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一年巨变(下)
作品:《唐末:从百倍熟练到涤荡天下》 关中、长安。
入春后随着气候快速回温,除了天下各处又开始疯狂开垦,帝国田亩数开始以一个更高的增速疯狂扩充外,有了一年积累的百姓,也终于开始了消费。
长安城十二道大门全开,无数百姓穿着新衣,气色红润的四处游玩。
而重新打通的商贸,也让原本不知道沉寂多久的官道,再次变得车水马龙起来。
甚至站在长安城头,可以看见一条长龙直接从潼关连接到了长安。
再从长安作为中转,继续延伸向了河西,最后西出嘉裕,经过西域后重新与阿拉伯帝国的商道连接,激活沉寂不知多少年的丝绸之路。
而丝绸之路的重新激活,也立竿见影的为大唐经贸带来难以想象的丰厚回报。
长安皇城。
皇城也彻底化身成了一处巨大工地。
随着各路节度使彻底交还权力和认罚,依靠着抄家,崔胤终于为李晔筹够了重修皇宫的钱。
大量民夫正在疯狂重建着皇城,此时随便走在某一处,都能够看见忙碌的人影。
唯有不时在工地中走过的一些监督的宦官,以及朝中大员,才能让这些忙碌稍微被一阵行礼打断。
一群人影从用于六部办公的前殿走来。
不比寻常只是几个人,这一次居然是一大群红袍的高官,一脸恭敬小心的跟在一位老者身后。
而老者则是一面巡视着皇宫建设,一面聆听身后人的汇报:
“敬使相将今年一月的经济成果已经整理了过来。”
一个官员小心将文书双手呈上,崔胤则只是瞟了一眼,随后继续视察起周围的工地:
“念。”
简单一个字,这个从淮南选上来的官员则是带着一点小心,连忙将报告打开:
“今年一月田亩相比于之前,又新增了一成半,各地的仙方大作坊也已经全面投产,今年夏收,各地都将全面使用仙方进行增产,预计今年夏收得到的粮秣,会以两到三倍的收获远超去年秋收。”
官员说完第一段,是脸上无论如何压抑不住的喜悦。
周围官员们闻言也是一脸震惊中带着明显笑意。
中华一直都是一个大陆型的大一统文明,而这样的文明也导致了他将粮食产出视为头等大事。
这一点几乎已经完全刻印进了中华的核心,以至于任何人任何时期,都对粮食的增产持有最崇高的追求。
现在听着在去年秋收就已经足够夸张的基础上,今年夏收居然还要再以两至三倍的比例增长,这如何不让众人一片喜气洋洋?
反倒只有关注李晔皇宫重修工作的崔胤一脸平淡:
“去年秋收仙方产量不足,所以天下田亩至少一多半没有用上。”
“今年仙方够了,便是不扩充田亩,产量也理应翻倍。”
“而这全是圣人的功劳,并非我等臣子,尔等值得以此为贺?”
看着崔胤还是一如既往的严厉,身后官员们瞬间全部将笑容收了起来。
随后崔胤重新看向周围,冷淡开口:
“继续。”
户部官员连忙恭敬开口:
“另外还有商贸,因为全国已经取消了所有商税,以此鼓励商贸,所以从去年开始,各地商业贸易就呈爆发式发展。”
“不仅天下各州府几乎都发展出了可以组织起对外发起商队的商号,而且一些州府的商号还相互联合,组成了大型商队,直接亲自运送货物试图穿过西域和阿拉伯。”
“另外根据圣人提出的测算方式进行测算,虽然朝廷并未从商业上收取任何税收,可连带经济增量却十分巨大。”
“最明显的一点便是天下各地百姓在收入增长了数倍之后,世面不仅货品繁多了起来,价格还极大降低。”
官员说到这一点时就没有了之前说粮食的激动。
除了崔胤警醒外,也是他们眼下还感觉不到商业发达的好处。
在他们看来不能收税的商业,对于朝廷来说没有任何用处。
唯有长时间研究了李晔举措,并与敬翔交谈了无数次的敬翔,才隐约领会到此举的好处。
物产得到巨大提升的同时,货品的流通也必须跟上。
这也是为什么李晔将朝廷的第一批重大工程,直接列为了书院和官道。
为此甚至就连水利也让到了后面。
毕竟当强大的生产力配合强大的贸易能力,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李晔领导下的大唐,即将提前近千年,立即开始准备展开对整个世界的经济殖民。
当未来全世界的人每天工作的意义,只是为了拿着大唐通宝去购买大唐的货品时,李晔手里就等于掌握了一个名为经济的‘核弹’。
甚至都不用出兵,只需要一点小小的封锁,就能立即导致一个帝国的崩溃。
而且这也不仅是对外的好处,对内也意味着物资极大流通后,将大幅改善百姓的生活质量。
这也是李晔极为乐于见到的事情。
毕竟只有竞争起来,百姓才能用相对低廉的价格,买到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货品。
所以李晔虽然没有收取商税,可这种直接全面无税带来的刺激,直接导致了帝国百姓的生活质量立即引来飞跃式发展的同时,而且极大‘肥沃’了帝国本来已经干涸的经济环境。
等到未来某一天时机成熟的时候,李晔只要开启税收,商税将会成为大唐不低于农税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而对此,绝大多数官员还并没有领会到其中的含义,只有崔胤大致明白,但也没有功夫给这些官员细说。
此时大唐百废待兴,有解释功夫,不如让这些官员多做点事。
而崔胤看了一圈,看着皇宫修建的还算不错,也是略微放下了点心。
随后正要返回,一个宦官却从远处突然跑来。
看着这个宦官,崔胤眼神一亮,官员们也是连忙让到两边。
毕竟这个宦官可是李晔身边的人,他出现,意味着把自己几乎关在工部的李晔,终于要出来了。
果然,宦官不敢带任何架子,直接来到崔胤面前,万分恭敬的行礼。
随后抬起脸,抹了粉格外洁白的面容上,带出一片笑容:
“崔使相,圣人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