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天作之合,凤仪东宫

作品:《不争宠的皇后突然无敌了

    殿内,徽文帝独自一人,静坐良久。


    他从袖中取出那份原版谶纬文书,眼神幽深难辨。


    徽文帝并未展开,只是用指腹感受着其下纸张的质地,眼神复杂地掠过那被锦缎掩盖的朱砂批字。


    最终,他几不可闻地轻叹一声,俯身拉开御案一侧隐蔽的紫檀木暗格。


    里面静静躺着几份边角已磨出毛边的密折。


    他将锦缎卷轴轻轻放入,与那些承载着疆域边防、朝臣秘辛的奏报并列,然后无声地合拢暗格。


    它们此刻承载的分量,已然与那些关乎疆土安危、朝堂倾轧的绝密情报,毫无差别,甚至犹有过之。


    “高平。”徽文帝突然开口。


    “奴才在。”几乎是话音落下的瞬间,一直如同影子般侍立在巨大殿柱阴影里的高公公,立刻躬着身出现在御案前的光亮处。


    “传朕口谕。”皇帝的目光依旧停留在那合拢的暗格上,语气平淡无波,“命太子即刻来见朕。”


    “遵旨。”高公公悄无声息地退出养心殿。


    厚重的殿门在他身后被小心地掩上,高公公忍不住用力呼了口气。


    殿内重归寂静,徽文帝靠回椅背,闭上了眼睛。


    疲惫感如潮水般涌来,但更汹涌的是头脑中翻腾不息的惊涛骇浪。


    是真龙得遇神火,还是……


    一个精心编织、布局深远、意图动摇国本、颠覆朝纲的惊天骗局?


    这个念头一旦滋生,便如同藤蔓在他心底疯狂滋长。


    张景明那份批语,是出自对星象的忠诚解读,还是屈从于某种巨大的压力或诱惑?


    宁国公府那位五姑娘楚昭宁的生辰八字,是否被人动了手脚?


    若这预言为真……


    那楚昭宁,的存在本身,就不再是简单的太子妃人选。


    约莫一炷香后,殿外传来了脚步声。


    太子的声音隔着厚重的门扉响起:“儿臣瑾珩,奉召觐见。”


    “进来。”徽文帝睁开双眼。


    就在睁眼的瞬间,眸中所有翻腾的疑虑、疲惫、挣扎与锐利,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瞬间抹去,消失得无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深潭般的平静无波,深邃得让人无法窥探其底。


    帝王威仪,瞬间笼罩全身。


    殿门被侍立在门外的高公公无声地向内推开。


    太子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的嘴角噙着一抹恰到好处的温润笑意,目不斜视,趋步上前。


    在御案前三步处站定,一丝不苟地行跪拜大礼:“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安。”


    “起来吧。”皇帝的声音听不出情绪。


    太子依言起身,垂手肃立:“谢父皇。”


    徽文帝没有说话,端起手边的茶盏,用碗盖轻轻撇去浮沫,啜饮一口。


    动作缓慢而优雅,无形的威压却在沉默中悄然弥漫。


    太子依旧保持着恭立的姿态,眼观鼻,鼻观心,呼吸平稳。


    唯有袖中微微蜷起的手指,暴露了他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今日召你来,”徽文帝终于放下茶盏,“是为你的婚事。”


    太子微微抬眼,恰到好处地流露出些许专注和倾听的神情,眼底深处却是一片沉静的湖水。


    “钦天监监正张景明,”皇帝的目光锐利地锁定太子,“会同太常寺卿裴度垣,已合过你与宁国公府五姑娘的八字。”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观察着太子的反应。


    太子面上依旧温润,微微颔首:“儿臣知晓此事。张监正与裴大人劳苦功高。”


    他语气真诚,挑不出错处。


    “结果已出,”徽文帝继续说道,“张景明亲笔批下谶语:‘天作之合,凤仪东宫’。”


    关于原来那份谶纬文书里的内容,他心中已做出决断。


    除了他自己、裴度垣、张景明以及绝对心腹高平之外,暂时绝不能让任何人知晓其真实内容,包括眼前的太子。


    这秘密,必须被牢牢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太子眼中适时地掠过一丝符合这个年纪的、对婚事的淡淡赧然,随即被沉稳取代。


    他再次躬身,声音温润依旧:“此乃天意垂示,祖宗庇佑。儿臣谢过父皇为儿臣操劳。”


    徽文帝心中那根弦却并未放松。


    这温润如玉的表象下,究竟是真不知情,还是滴水不漏的伪装?


    帝王的多疑,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凤仪二字,端方持重,甚好。”徽文帝缓缓重复着,“按祖宗规矩,当将你二人庚帖与这谶纬文书,供奉于太庙正殿,享三日香火。三日后若无异兆,便算是祖宗默许了这桩姻缘。”


    “儿臣明白。”太子恭敬应道。


    徽文帝的目光飘向殿外的天空,沉默片刻后忽然话锋一转:“成婚之后,你便是真正的成年皇子了。”


    “东宫事务、朝政参议,都需更加用心。”


    太子神色一凛,他挺直腰背,声音沉稳:“儿臣定当勤勉政务,不负父皇期望。”


    “嗯。”徽文帝微微颔首,目光却变得深邃起来,“太子妃的人选,关系重大。”


    “楚氏入主东宫后,你需多加引导,使其言行举止皆符合皇家规范。”


    太子敏锐地捕捉到父皇话中有话,心中警铃大作。


    他面上不显,只是恭敬答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必当以身作则,导其向善。”


    徽文帝审视着太子的反应,见他神色如常,心中稍安,疑虑却未完全消散。


    他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借着这个动作掩饰自己的思量。


    徽文帝朝太子缓缓地点点头:“太子妃的人选,不仅关系你的终身,更关系大周国运。望你…慎重以待。”


    太子心头一震,父皇这话似有深意。


    他郑重叩首:“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必不负所托。”


    “退下吧。”徽文帝挥了挥手,神情略显疲惫。


    “儿臣告退。”太子深深一揖,姿态恭谨地缓缓后退,直至殿门处,方才转身离去。


    殿门无声合拢,隔绝了内外。


    徽文帝独自坐在御座之上,目光沉沉地落回那方暗格。


    他伸手按了按太阳穴,心中思绪万千。


    那份谶纬文书,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助大周走向鼎盛,也可能引发无尽风波。


    而太子今日的表现…既让他欣慰,又让他警惕。


    无论如何,这场婚事已成定局。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确保一切…尽在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