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什么锅配什么盖
作品:《七零年代:顺风顺水好日子》 “行,我现在就数着时间等吃饭,干活都没心思。”何雯雯控制不住自己,眼睛时不时往窗外食堂的方向转去,可能是她的错觉,她觉得这会儿好像已经闻到肉的味道了。
“待会儿我打了菜带回家吃。”
“那我一个人在食堂吃,回去还要分给我嫂子她们,我才不想呢。”何雯雯皱皱鼻子,想到自己的好处要被嫂子分享到她就不爽。
以前她还会带回家分享,现在嘛,反正家里也不缺这口肉,她还是自己享受吧。
办公室里没有挂钟,有手表的自己时不时看一下,没表的隔一会儿问有表的人,大家都翘首以待。
办公室老大平时是个稳重的性子,这一上午看向门口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随着分针即将转向十二的数字,大家纷纷拎着饭盒往外走,路上还遇到不同科室的人,可能除了售货员们还得兢兢业业地坚守岗位,能走的都冲向食堂抢不用票的肉菜去了。
“可惜限定了一人只能打一份,不然我还能多吃点。”何雯雯伸出脑袋去看前面窗口的菜,“今天好菜多,知道没什么人爱打青菜了,就敷衍简单炒了个萝卜片,蒜叶都没加一片进去炒。”平时没有肉菜的时候,食堂的蔬菜都能炒出花来。
“做这两个肉菜就很费时间,估计也腾不出人手来。”赵曼仪也是一样的姿势,伸着脑袋往前探,身子往前挤。
不只她俩,全食堂的人都这样,看着真的很像一群闻到肉味的丧尸。
窗口的大娘婶子也为今儿的好菜笑得开怀,难得见到这群饿死鬼一样的人没有骂出来。
很快就排到了她,拿出比砖头更大更厚实的铝饭盒,两个菜塞得满满的。
“我先走了啊。”何雯雯还在下一个打菜,赵曼仪抱着沉甸甸的饭盒往大门去,走路带风,风里都洋溢着她快乐的心情。
穿过百货大楼一楼的大厅的时候,突然从左侧卫生间方向走廊跑着冲出来个人,差点给撞到。
“不好意思,没摔倒吧。”赵曼仪紧急刹车止住脚步,看向对方问道。
“走那么快,你没长眼睛啊,撞到我怎么办。”那人也被吓一跳,匆忙之间扶住墙壁才缓下来稳住身体,掉头大声冲赵曼仪喊道,声音尖利刺耳。
两个人同时走得快,又不是她一个人的责任,何况还没撞一起,自己也先道歉了,赵曼仪的好心情被按下暂停键,“我走快了是我不对。”
她继续道:“不过,你跑比我走还快呢,不也没长眼睛看不到路嘛。”
“你!”那位女同志气急,指着赵曼仪,“我是孕妇,你要是把我撞倒了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嘛。”
“静静,你没事吧?”女同志后面追上来一位男同志,先扶着人焦急地关心道,又看向赵曼仪方向。
两人眼神对上,对面先撤回撇开视线,眼角朝上都抬到天上去了。
赵宏海心里憋着一口气,回城之后他妈全告诉他了,大伯一家什么忙都不愿意帮,还到家里来奚落了一顿,说他不学好。
他心里对看不上自己的大伯一家都没好态度,这回遇上了更是没话可说,眼神都不愿多给一个。
“赵宏海,你怎么什么用都没有,照顾我都照顾不好,刚刚差点我就被这个女人给撞了。”那位女同志对着赵宏海的态度也不好,颐指气使的。
“真是什么锅配什么盖。”知道了这俩个是什么德性的人,赵曼仪心里还嫌晦气呢。
“你什么意思,你别跑啊,你……”身后女同志尖锐的声音还在不断输出。
赵曼仪走远了模糊间还听到两个不堪入目的词汇,不知道是家学渊源还是从乡下进修出来的。
回家的路上风一吹,刚刚那点不愉快瞬间被吹散而去。
往常遇上食堂有好菜的时候,她大部分是和何雯雯一起在食堂里吃。现在她空间里不缺肉,这段时间来给自己开小灶吃的也不少,味道上可能比大师傅精心制作的差一些,好歹单纯对猪肉的那份馋意给止得差不多了。
从食堂带回去的菜能光明正大分享给家人吃,她不想浪费这个机会。
回到家的时间不比平常晚,大家都摆好了碗筷就等她一个人。
赵曼琴看着她姐没拿包就车篮子上放着个饭盒,嘴巴比脑子转得快,脱口而出道:“肉?”
赵文鹏则直接冲上去了,殷勤地帮忙停好车,然后捧着饭盒打开,“姐,你们食堂大师傅手艺真好。”这味道闻着比化肥厂食堂师傅做出来的肉香多了。
饭盒摆着桌上,赵曼琴去厨房拿了个盘,赵文鹏把小酥鱼全夹到盘里,底部的一些已经浸满甏肉的汤汁。
赵大哥看着饭盒里的那块大肉,好奇道:“东坡肉吗?”
用绳子绑着,很像东坡肉,只是比起精致的东坡肉显得更粗犷潦草些。
赵曼琴眼睛一亮,想起姐姐以前跟自己形容过的,“是不是你讲的山省的那个什么肉?”
具体叫什么她给忘记了,当时就没弄明白,她姐还给她写出来看,是很复杂不认识的一个字。
赵曼仪拿菜刀洗干净把肉切成小块,更好分,介绍道:“山省的甏肉,我们食堂大厨的拿手好菜,算是红烧肉和卤肉的结合体吧,先炒再卤的。”
“你们大家都尝尝,不用给我留,我吃炸鱼就行,这鱼炸得又香又脆。”看着大家下筷子都收着,赵曼仪赶紧劝道。
徐奶奶夹了小块肥的,入口即化,几乎就抿了抿,这肉就咽到肚子里,只留满腔的香味,“好吃。”
古秀清也尝了块,然后夹了块肥的送到闺女碗里,夸道:“一一你们单位够大气,肉做成这么大一块。”
“是啊,我们厂里,遇上红烧肉只能打一勺,里面最多四五块。”赵文鹏哀嚎,这还是打饭的婶子看在他们活最重的份上给多打的。
赵元刚:“有的吃就不错了,厂里每个月能供我们吃几次肉,不收肉票,外面哪有这种好事。”
这话把柳芹说得都叹一口气,“大队上一年到头也就杀年猪的时候能分到肉。”
说起分肉,赵曼仪:“听说鞋厂那边和一个会养鱼的大队交换了物资,给职工换来上千斤不用鱼票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