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青砖瓦房

作品:《拐个神君去种田

    翌日,等李小兰母子三人大包小包地出现在雪枝家,她们被围观了。


    毕竟大家想的是这三人肯定会狼狈不已,直到见到长得高大结实的盼儿和肉嘟嘟的星儿,都傻眼了。


    这哪里是逃难的人啊。


    雪儿娘赶紧打圆场。


    “小兰娘家人没良心,因为逃荒,家里银钱散尽,便要同小兰合离,连两个孩子都不要了。”


    直到听说李小兰原来嫁的是大户人家,再看两个孩子的模样,也都理解了许多。


    果然大户人家就是不一样,即使逃荒也没有饿着。


    等适应,大家伙儿连忙将家里最好的东西拿来。


    “雪儿娘,你可得好好的招待客人,咱们村可难得来客人。”


    雪枝接过话,“孙婶,以后小姑一家就住在李家村了。”


    闻言,孙芬自然也知道了雪枝话外之音,“那太好了,以后咱们村又多了三个人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孙芬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李小兰倒是自来熟,挽着孙芬的胳膊,嫂子嫂子的喊着。


    只是李小兰三人下了山,窝棚又得扩大了,家里的男人们开始修窝棚。


    雪枝看着大家的动作,“咱们修房子的事情该提上议程了!”


    闻言,一家人喜出望外,一家四口,整日住窝棚怎么成,是时候要修房子了。


    雪儿爷摇头,“现在还不成,等稻子种下去,咱们再准备修房不成,到时候一村人怕都要修房,咱们何不通力合作”


    雪枝点头,表示赞同,修房的手艺刚好村里人都有,也不用去找外面的人来。


    况且,如果被外面的人知道李家村如今的富足,难免会生嫉妒之心。


    所以修房还得自己来。


    入了夏,田里的庄稼都有序地生长着,雪儿爷召集全村开会。


    这次的议题就是修房。


    李家村有大量黏土,雪枝建议大家摒弃以往的土墙屋,直接一步到位修青砖瓦房。


    好在雪儿爷是个全才,烧青砖和瓦他都会,只需要带一带徒弟。


    木料他们平日里没事,早就砍好了,甚至有的人户已经将木板都盖出来了,如今只差最重要的顶梁柱了。


    说干就干,在雪儿爷的统筹下,全村人被分成了几波。


    上山找顶梁柱的找顶梁柱,改木板的改木板。


    修砖窑的修砖窑。


    孩子们则被派去挖粘土了,要的粘土很多,但孩子们都很卖力。


    女人们包了做饭的伙儿,时不时也去帮忙挖粘土。


    在这之前,雪枝让雪儿爷问过王芒、阿牛和李小兰的意思,他们都不准备单独修房,以后还是住在一起。


    雪枝则在家中画图,既然要重建李家村,她准备细细规划下。


    包括房屋建多大,如何布局,牲口如何安置得,都得细细规划。


    最后画出来的图纸得到了三位老人的一致认可。


    “雪儿这设计,咱们住一百年都是可以的。”


    雪枝以前没事就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也包括建筑类的,自然对这些是胸有成竹。


    李娇和李玉看着自家师父画的图纸,崇拜的眼神就要溢出来了。


    “雪儿姐,我可以住这个房间吗?”,星儿看着惟妙惟肖的图纸,指着一处两进的院子问道。


    “自然可以,星儿以后可以自己选房间哦!”


    星儿拍着手,“太好了,哥哥,我要一个单独的房间,以后长大了,我是女孩子,你是男孩子,我们要分开住。”


    听着孩子的童言童语,一家人笑得合不拢嘴。


    除了雪枝家,熊家也准备修两进的院子。


    大家虽然是一起干活,雪枝还是准备让大家记工天。


    比如青红她一个人,就准备修三间请砖瓦房,要的工天就不多,比如用了三十个工天,但是她在别家帮忙了五十个工天,多出来的二十个工天就由主人家折算成银钱。


    大家都没有意见,这样,公平又有干劲。


    经过商量,最后一致商议,一工天三百文,价钱公道,大家都没有意见。


    之前砍木材大家都没有计较,只是烧瓦片和青砖,雪儿爷选了几个愿意学的他细细地调教,最后熊书父子、张林,王林加入了烧制大军。


    由于每家每户用的青砖和瓦片数量都不一样,雪制便决定按量购买,青砖一块十文,瓦片一片五文。


    至于改木板,做不来的就请人,按照三百文一共天,做得来的就自己做。


    如此,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只要勤快的,总会赚更多的银钱。


    有了这个工天制度,大家干活是相当积极,就连孩子去帮忙提黏土,也是有工钱的。


    神奇的是,不同的工序最后都有不同的人做活,王芒、阿牛、雪儿爹和刘华负责砌墙。


    李刚、雪儿爷、熊三和王虎则负责木匠活儿。


    女人们则成了杂工,哪里需要就去哪儿,干得不亦乐乎。


    以往砌墙用的是黏土,雪枝灵机一动,想着在石钟山下见到的那些石灰石,何不做水泥。


    这还是她从一本无名书上见到的,石灰石加黏土磨成粉混合成生料,然后进入砖窑煅烧成熟料,最后和水就能用了。


    石灰是新东西,让雪枝没想到的是,大家都很乐意的接受。


    用水泥砌的墙能经风雨,雪儿也调侃,这房子住两百年都没问题。


    很快,眼见着一座座青砖房拔地而起,速度惊人。


    还未到秋收,除了雪枝家、熊三家和王涛家,其他的房子都已经修建好了,用时才三个月。


    至于这三家因为修的都是两进的院子,王涛家虽然人口不多,可王波和王涛两个男子,以后都要娶妻生子的,所以房子建得大了些。


    房子修好,大家等不及早早地就把窝棚拆了当柴烧,搬进了请砖瓦房,至于家具,只有慢慢再做了。


    如今,大家都将劳力放在了最后的三家,只是在秋收前全部修好是不能了,只能先修好一部分,先住进去,剩下的等秋收完了再慢慢修。


    大家预测今年肯定会有大收成,于是在雪儿爷的建议下,大院的中央用水泥抹地,不仅可以作为以后全村玩耍休憩的场所,还可以用来晒粮食。


    全村一致同意。


    这次抹地坪大家都自愿来干活,大家一致表示不计工天,毕竟这可是大家都要用的地界儿。


    院坝划出来的面积很大,雪儿爷想着以后大家在院坝里纳凉,建议在院坝里种几棵树。


    长居山上有几棵蓝花楹。


    蓝花楹是一种开着蓝紫色花的高大常绿乔木,适合庭院用作庭荫树,它树冠大而宽,而且每当蓝花楹开花时,一片蓝紫色的花朵掩映在绿叶之间,非常梦幻浪漫,煞是好看!


    因为长居山的蓝花楹长在山顶,所以村民都没有见过,不过雪枝说这种树好看,都没有意见。


    于是雪枝便上山挖了一株种在了庭院最中间。


    树苗还不高,不过才一米多,不过想着它以后成长的样子,雪枝也是很期待的。


    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