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殿试策论

作品:《娘娘她凭签到系统宠冠后宫

    温玉颜在坐月子当然不好见人,楚景宸便把她们全都打发走了。


    贤妃和淑妃两人并肩走在回宫的路上。


    贤妃满脸妒嫉的说:“贵妃还真是好命,这次竟然又生了两个儿子,她那肚子还真是争气呢,今后只怕是再也无人可以撼动她的地位了。”


    淑妃面上笑盈盈的,看不出喜怒。


    “贤妃姐姐,难道她没有三个儿子就有人可以与她一争高下了?”


    贤妃一噎,是啊,自从她入宫,陛下满眼都是她,她们这些人就成了摆设了。


    她想到什么,又转头看向淑妃:“本宫倒没什么,年纪大了,哪里还会去想那些宠爱啊什么的,只是可惜了淑妃妹妹,才貌双全,家世地位也样样拔尖儿,却年纪轻轻的就要在这深宫中苦苦熬着了。”


    淑妃不接茬,脸上依旧是恰到好处的浅笑。


    “皇上喜欢谁自然有他的道理,臣妾如今有了三公主,便也知足了。”


    贤妃见她一副有女万事足的模样,冷笑道:“妹妹这话哄鬼呢,谁不想着母凭子贵,你看看兰嫔,就因为和她交好,就得了个皇子,虽然不是自己生的,但是以后长大了也得奉她为母啊。”


    “姐姐不信便罢了,臣妾先行一步,公主还在等着臣妾呢。”淑妃说完匆匆走远了。


    贤妃冲着她的背影翻了个白眼,她才不信淑妃不在乎,若当真不在乎,又为何巴巴的去求了个公主?


    在贤妃看不见的地方,淑妃面色一沉,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


    母凭子贵,她岂会不懂这个道理。


    可是皇上根本不给她机会,她下药,自荐枕席都没用,她还能怎么办?


    想想初进宫时,她还妄想着凭她的才貌,定能让皇上倾心。


    如今,她也不奢望了,彻底死心了。


    好歹皇上送了个女儿给她,后半生也有个念想。


    至于害了贵妃?


    她也不是没想过,只是萧氏、关氏、柳氏的例子在前面,她可不想全族为了自己的野心陪葬。


    瑶光殿。


    温玉颜坐月子这段时间,楚景宸每日都来看她。


    两个孩子大名还没定,她就给取了小名儿,叫平平和安安。


    小孩儿见风长,一天一个样儿。


    岁岁从一开始的满脸嫌弃,变成了两个孩子的好姐姐。


    把自己珍藏的玩具都拿出来给他们玩。


    这一日,温玉颜正逗着平平和安安,红樱来报:“主子,周和求见。”


    “让他进来吧。”


    周和一进来就跪在地上。


    “主子,都是奴才的错,那天惊着主子,这才导致主子早产,奴才该死。”


    温玉颜毫不在意地摆摆手:“不关你的事,本宫并没有受惊,只是刚好孩子要在那天出生。”


    陆远早就说了双胎可能会早产,第一胎因着是吃了丹药,所以才能足月。


    第二胎自然怀孕,且她那几天自己也有感觉会生产,恰好赶上了而已。


    或许是听到舅舅高中,两个孩子也想出来凑凑热闹吧。


    “谢主子饶命。”周和不住的磕头谢恩。


    “好了,快起来吧。”


    周和起身又说道:“主子,今日是殿试的日子,不过这会儿成绩还没出来,奴才已经让人守着了,一有消息立即过来禀告。”


    “嗯,知道了,下去吧。”温玉颜挥手让人下去了。


    殿试没有这么快,最早明天才能出成绩,她倒不着急。


    太和殿。


    礼部官员高声宣读着殿试的规则与流程。


    三百名考生端坐在殿外的扬地上,认真的聆听。


    念完后,楚景宸才从殿内出来。


    “皇上驾到。”


    众人纷纷起身,跪地叩拜。


    “参见皇上。”


    楚景宸站在御阶之上,威严的目光扫过台下众人。


    “今日殿试,非为虚名,乃求实策。尔等十年寒窗,经乡试、会试层层筛选,皆是栋梁之材。朕今日亲策于殿,不问章句之巧,只问经世之道。尔等尽可放开襟怀,将平日所学、所见、所感,直言于答卷上。”


    “论治国之策与民生福祉。”


    防止后面有人听不到,几名小太监手中高举着贴有考题的木板,游走于扬地各处,确保每人都能看清楚考题。


    执事官也将答卷纸逐一发放到贡士们手中。


    “时辰已到,开考。”


    考生们立即展开答卷纸,有的正在苦思冥想,有的已经开始奋笔疾书。


    一时间,考扬上只听见笔尖摩挲纸张的沙沙声。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考生们都信心满满的在卷纸上写下了自己的答案。


    楚景宸起身,来到下面随意的看了两眼考生们的卷纸。


    有的吹嘘他的治国之策,有的也提出了好的看法和观点。


    总体来说,都还不错。


    日落之前,所有考生放下笔,等待礼部受卷官将每个人的试卷逐一核对,确认无误后登记收存。


    此次楚景宸钦点了十个阅卷官,他们将连夜批改这些试卷。


    为了防止阅卷官作弊,每个人轮流批改卷纸,以此评分。


    最后选出前十名呈给皇上,由皇上最终确定一甲二甲三甲的具体名次。


    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


    二甲五十人,赐进士出身。


    余下的都是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二天。


    阅卷官呈上前十名的卷纸。


    “皇上,这些是微臣几人选出来的答得比较好的卷纸,请皇上阅览。”


    能呈给皇上的都是他们精挑细选的答卷,自然不会存在写的不好的。


    端看皇上心中觉得谁的更好了。


    卷纸上,名字那里还遮盖着,连他们也不知道是谁写的。


    楚景宸仔细的阅读每一张试卷。


    这些卷纸不仅是学子的抱负与期望,更是关乎南楚朝廷未来的人才走向,每一份都不能马虎。


    他手握朱笔,在每一张卷纸上圈圈点点,时而皱眉,时而欣慰的点头。


    最终在他的一番品评之下,给每一张卷纸都排了名次。


    就是第一和第二名,他有些纠结。


    其中一份,开篇的策论观点新颖,条理清晰,对当下朝廷的吏治,民生问题剖析的深刻有理,提出的改革之策也颇有见地。


    另一份卷子的答案则有些熟悉。


    这让他想起了前世,前世这次春闱的前三甲他现在都还记得是谁。


    只是贴榜之后,有人敲了登闻鼓,状告此次春闱舞弊。


    后来却查出是这个人自己收了银子做枪手舞弊,最终两人都判了斩刑。


    当时他还颇为欣赏这个人的才华,只是有些可惜他自己竟然为了银子代考。


    这一世他早已经提前加强了春闱的监管,为什么这张卷纸还是出现在他的手上?


    这次到底是本人考试,还是他人代考?


    最终,思考一番,他还是提笔定下了前三甲。


    “传朕旨意,明日宣此次殿试的前三甲进宫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