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毁了崔阑的清白和名声

作品:《全家夺恩我送葬,摄政王撑腰不原谅

    少女面露惊讶,一双明亮的杏眸闪了闪,泛着几分期盼的光,交叠的双手却又显出她的紧张无措来。


    崔遇棠恰如其分地露出初次受皇后召见的少女模样,那宫女看了她几眼,路上便安抚道:“崔小姐不必担忧,皇后娘娘人美心善,向来待人温和,只要崔小姐行事规矩,便不会有事的。”


    从宫女这探出口风,崔遇棠笑了笑,“多谢姐姐提醒。”


    看来皇后突然在这时召见她,应当是为了她救下小皇子的报答一事,而非是为她下毒一事。


    一路跟着宫女,崔遇棠越走越觉得眼前的路熟悉,待站在润玉小院前,她才后知后觉。


    谢均之前就停在距此不远处,应当也是要来见皇后的吧?


    “崔小姐,请。”


    宫女将崔遇棠引至内间,这才缓缓离开。


    望着面前这张不同于病重虚弱之时那般苍白的华贵面庞,崔遇棠有一瞬恍惚。


    她进宫喂血一月,屡屡得见皇后真容,却可惜只看见了躺在榻上,如将死之人一般的毫无生机。


    如今真正看到皇后美丽精致的眉眼间充满了活力,她忽觉喜悦。


    只可惜,皇后并不认得她是真正的喂血之人。


    少女轻轻敛眸,端庄行礼,“臣女参见皇后娘娘。”


    谢如净打量着她,眸中尽是暖意,“不必多礼。”


    她见少女身姿纤细如湖上青荷,面容却似芙蓉一般娇媚柔软,再加上少女是救了皇子的恩人,她心中喜爱更甚。


    “你名为……遇棠?”


    崔遇棠垂首点头。


    皇后眉眼间可见疲惫,却仍是主动走上前,拉过她的手,语气真挚:“皇儿的事,要多谢你了。


    “若没有你奋勇救人,本宫的皇儿,只怕早已殒命。”


    崔遇棠眼眸微微睁大,面露惊讶,连忙道:“十三皇子原就是天子血脉,身强福贵,定然不会早早殒命,当会长命百岁。


    “臣女不过偶然路过,救下皇子也不过是举手之劳……”


    听见崔遇棠好一番谦逊推辞,谢如净笑道:“不想你小小年纪,场面话却是说得不差。”


    虽是调侃,但她心知少女的谦逊并非作假,毕竟当初崔遇棠路过救人时,并不知落水之人便是十三皇子,却仍出手相救,足以见得少女心性善良。


    忆起崔遇棠和崔阑同为姐妹,且都对她有恩,谢如净心中难免生出几分复杂。


    今日崔阑那般模样,叫她难免心寒。而面前的少女乖巧安静,让她生出爱怜之意的同时,又忍不住思考起崔阑说过的话。


    当时崔阑告诉她,崔遇棠是命格犯煞之人,这才被送往岭南治病。


    这话曾让她生出几分避之不及的心思,直到后来得知小皇子的救命恩人是谁,她才开始对少女产生好奇,


    可如今,谢如净心知,那话做不得真。


    拉着少女在一旁坐下,谢如净一扫面上疲惫,思索着说:“你救了十三,本宫合该奖赏你。这些日子,本宫已与陛下讨论了一番,奖赏已定。


    “这次见面,只是因本宫想见见你,顺便再问一问,你可还有什么想要之物?”


    对上这双满怀真挚谢意的凤眸,崔遇棠心头一跳。


    她想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但此时还不是时候说出一切,弟弟尚且还在府中。


    压下心头异样,崔遇棠微微笑道:“多谢娘娘厚爱,臣女别无所求,只平日好看一些医书……臣女对宫中太医院内的医书典籍十分感兴趣,不知可有机会借来一阅?”


    谢如净闻言一顿,随即点头应允,“若你喜欢,自是可以。不过,你便不好奇陛下为你准备了何等奖赏吗?”


    “臣女不知,”崔遇棠敛眸,平和道,“无论是什么样的赏赐,皆是浩荡皇恩,臣女能得之已感十分荣幸,自不该多问。”


    她话间坦诚,令谢如净一怔。当初崔阑入宫领赏之时,眼中对金银财富和御赐名头的向往已然藏不住,更是在她还未询问之时,便已打听起是何等赏赐来。


    而面前少女宠辱不惊,不骄不躁,让她深感欣慰。


    “你若有闲暇,待封赏圣旨下后,可多来宫中陪陪本宫。”


    谢如净又拉着少女问了些家常,这才放人离开。


    崔遇棠行过礼后便准备离去。


    却在迈出门槛之时,一眼望见小院门前的那道高挑身影。


    她脚步不停,继续在宫女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向前走去。


    路过那人身侧时,鼻尖嗅到熟悉的乌木香气,少女微微一顿。


    “臣女见过将军。”


    谢均侧目,视线自她裹了绣帕的手上扫过,不咸不淡地颔首后,擦肩而过。


    二人的目光从未交汇在一起,脚步亦没有为对方所驻足,一举一动之间,都像极了初次见面一般规矩疏离。


    饶是谁也看不出来,一日之内,这二人之间的距离曾近在咫尺。


    大雨已停,天边彩云渐近,带着暖意的光辉洒向大地。


    谢如净本是在门前目送少女离开,却不经意看见二人并肩而立错开的这一幕,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


    若她没看错,她这向来冷心冷情,从不近女色的弟弟,方才竟是多看了那崔家小姐一眼?


