无论李建设日后待她如何,哪怕是打骂,她也绝不离开他。


    生为他妻,死亦为他鬼。


    "未曾料到,李建设的妻家如此阔绰,难怪能为李建设准备诸多猪禽,这手笔都快赶上肉联厂副主任了。


    "


    "我之前还替他担忧,怕娶个乡下媳妇受气,这般富有的乡下媳妇,我也想要啊。


    "


    "家境如此优渥的女子,怎会看上李建设?"


    "我猜不是聋哑便是残疾,反正必有缺陷。


    "


    "定是如此,不然怎会看上李建设这老光棍?"


    四周的议论愈发高涨,众人皆因秦淮茹的‘三转一响’陪嫁而心生艳羡。


    就连曾与秦淮茹相亲的贾家,也是一脸惊愕。


    "老易,秦淮茹家究竟是何背景?你怎不早说她家如此殷实?"


    贾张氏质问易中海。


    若早知秦淮茹家底如此,她怎会当初给人家脸色看?


    即便她是农村户口。


    别忘了,城里人的优越感源于下乡人连温饱都难以满足,时常面临冻饿之虞,故而被轻视。


    假使乡下人能轻易备下一头猪办婚礼,再添上“三转一响”作为嫁妆,即便无城市户口,亦无人敢小觑。


    秦淮茹本就容貌出众,且身形预示着易于生育。


    加之手上的厚茧,显然是勤劳能干之人。


    这样的女子几近完美,唯独欠缺一个城市户口。


    若知她家境如此殷实,贾张氏定会跪求其嫁入自家,届时李建设家的“三转一响”岂不皆归他家所有?


    “这……老穆从未向我提及。”


    “他只说秦淮茹之父乃生产队小队长,家境不输城里人。”


    “却未曾言及远超我等。”


    易中海亦感困惑。


    这岂止是不输城里人?分明远超多数城里人的富庶。


    整个四合院,数十户人家,除李建设的自行车与贾家新购的缝纫机,竟无一物可比“三转一响”。


    人家嫁妆便是四件。


    这能说不输城里人?


    贾张氏郁闷至极,对易中海连连抱怨。


    “老易啊老易,真是被你害苦了,早知秦淮茹家如此富裕,我早已促成她与东旭的好事,你这是做的好事!”


    易中海被她搅得心烦意乱,又恐马二花听见抱怨再生事端,连忙劝阻:


    “好了,二花还在此,莫在孩子面前发牢*。”


    “眼看都快十一点了,还是赶紧举行婚礼吧。”


    本想压李建设一头,不料人家真备下“三转一响”,眼见无法在李建设面前显摆,贾张氏只得暂且作罢。


    好在他们还有葛主任撑腰。


    葛主任乃钳工车间主任,他这般级别之领导,在轧钢厂尚有三四十人。


    即便如此,亦是干部一枚,与采购部黄处长同级,比孙股长还高一级。


    贾家与李建设同日办婚礼,先前在宴请和陪嫁上均被李建设超越,现葛主任担任贾东旭证婚人,有望助贾家挽回颜面。


    “不过收音机与手表罢了,非必需之物,诸位请静一静,有请轧钢厂葛主任,为我家东旭与二花证婚。”


    “欢迎葛主任!”


    贾张氏高声宣告,率先鼓掌。


    葛主任略显局促。


    来前觉贾东旭尚可,加之易中海亲邀,方愿为证婚人。


    然至现场,方觉贾家异样。


    不仅无端挑衅同厂工友,且频频被打脸。


    若真有能力也罢,无能却挑衅,此为何故?


