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什么样的女子适合做太子妃
作品:《不争宠的皇后突然无敌了》 长乐宫
太后斜倚在紫檀木雕凤榻上,指尖捻着一枚黑玉棋子,轻轻落在棋盘上。
这一步看似随意,实则将白子的退路全部封死,她满意地看着皇帝微微蹙起的眉头。
棋盘对面,徽文帝垂眸凝视,唇角噙着若有似无的笑意。
“母后今日心情不错?”徽文帝执白子,笑着问道。
太后抬眸,眼尾微挑:“哀家听闻,储秀宫这几日热闹得很。那南安伯家的丫头,绣品烧了?”
徽文帝落下一子,唇角微扬:“母后的消息还是这么灵通。”
“哀家老了,就爱听些新鲜事。”太后接过琼玉奉上的茶盏,轻啜一口,“听说宁国公家的姑娘,胭脂里被人下了七日痒?”
殿内突然一静。
徽文帝手中的白子悬在半空,片刻后才缓缓落下:“楚昭宁倒是沉得住气,不动声色就化解了。”
他轻笑一声,“还顺手让黄敏婕的绣品意外着了火。”
太后眼中精光一闪:“皇帝觉得这是以牙还牙?”
“不。”徽文帝盯着棋盘,头也不抬地说道,“这是杀鸡儆猴。母后可知,这几日储秀宫争斗不断,却无人敢再招惹楚家丫头?”
他心中对楚昭宁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这丫头有胆识,有谋略,知道什么时候该隐忍,什么时候该反击。
太后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皇帝觉得这些秀女中,谁堪为太子妃?”
殿内一时静默。
“啪”,白子落在边角,发出清脆声响。
“苏家姑娘心思缜密,可惜太过工于心计。”徽文帝目光却始终未离棋盘,不疾不徐地说道:“可为良娣。”
“秦家姑娘莽撞冲动,难当大任,可要安抚边关……”徽文帝从棋盒里拿起一枚白子,看着棋盘思索着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那宁国公家的姑娘呢?”太后手上的黑子重重落在天元位置。
徽文帝眸光微动,指尖轻轻地摩挲手上的白子,他想起暗卫的密报。
楚昭宁不仅能过目不忘熟读四书五经,更精通《孙子兵法》《六韬》等兵书,甚至能与宁国公论及西北军务。
最令人惊异的是,这女子竟能将《武经总要》倒背如流。
这般才学,莫说闺阁女子,就是翰林院那些学士也未必及得上。
“宁国公府嫡女,家世显赫却不骄纵,聪慧机敏却不张扬。”徽文帝说得缓慢,每个字都似在舌尖斟酌过“只是……”
这样的女子若入主东宫,不知是福是祸。
太后敏锐地察觉到皇帝的犹豫。
她忽然咳嗽起来,身旁管事嬷嬷萧嬷嬷连忙递上参茶。
待气息平复,太后用绢帕拭了拭嘴角:“皇帝是担心宁国公府势大?”
徽文帝不置可否,凝视着棋盘。
他确实既想借宁国公府平衡朝中势力,又怕外戚专权。
这个度,需要仔细拿捏。
“不过,太子妃人选关乎国本,还需多观察些时日。”徽文帝避而不答。
手中白子轻轻一转,竟在黑棋重围中杀出一条生路。
这手镇神头下得极妙,连侍立一旁的棋待诏都不由睁大了眼睛。
太后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布满老年斑的手指慢慢捻动佛珠。
“自然。”她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深思。
宁国公府是柄双刃剑,用得好可安天下,用不好……
这时,殿外传来脚步声。
太后身边的总管太监冯守静冯公公在帘外躬身禀报:“启禀陛下、太后娘娘,太子殿下在外请见。”
“让他进来。”徽文帝回到棋局前,随手落下一子。
这子下得随意,却暗藏锋芒,恰似他此刻心思。
珠帘轻响,太子一袭月白锦袍踏入殿中。
他行礼时,余光扫过棋盘,只见黑子已将白子围得水泄不通,但方才父皇那手妙棋,却让整个局势有了转机。
“儿臣冒昧,惊扰皇祖母、父皇雅兴。”
太后慈爱地朝他招手:“珩儿来得正好,哀家正与你父皇商议你的婚事。”
太子神色不变,唯有藏在袖中的手指微微收紧。
他今晨才从青锋那里得知,储秀宫中已有三位秀女莫名染病退出遴选。
这些手段他见得多了,但此刻面对两位至尊,他俊美的脸上看不出一丝波动。
“全凭皇祖母与父皇做主。”太子躬身答道,姿态恭谨得无可挑剔。
徽文帝与太后交换了一个眼神。
太后忽然将棋盘一推,黑白玉子哗啦啦散落:“罢了,哀家老了,这棋下不过皇帝。”
她转向太子时,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珩儿觉得,什么样的女子最适合做太子妃?”
太子微微垂眸,长睫在眼下投下一片阴影。
他想要的太子妃当如长孙皇后般,有经世之才,治国之智。
既能与他共论《贞观政要》,又能妥善打理东宫诸事。
但现在面对君王,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关乎东宫的未来,稍有不慎就会引来帝王的猜忌。
“儿臣以为…”太子的声音不疾不徐,带着恰到好处的恭谨,“太子妃当如定海神针,既要镇得住后宅,又要经得起前朝风雨。”
徽文帝眼里带着几分探究,手中茶盏停在半空:“哦?朕倒不知珩儿对闺阁之事如此有见解。”
他目光如炬,似要看穿这个自幼沉稳过人的儿子心中所想。
太子心中一凛。
父皇这是在试探他是否过早关注朝政,还是怀疑他与哪家贵女有私?
“父皇说笑了。”太子面上不显,唇角扬起一个温润的弧度,“儿臣只是常读史书,见前朝多少祸事都起于内帷不修。”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棋盘上散落的棋子:“若能得一位明事理、知进退的贤内助。便是儿臣之幸,亦是社稷之福。”
他故意将个人婚事与江山社稷联系在一起,既显得胸怀天下,又能试探父皇对太子妃人选的真实想法。
太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手中佛珠又开始缓缓转动:“珩儿这是想要个能持家的?”
“不止于此。”太子抬眸,目光清澈如泉,“儿臣希望太子妃能明辨是非,处事公允。”
他说着看向徽文帝:“东宫不是寻常后宅,一举一动都关乎国体。若因私心偏袒或是非不分,难免会……”
他恰到好处地停顿,看着徽文帝若有所思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