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村间风云

作品:《六零年代:我有空间“旺”

    汪宇踩着青石板路上的薄霜往家走,军大衣领口残留的黑市霉味被寒风撕碎。


    枯井旁晾晒的辣椒串簌簌作响,几个纳鞋底的妇人见他经过,针线活突然就整齐划一地转向了背光面。


    "汪家小子回来啦?"


    王婶从柴垛后探出半个身子,红头巾下眼神闪烁,"听说公社粮仓新换了三把铜锁......"话音未落,隔壁院门"吱呀"一声响,吓得她抄起簸箕就往屋里钻。


    汪宇摩挲着布包里的半块玉佩,忠字缺口处隐约有菌丝状的纹路。


    空间里的能量槽突然震颤,他瞥见石磨盘后闪过半截藏蓝裤脚——那是张铁柱小舅子常穿的料子。


    夜幕降临时,铜锣声在晒谷场炸开。


    "某些人倒腾黑市倒是轻车熟路。"


    张铁柱踩着磨盘,烟袋锅在汪宇家方向虚点两下。


    十几个青壮汉子举着火把,将晾谷架照得如同刑架,火星子落在汪宇昨夜刚补好的箩筐上,烧出几个焦黑的窟窿。


    老会计攥着账本的手在发抖:"上个月公社拨的化肥......"


    "汪宇家自留地的麦子比集体田高两拃!"不知谁喊了声,人群顿时像滚油锅里溅了水。


    刘小翠攥着红头绳想往前挤,被她爹拽着胳膊拖进阴影里,老榆树皮似的手背上青筋暴起。


    汪宇从祠堂台阶站起身时,特意碰翻了陶土茶壶。


    滚水浇在青砖上腾起白雾,蒸得他裤脚上沾着的菌丝孢子微微发亮。"去年春汛冲垮水渠,是张叔带着大伙儿扛沙袋。"


    他掏出个蓝布包,二十张工业券"哗啦"铺在供桌上。


    "城里专家说改良盐碱地要用钙镁磷肥。"


    火把的光突然摇曳得厉害,张铁柱的烟袋锅磕在磨盘边沿,迸出的火星子烫穿了账本扉页。


    几个原本蹲在草垛后的老汉探出头来,他们记得清楚,去年抢修水渠时汪宇还是个饿晕在田埂上的知青。


    "后山那三百亩薄田......"


    汪宇指尖划过工业券边缘,某种淡金色菌丝顺着他的袖口钻进纸缝。


    "要是改成双层灌溉槽,亩产翻倍不敢说,多收三成麦穗还是能的。"


    晒场突然安静得能听见菌丝啃食木质的细响。


    刘小翠的红头绳不知何时缠上了汪宇的箩筐,在夜风里飘得像面小旗。


    张铁柱的咳嗽声被犬吠截断,他小舅子刚举起火把想说什么,王婶突然抱着腌菜坛子从人堆里钻出来。


    "哎哟这坛子怎么漏了!"


    浓烈的酱香味混着几缕菌丝,在火光里泛出奇异的珍珠光泽。


    人群自动分散的路径尽头,卢婉的钢笔尖在笔记本上划出个漂亮的螺旋纹。


    汪宇弯腰扶住踉跄的王婶,趁机将半块玉佩塞进她围裙口袋。


    菌丝触碰到玉佩的刹那,空间里溶解的青金石突然凝固成琥珀状,防护罩图标上的金纹裂开细缝,渗出几滴墨绿色液体。


    "明天就去找拖拉机。"


    汪宇提高音量,满意地看着张铁柱的烟袋锅开始冒黑烟。


    "愿意跟着改良盐碱地的,秋收后每户多分五十斤麦子。"


