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自立门户

作品:《全家夺恩我送葬,摄政王撑腰不原谅

    见过赵自明后,崔遇棠在称病的前一天,特地派人给谢均送去了不少谢礼。


    并非明面,而是暗中送进去的。


    此时,谢均正看着那摆了一地满满当当的礼物,皱起了眉。


    “她可还有说些什么?”


    桔梗一怔,立即将崔遇棠送来的信递上。


    谢均展开信笺,越往下看,那眉头皱得越紧,几乎拧成了一个“川”字。


    桔梗不敢去揣测他的心思,只得垂首等待下一个命令。


    “就照她说的去做吧。”谢均沉声将一张纸递给她。


    桔梗怔愣着接过,信上写着崔遇棠所需的一众资材和人手。


    “……嘉宁郡主这是想要自立门户吗?”


    这纸上写着的,足以用来建设一个中型规模的医舍了。


    谢均走到那些礼物旁,随手拿起一枚泛着银光的长剑,端详着看了看,口中却道:“照我说的做便好。”


    言下之意便是别多问。


    桔梗会意,将那张纸收起来,随后立即去办了。


    屋内只剩谢均一人,他将长剑放下,注意到角落有一个紧锁的盒子,转而打开。


    其中却是数张叠在一起的信纸。


    谢均摊开阅读,发现上面写的竟是秦国公府与晖亲王勾结一事,瞳孔骤然收缩。


    攥着纸张的一角不自觉发力,谢均蹙眉思索,他还以为崔遇棠信中所说的感谢不过是这些礼物,未能想到其中还有如此私密的情报。


    甚至将晖亲王何日去的秦国公府都标注了出来。


    这对谢家来说,极为重要。


    谢均眸色渐深,他忆起少女柔美的面庞,心中暗想到:她终于开始信任他了么……


    又过一月,京中新开张了一家归心堂医舍,其中医师医术精湛价格合理,不少民众纷纷向往之。更有传言称,归心堂内有着从前流连四海不返京的几位奇医,医术了得。


    崔遇棠在谢均和晖亲王的双重助力下办好了医舍,暗中自立门户,随后又以为崔锦舟治好病的理由将他送进了归心堂内,彻底与崔家隔绝开来。


    这短短一月,崔汉被朝堂之中有人暗中上谏针对他一事忙得焦头烂额,不止是勤勤恳恳工作,更是多次上书澄清自己的清白,直到最近,这股趋势才稍缓。


    因此,他对崔遇棠将崔锦舟送到归心堂去养病一事并无意见,更是对崔遇棠满意许多。


    从前他只觉得崔阑是最最听话贴心的女儿,可事到如今,他才发现家中更为成熟稳重的女儿,竟是崔遇棠。


    不仅能陪着祖母,还能料理许多家中小事,让一切变得井井有条,尽管京城内流言蜚语不少,但崔遇棠却是成功地管住了家中家仆的嘴,不再让他们说那些似是而非的话。


    可今日,崔汉好不容易舒缓些的眉头却又紧紧皱起。


    饭桌上,一旁的崔阑都看得有些不解:“爹,为何今日下朝后,你便是这一副严肃神情?难不成是朝廷里出了什么大事?”


    尾音稍稍压低,议论朝中政事,她也只敢在这家中说一说了。


    崔汉摇了摇头,若是朝中政事,无论发生了什么,都与他无关,他更不会关心所谓家国会出什么乱子。一旦出现能让他烦心的事情,那便是牵扯到他自身,更甚至是崔家的事情。


    饭桌上没有正在养病的姐弟俩,只有崔阑和崔老夫人在他身侧,闻言,崔老夫人亦疑惑地看向他:“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崔汉苦着脸叹气:“唉,今日下朝时,竟有几位同僚在旁敲侧击地打探当初喂血救皇后娘娘一事,想问些细节,好在我察觉不对,一一都挡了回去。


    “而这几人啊,明面上看着不站队,实际上都是与谢家颇有往来的官员。


    “他们这般明里暗里地打听,分明就是想确认喂血救皇后娘娘的,到底是不是阑阑。”