    ……


    芙蕖山庄出了大事,接下来的晚间画舫焰火游湖自是办不下去,只得闭门送客。


    佑恩伯一家不知是何原因,皆昏倒在地,只得由管事派人护送回去。


    此刻崔遇棠刚行至芙蕖山庄大门前,便瞧见一位贵女娉婷走来。


    她一眼认出,此人便是今日在人前故意刺激挑起崔阑怒火的那人。


    “崔大小姐,”这人笑着道,“今日长乐郡主出此丑事,想必你也不甚开怀。


    “毕竟哪有人会连搜查亲姐姐也不放过的?我们被搜查也就罢了,可郡主却并未言明不查崔大小姐的身。


    “难不成,郡主是怀疑崔大小姐也有可能动手?”


    听她一番挑拨后又试探,崔遇棠知其来意,不动声色地说了几句场面话,将此人面貌牢记于心。


    这人不仅是对崔阑有恶意,似乎对整个崔家都有恶意。她前来挑拨离间,无非就是希望在崔家陷入低谷混乱的时候,内宅起火,闹得家宅不宁。


    只是不知,此人到底和崔阑有什么过节纠葛?


    李思思见她不露破绽,便猜想崔遇棠比起崔阑要稳重许多,也不再多费口舌,自顾自地离去了。


    反正她的目的,只要能看清这崔家姐妹二人的关系如何便足够了。


    照之前崔阑的反应而言,崔阑应当是极其不喜自己这个长姐的。不然怎么会连旁人夸赞几句崔遇棠,脸色就变得无比难看呢?


    轻哼一声,李思思坐上自家马车走了。


    崔遇棠看了一眼,低声嘱咐道:“敛秋,去给那边的乞丐一点钱,让他跟着这辆马车,待晚些时候,让他来伯府后门传信。”


    敛秋一一照做。


    随后,崔遇棠这才坐上谢家管事安排的马车,悠悠回了伯府。


    她直觉李思思与崔阑仇怨不小,定不会看见崔阑吃瘪后就善罢甘休。


    果不其然,菡萏宴过后几日,汴京内流言爆发,皆在传长乐郡主生性淫荡,常夜夜笙歌,最是喜好面白小生一类的谣言。


    那买通的乞丐报信时称常有贵女出入李侍郎府邸,与李思思相会,崔遇棠这才确信,此事是李思思暗中放出来的消息。


    她想要彻彻底底毁了崔阑的清白和名声。


    否则就凭当日菡萏宴所知的权贵,还不足以将此事闹到这般大的地步。如今汴京人人皆知,崔阑在菡萏宴上的所作所为,皆是出于天性使然。


    即便有人怀疑,有人不信,觉得崔阑那日行为古怪定有异常,但也胜不过逐渐像龙卷风一般席卷全城的流言蜚语。


    “原来郡主并非中药,而是天性使然,这才会在菡萏宴上做出那般放荡举动!”


    “吕公子被长乐郡主冒犯后,直言不接受任何道歉,还放出话,他宁愿终身不娶,也不愿往后再和郡主有什么牵扯。”


    “长乐郡主一向温柔和善,若没有皇后娘娘出面调查,我还当真以为是误会一场。谁承想,这一下不仅误会解除,还泄露了郡主的爱好和天性啊!”


    许是受了极大的打击,流言爆发后,崔阑便闭门不出。


    而皇后答应送给崔遇棠的医书典籍却一箱又一箱地搬来,不仅如此,还附带有好几箱金银珠宝,绫罗绸缎。


    佑恩伯府虽深陷流言之中,但有着这些明面上的赏赐,崔汉也不至于觉得面上一点光都没有了。


    直到册封郡主和升官的圣旨下来,崔汉更是眉开眼笑。


    今日宣旨后,他便是正三品的御史大夫,再也不是作用微乎其微的挂名官员了!


    崔家众人跪在地上,迎接圣旨。


    崔遇棠面容平静,她只以为是些金银珠宝类的赏赐,不曾想是获封郡主。


    如今她与崔阑的身份,称得上是平起平坐。


    想来有了这一身份,往后的计划也能实施得顺利些。


    前来宣旨的公公不动声色地多看了两眼少女,心中啧啧称奇。


    一个无功绩的小官能有这么两个女儿,当真是好命。靠着这一两次的救命恩情,崔家得以平步青云,是多少人梦寐以求却又无法实现的事情。


    一位嘉宁郡主,一位长乐郡主,佑恩伯府何等殊荣!


    且他宣旨前才得知,这册封郡主的内容是昨日才添上,而此事又是由皇后促成的。


    看来皇后对这崔家大小姐很是满意。


    只不过这长乐郡主嘛……公公想起京中流言,扫了崔阑一眼,眼底嫌恶淡淡浮现。


    交付圣旨后,公公便离去了。


    崔家人满脸喜色。


    唯有崔阑面色铁青,眼神阴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