    葛主任欲与贾家保持距离,但既已应允,不便毁约,遂硬着头皮上前,立于贾东旭与马二花之间。


    “诸位好,我是轧钢厂葛卫军,受新郎贾东旭与新娘马二花之邀,荣幸见证二人结为连理。”


    “新郎贾东旭,昔日车间光荣工人,勤恳踏实,刻苦钻研,好学有责任心之青年。”


    “新娘马女士,性格直率,面貌富态……”


    “总之,愿这对有情人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谢谢。”


    葛主任言辞艰难,断续致辞完毕,终得解脱。


    贾东旭尚可,毕竟手下工人,违心夸赞亦可接受。


    至于女方,无论性格、外貌,皆难形容。


    葛主任本备好言辞,却无一适用。


    否则,非违心,乃盲矣。


    然而,并非人人皆有葛主任般的羞耻之心。


    四合院中的某些人,全然不顾底线。


    “葛主任言之有理,贾东旭实乃我院之光。”


    “自然,若非如此,岂能娶得如花似玉的二花,连葛主任这等要员都亲临证婚。”


    “新娘亦是出众,家世显赫,无论生活背景还是教养,皆非我等可比。”


    “此乃才子佳人,天生一对。”


    “真是一对幸福的新人,令人好生羡慕。”


    李建设内心翻腾,几近作呕。


    究竟要多虚伪,才能吐出如此厚颜**之言?


    而如此明显的谄媚,竟有人深信不疑。


    贾张氏被吹捧得飘飘然,全然不顾先前的尴尬,转而向李建设炫耀。


    “李建设,你们何时开始?”


    “证婚人呢?”


    “莫非没有?”


    “我明白了,你请的证婚人定是被葛主任的气势所震,自觉身份卑微,不敢现身吧?”


    此番李建设未予反驳,因他的证婚人确实未到。


    “孙股长,人呢?”


    李建设望向孙股长,后者一脸焦急。


    “我也不清楚,昨晚下班时我还特意提醒过他,按理说他不该忘记,定是有什么事耽误了。”


    贾张氏在一旁大笑。


    “哈哈,李建设,你们请的是什么人,如此不靠谱?”


    “证婚人这么大的事都能忘?”


    “要不要我帮你找一个?”


    “葛主任就别想了,你不过是个采购,岂配葛主任这等工人领袖为你证婚?”


    “要不,让老易来如何?”


    贾张氏大笑,终于挽回一局。


    李建设无证婚人,而其子贾东旭却能请来车间主任证婚,人脉之差,显而易见。


    易中海亦笑,摆手说道:


    “我不行,我比李建设早婚十几年,但年纪却比他小三个月,通常都是长辈担任证婚,哪有年轻的给年长的证婚的道理?”


    “我觉得,咱们院里也就老太太有这份资格。”


    聋老太闻言,发出轻蔑的哼声。


    “我才不给他证婚,李建设就该单身一辈子。”


    此时,贾张氏笑罢,转而嘲笑李建设:


    “李建设,瞧你混得多惨,平时不是跟人吵架就是骂人,关键时刻连个帮你的人都没有吧?”


    “你呀,这就是自作自受。”


    这话实在刺耳,连阎埠贵都听不下去了。


    “贾张氏,你能不能少说两句。”


    “咱们院里人多,但也就老太太一个比李建设年长,我们想帮也帮不上,年纪不够啊。”


    要不,我先试试?”


    孙股长突然开口。


    杨副厂长未到,婚礼不能中断,让众人一直等着也不像话。


    而在场众人中,唯有孙股长年岁远超李建设。


    李建设点头,正要感谢孙股长。


    突然,院外传来唱腔。


    “轧钢厂杨副厂长到!”


    众人一听这名字,都为之一振。


    谁这么有面子,竟把杨副厂长请来了?


    虽说只是个副厂长,但轧钢厂乃重点单位,这年头钢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轧钢厂的副厂长开会时,座位比地区副区长还要靠前。


    杨厂长本人更是八级干部,副司级。


    这要是在北城以外,可就是县令或是副郡守的级别了。


    易中海愣住了,杨副厂长的到来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刘海中和许有德也惊得目瞪口呆。


    没想到杨副厂长这样的大干部,竟会光临他们的大院。


    李建设和孙股长同时松了口气。


    杨副厂长虽来得稍晚,但来了就好。


    两人对视一眼,正欲出门迎接。


    不料,一旁的贾张氏已抢先一步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