    其中细节更是问到了当初喂血时,崔阑的状态和家中人的情况,这摆明了就是想看看入宫的那蒙面女子,究竟是不是崔阑。


    崔阑闻言心惊不已:“这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久,怎么会有人突然问起?”而且,还是与谢家有关系的人。


    她不由得咬紧下唇,与谢均相见的家宴就在数日后不久,她可不愿在这时出了岔子。更何况这顶替身份一事本就是欺君,若是被揭发,整个崔家都要完蛋。


    崔老夫人虽不曾接触过朝政,却更知晓人心,她凉凉地道:“只怕不是突然问起,而是蓄谋已久了吧?”


    说这话时,那双略带浑浊的眼睛挑起看向崔汉。


    崔汉自知瞒不住母亲,便承认道:“其实,早在一月前,便有御史台同僚暗中向我打听。误以为他只是奉承,便随便答了几句。


    “可后来问我的人越来越多,且调查得似乎越来越仔细,我这才发觉不对。”


    “什么?!”崔阑惊得手中筷子都落下了,猛地站起身,“爹,你可有说了什么不妥的话?”


    “你急什么!”崔汉不满她这副慌慌张张的样子,“我从政多年,若是什么话都往外说,这崔家早就不在了。”


    他虽然没有说出什么关键,但就怕那些人循着他的话语一一去印证调查。


    纸,是包不住火的。


    崔老夫人皱起眉头,也没了吃饭的心思,放下手中筷子,沉思着说道:“既与谢家有关系,多半便是与皇后娘娘有关系。


    “那些人既然不怕你知晓他们与谢家有关,那足以说明是皇后娘娘明着要调查清楚这件事,确认恩人身份的真伪。


    “只是不知,如今谢家调查到了哪一步,毕竟已有这么久的时间了……若是被找出什么实质性的证据,只怕崔家难保。”


    言罢,崔老夫人长长地叹了口气。


    崔阑急道:“怎么会这样!若是,若是被查出来,该怎么办?”


    不急不慢地瞟她一眼,崔老夫人疲乏道:“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不仅那田氏是个不安生的,整个崔家就没有一个安生过日子的人。


    “当初既是棠姐儿喂血救的皇后,这份殊荣终究会落在崔家身上,你们又何必非要顶替代之?


    “如今闹出这样的事,你们当初便该早早想好后路。”


    崔老夫人心中自然也不想崔家落得个抄家流放的下场,但事已至此,她只是一介内宅妇人,做不得什么。


    真正要想办法去应对的,是崔汉和崔阑这二人。


    她说到最后,已是有了悔叹之心,更是不解崔汉当初的决定。


    听了这一番话,崔汉面色阴沉如水。


    他当初听信田氏的话语,觉得崔遇棠归家不过几年,极容易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而且,当初喂血之时,他便暗中敲打过崔遇棠,若是可以,应当为家族多讨些赏赐。


    崔遇棠却是婉拒了,只道这天家赏赐一切全凭皇帝和皇后做主,哪是她能说了算的。


    她眼中,没有一丝对家族奉献的渴望和支持。


    崔汉便应允了让崔阑顶替其身份一事,只是不想会在这时出了岔子。


    “事已至此,还是好好理顺一下线索,莫要走漏了什么证据。”崔汉无奈道。


    朝堂之内比他有能力的人多的是,他根本无法左右哪位大人的决定,更无法阻止谢家的人暗中调查。


    只是千思百想,他仍旧不明白是何时在皇后面前漏的破绽,竟会引得皇后生疑。


    崔阑却是想起见皇后的那一日,谢如净状似无意问起她的那些话。


    话里话外,不就是在怀疑她身份的真假吗?


    而且既是谢家有参与的调查,那说明谢家家主定然是知情的,很有可能和谢如净一同怀疑她的身份。


    崔阑缓缓坐下,却觉如坐针毡,脑中急速地思考着是否有什么遗漏的证据。


    想来想去,当初知道这件事的不过田氏身边几个亲信的奴仆,并没有什么文字类的实证。


    既如此……少女眸中闪过一抹狠辣。


    她就该学着娘一样,斩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