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应急保命之资

作品:《不争宠的皇后突然无敌了

    翌日,金銮殿上,百官依序而立。


    今日朝会议的是漕运改道之事,君臣奏对持续了近一个时辰。


    直至辰时三刻,方在一片万岁声中宣告结束。


    百官鱼贯而出,三五低声交谈着步出大殿。


    宁国公并未随人流离开,而是等文武重臣走得差不多了,方才缓步走向侍立在一旁的高公公,微微颔首:“高公公。”


    高公公立刻躬身,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国公爷有何吩咐?”


    “劳烦公公通禀一声,臣有要事,求见陛下。”宁国公说道。


    “国公爷请稍候。”高公公悄无声息地退入后殿。


    片刻后,高公公悄步而出,微微躬身:“国公爷,陛下宣您养心殿觐见。”


    “有劳公公了。”宁国公颔首,整理了一下并无褶皱的袍袖,随着高平进入养心殿。


    徽文帝已换下朝服,坐在书案后批阅奏章。


    “臣,楚言韫,参见陛下。”宁国公趋前参拜行礼。


    徽文帝抬起头,搁下朱笔,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平身吧。方才朝上未见你有本奏,此刻单独求见,所为何事?”


    宁国公是将一直捧在手中的紫檀木匣子高举过顶:“臣确有事关军国要务之物,需面呈陛下御览。”


    “此乃小女昭宁,因惦念其侄、臣之孙景茂于西北军中饮食粗简,宿营艰苦,深为忧心。”


    “自今年二月起,与家中老仆于小厨房内反复试验,耗费两月有余,偶得之物。”


    “臣初以为小儿女嬉闹,直至亲验,方知其于军旅大有裨益,不敢专擅,特献于陛下圣裁。”


    特意点明了楚昭宁的初衷仅是源于对侄儿的关爱,将这番发明全然归于亲情驱动下的偶然所得。


    言语间既合乎情理,又极大降低了可能引来的帝王猜忌后宫干政,或是楚家与军务牵连过甚。


    “哦?太子妃?”徽文帝果然被引起了兴趣,眉梢微挑,“她竟鼓捣出与军务相关的东西?呈上来。”


    高平小心翼翼地将匣子接过,置于御案之上。


    徽文帝并未先看实物,而是取出了匣中一份装订工整、墨迹犹自带着几分新意的册子。


    翻开内页,条理之清晰、记述之详实,令他微微动容:


    从选料的标准、清洗去污到密封包装的材料与手法……


    每一步竟都巨细无遗,且辅以简单却直观的图示,令人一目了然。


    更出乎意料的是,每一项之后,都附有储存试验录,清晰记录了不同条件下样品每日的状态变化,数据客观,结论明确。


    其思维之缜密,表述之清晰,远超工部那些积年的老匠作。


    他看得极慢,手指偶尔在关键的数据上停顿。


    越看,徽文帝的神色越是凝重。


    长途奔袭、轻装探敌、固守待援、深入不毛……


    多少精妙战术因粮草拖累而无法实施,多少忠勇将士因饮食不继而体力不支,甚至埋骨他乡。


    若每人能随身携带数块此物……


    良久,徽文帝放下册子,打开那只锦盒。


    里面分格陈列着三种样品。


    一束颜色暗淡、干瘪扭曲的蔬菜干。


    几片黝黑、坚硬、仿佛能硌碎牙的肉干。


    还有一块巴掌大小、寸许厚、表面光滑、沉甸甸宛如青砖的深褐色饼块。


    他拈起那块压缩饼干,入手之沉远超想象,指尖叩击,竟发出类似石头的闷响。


    他又拿起一片肉干,运足指力,竟也只能使其微微弯曲。


    “这些,果真如这册上所载,能存放如此之久?这口感……”徽文帝目光如电,看向宁国公。


    “回陛下,臣已亲自查验过家中同期所做样品。”宁国公肯定答道,“蔬菜干、肉干和压缩饼干都已存放两月余,品质无损,无霉无腐。”


    “至于口感……”他顿了顿,实话实说,“实与珍馐美味无缘。蔬菜干需汤水复软,肉干费牙需巧食,压缩饼干更需辅以大量饮水。”


    “然,相较于霉变的干粮、无处举火时的空腹饥馁,此物能维系体力、保障生存,已是殊为难得。此非享乐之物,乃应急保命之资。”


    “应急保命之资……”徽文帝默然重复着这六个字。


    他能想象,在苦寒的边关之夜,斥候怀揣这样一块硬饼,哨卒能在热汤中撒下一把菜干,将是何等实实在在的慰藉与保障。


    这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士气,是续航力,是战斗力。


    “好,好一个应急保命之资。”徽文帝忽然抚掌,眼中爆发出赞赏的光芒。


    “真未曾想,一介女子,竟有如此巧思、恒心与悲悯之怀。由己及人,由小家而念及边关将士,楚卿,你养了个好女儿啊。”


    宁国公心中一定,躬身道:“陛下谬赞,小女顽劣,不过是误打误撞,偶有所得。”


    “诶,修远过谦了。”徽文帝摆手,语气肯定,“此绝非偶得。观其记录之详实,试验之系统,思虑之周全,已远超寻常范畴。”


    “尤其这压缩之念,化散为整,极大减小体积便于携带,更是神来之笔。”


    他沉吟片刻,正色道,“此事,朕知晓了。这份方略与样品,朕会即刻交由将作监与军需司,会同兵部有司详细研判,测试其实效。”


    “若能量产配发边军,实乃我大周之福,将士之幸。楚卿今日献此物,有功于国。”


    “臣不敢居功,此乃小女一点赤诚,臣仅是代为转呈,吾皇圣明,能纳此微末之物,实乃天下之幸。”宁国公再次躬身,态度谦逊。


    正事既毕,宁国公并未立刻告退,面上似有一丝犹豫。


    徽文帝见状问道:“修远还有何事?”


    宁国公再度拱手,语气带着几分恳切:“陛下圣明,臣确有一不情之请。”


    “小女昭宁近日新制了一些便于保存的干粮,挂念其在西北从军的兄长景茂饮食粗简,想要送去一些。”


    “也好让前线将士试试口味,提些改进意见。”


    徽文帝眼中精光一闪:“如此甚好。就让太子妃按原计划送去,正好可做实战检验。”


    “告诉景茂,让将士试用后,详细记录食用情况,直接呈报于朕。”


    宁国公心中大喜,面上却依旧沉稳,深深一揖:“臣,代小女昭宁,谢陛下隆恩。”


    “嗯,”徽文帝点点头,“若无他事,你且先退下吧。”


    “臣,告退。”宁国公行礼,稳步退出了御书房。


    直至走出宫门,他才几不可察地缓了一口气。


    回望巍峨的皇城,宁国公唇角微扬。


    这一步,走对了。


    既将利国利民之物献于御前,全了忠君体国之心,又未过于张扬,将昭宁置于炉火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