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亮了血条的神不再是神

作品:《抖音通古代!开局创死秦始皇嬴政

    世家门阀中原本不可一世的世家公子小姐们,全都被天幕上这疯狂的黄巢给吓的屁滚尿流。


    原来,那些往日里被他们视作低贱畜生的贱民们一怒,居然有如此大的力量,可以掀翻他们引以为傲的家族。


    怎么办?


    他们现在可是和这恶魔黄巢处在同一时期。


    要是真的让黄巢打进长安,那他们的末日也就到了。


    想到自己会和天幕上的世家子弟们一样,被黄巢犹如猪猡一般的杀掉。


    他们瞬间崩溃绝望地大哭起来。


    秦始皇时期。


    看着曾经无比辉煌的王朝轰然倒塌,陷入如此境地。


    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忙着带自己后宫的妃子逃命。


    朝堂上的武将们为了争功一次又一次地放过黄巢,让他能够有机会打到长安。


    而百姓们在混乱之际,也只是忙着抢夺财物。


    那些朝堂上的官员和士族门阀更是直接大开城门迎接新帝。


    为什么所有的王朝在末期都会经历这样的事情?


    当年他的大秦是这样。


    汉朝是这样。


    如今唐朝也是这样。


    就像是一个死循环一样,每个王朝重复着同样的命运轨迹。


    这个世界上就真的没有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的王朝吗?


    “还有,这科举制度似乎有点东西,天幕也不详细讲讲。”


    此时弹幕出现:


    “黄巢:你们修的氏族制真好用,拿过来从上砍到下,就没有漏的。”


    “黄巢明显不按照兵书来打仗,打下一个地方 绞杀门阀后又马上跑到另一个地方,不搞根据地。仿佛只是为了针对世家大族。”


    追评:“黄巢又不是想当皇帝,他是恨这天下不公,憎恨世家门阀,黄巢走一个地方就杀一个地方的门阀世家。”


    追评:“这哥们纯恨战神啊!”


    “自古以来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我觉得黄巢此举最大的意义就是让后世读到这段历史都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想法:没有任何一种姓氏或群体永远的高人一等。”


    “千百年来,已有之事势必再有,已行之事势必再行,历史从来如此。”


    天幕之下。


    黄巢的举动给了宋代以前被世家门阀们欺压的百姓莫大的鼓舞。


    “原来这些世家老爷们的血也是红色的,他们被刀子割了也会死。”


    “只要枪杆子够硬,那些高高在上的地主老爷们在那黄巢的面前简直就跟一条摇尾乞怜的狗一样。”


    不少的被贵族打压的寒门子弟都在心中不约而同地想着一件事,那就是既然黄巢可以,那他们为什么不可以?


    想想以往高高在上,看不起他们的贵族们跪在他们脚边,为了活命而对他们摇尾乞怜,苦苦哀求。


    这扬面,仅仅只是想想就爽的他们浑身哆嗦。


    由此可见,天幕的这一期黄巢的视频不管是对底层百姓,寒门子弟,甚至是世家门阀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以前,世家门阀让底层百姓和寒门子弟心生敬畏,下意识地就觉得他们仿若神明,高不可攀,只敢仰视。


    但是现在,亮了血条,可以被杀死的神明,那还是神明吗?


    “黄巢最大的功绩是既然历朝历代在制度上走不通,那就直接在肉体层面上消灭门阀。


    天街踏尽公卿骨,科举制度才能真正发挥本来的作用。


    门阀的消失有俩个主要原因:一个是科举制,一个是直接肉体上被黄巢朱温砍了。


    科举制限制了门阀子弟的增长,黄巢朱温直接物理消灭门阀。用经济学的话讲就是一个消灭增量,一个消灭存量。”


    追评:“这种说法才靠谱,那些死读书的否认黄巢,说消灭门阀的只是科举制真是扯淡。如果门阀没有被消灭,那科举制就是门阀的玩物,只有先把门阀消灭的差不多,科举制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追评:“是因为门阀消失了,同时印刷术的升级换代才催生出了真正的科举制。真正的科举制是在宋朝,唐朝其实还是门阀制,没出身就没前途。”


    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看着上面的弹幕,抚着自己的胡须点了点头,这天幕说的还是在理的。


    正是因为黄巢和朱温杀了大批的门阀,给门阀们造成了重创,再加上后面的五代十国乱世,更是遏制了门阀们的生长空间,让他们一蹶不振。


    之后他建立大宋,抓住机会,大力完善和推广印刷术和造纸术,使读书的成本降低,让底层百姓和寒门子弟都能读书,并且全面实行科举取士。


    虽然如今又出现了什么士大夫阶级,但是科举取士,新贵总是推陈出新,源源不断,士大夫也不可能形成曾经那样的门阀势力。


    贞观年间。


    李世民看着长安城中世家门阀的惨状,他摇了摇头。


    黄巢的做法虽然沉重地打击了世家,但是也造成了皇权和江山不稳。


    虽然他也痛恨这些世家门阀手伸的太长,但是他知道这些世家门阀们势力盘根错节,关系沾亲带故,牵一发而动全身。


    再加上,这些世家门阀虽然可恶,但是其中培养的真正有才学之士也不在少数,而朝堂正需要人才。


    若是学这黄巢一概不论全部杀掉,也未免损失太大。


    所以,李世民从来想的都是怎么削弱这些世家门阀的实力,而并非是像黄巢那样冲着灭了他们去的。


    “高士廉,《氏族志》是个好东西,你一定要修的仔细一些,不能漏掉了那些士族门阀家里的任何一脉子孙。”


    没看到天幕上都亲自认证了这是个好东西吗?


    所以,当然要大修特修了。


    士族门阀们:“!!!”


    好你个浓眉大眼的李二,简直是蔫坏。


    【前面一直在说门阀世家,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门阀世家到底是什么,他们又是怎么壮大到可以藐视皇权,决定国家生死的呢?】


    【首先是“门阀”二字,其中“门”指的是门第,这个概念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存在,最著名的莫过于韩、赵、魏三家分晋,这便是典型的门第之争。】


    【而“阀”字,指的是“阀阅”,即指在朝为官的士人,依据他们的家族功绩而立下的功德碑,先辈的功绩也为后代积累了政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