    晒谷场响起零星的掌声,像潮湿的柴火噼啪炸开。


    张铁柱踹翻了磨盘旁的煤油灯,火舌卷住他裤管时,汪宇注意到对方鞋跟上沾着几片不该出现在冬天的银杏叶。


    深夜的油灯下,汪宇摩挲着玉佩缺口。


    空间里漂浮的菌丝包裹着几粒麦种,在能量液的浸润下膨胀成浑圆的珍珠米。


    他蘸着墨绿液体在窗纸上勾画灌溉图,没发现砚台里沉睡的菌丝正悄悄啃食月光的银边。


    晒场方向传来瓷器碎裂声时,汪宇从空间取出个陶罐。


    改良过的麦种在罐底泛着淡金色,每粒都裹着层肉眼难辨的菌丝膜——这是他特意留给明天的大戏。


    晒谷场的火把将汪宇的影子拉得老长,他解开蓝布包的动作带着几分神圣感。


    当裹着淡金菌丝的麦种滚落桌面时,十几个老农突然齐刷刷蹲下身子,布满老茧的手指捻起种子对着火光细看。


    "这麦粒怕是喝过仙露!"


    老会计的算盘珠子哗啦响了两声,镜片后的眼睛瞪得溜圆。


    他分明看见麦种表皮流转着珍珠般的光泽,凑近时竟能闻到类似新雪的清冽气息。


    几个原本蹲在草垛后的汉子忍不住往前挤,被张铁柱的咳嗽声吓得缩回脚,却仍抻着脖子张望。


    汪宇任由菌丝在袖管里游走,这是他昨夜用能量液浸泡的特殊品种。


    当王婶的腌菜坛子第三次发出脆响时,他适时抓了把麦粒塞进她围裙兜:"婶子拿些泡菜水试试,听说酸碱中和更养地。"


    菌丝趁机钻入坛沿裂缝,在无人察觉的角落里编织出蛛网般的脉络。


    张铁柱的烟袋锅突然爆出火星,烫焦了账本上"化肥损耗"的字样。


    他死死盯着麦种在火光下投射出的奇异光晕,那些本该属于公社粮仓的工业券,此刻正在汪宇手中化作漫天金雨。


    当老会计颤巍巍捧起麦种说要连夜播种时,他分明听见自己后槽牙发出"咯吱"的摩擦声。


    "汪家小子仁义!"


    不知谁喊了这么一嗓子,晒谷场顿时炸开锅。


    十几个粗瓷碗叮叮当当凑到桌前,刘小翠的红头绳在人群里忽隐忽现。


    汪宇余光瞥见张铁柱的小舅子偷偷抓了把麦种塞进裤兜,藏在磨盘后的菌丝立即缠住他的脚踝,那捧麦子突然变得滚烫,烫得他龇牙咧嘴又不敢声张。


    月光漫过祠堂飞檐时,汪宇正蹲在井边洗手。


    菌丝裹着能量液在指缝间游走,将最后几粒改良麦种染成琥珀色。


    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刘小翠的千层底布鞋沾着夜露,绣着并蒂莲的鞋面在月光下泛着银辉。


    "给你留的。"


    她摊开掌心,半块桃酥还带着体温。


    汪宇触到她指尖的老茧时,空间突然传来震动——菌丝网络正将晒谷场的窃窃私语编织成信息流。


    他听见李大山在骂骂咧咧砸酒瓶,听见张铁柱的烟袋锅敲击着某块带有机关暗格的青砖。


    夜风掠过晒谷场残留的火星,将刘小翠的碎发吹到汪宇肩头。


    当姑娘红着脸想抽回手时,菌丝突然从汪宇袖口钻出,在她手腕缠出个蝴蝶结形状的光纹。


    这意外的变故让两人都愣住了,远处突然传来瓦片落地的脆响。


    "明天要耕地..."


    刘小翠慌乱地后退半步,却撞翻了井沿的木桶。


    菌丝比她反应更快,在井水泼溅前织成透明屏障。


    汪宇望着水中扭曲的月影,突然意识到菌丝网络已经覆盖大半个村落——包括李大山家正在冒热气的灶台,以及张铁柱藏在炕柜里的半袋银杏果。


    空间提示音在脑海炸响时,汪宇正扶着刘小翠站稳。


    能量槽突然多出三道裂纹,防护罩图标上的墨绿液体开始沸腾。


    他想起晒谷场上那些贪婪抓取麦种的手,想起菌丝啃食月光时诡异的银斑,后颈突然泛起凉意。


    晒场方向传来夜枭的啼叫,惊飞了藏在麦垛里的半片银杏叶——那叶片背面,赫然粘着几根发光的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