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 1 章
作品:《锁鹤台》 乾元十二年冬,镇北将军顾庭欢率三万轻骑战北狄于龙渊谷。初胜后突遭大雪封山,粮道断绝。北狄夜袭焚毁三十里辎重,顾庭欢双目中箭。待援军赶至,五座边城已失。不到十日,皇帝下旨褫夺其"镇北将军"封号,即日回京受审。
暗室之中,微弱的烛火摇曳不定,昏黄的光影映照着谢淮矜那张苍白如纸的面庞。他身着一袭玄色长袍,越发衬得身形单薄清瘦。骨节分明的手指随意地搭在轮椅扶手上,手背上青筋微微凸起,透着一股病态的脆弱。狭长的眼眸半阖着,幽黑的瞳仁仿若深不见底的寒潭,即便脸色不佳,却依旧难掩那与生俱来的矜贵气质。高挺的鼻梁下,薄唇微微泛白,毫无血色,恰似被寒霜打过的花瓣。
暗卫单膝跪地,压低声音恭敬禀报道:“王爷,暗中护送的人已安全返程,预计明日便可抵达京城。”
谢淮矜闻言,轻轻抬了抬眼帘,声音低沉而沙哑,透着几分疲惫,仿若被砂纸打磨过一般:“知道了,下去吧。”他摆摆手,眉眼间带着掩盖不住的虚弱。
暗卫退下后,谢淮矜微微转动轮椅,缓缓离开暗室。回到卧房,贴身太监谢德安早已候在一旁,见他回来,赶忙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扶住,将他从轮椅上搀扶起来,动作轻柔地安置到床上。
谢淮矜靠在柔软的枕头上,长舒了一口气,缓缓闭上眼睛,任由谢德安为他盖上锦被。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熏香,似有若无地萦绕在四周,为这静谧的空间更添了几分安宁。谢淮矜紧锁的眉头逐渐松开,慢慢陷入了沉睡。
金銮殿内,烛火依旧摇曳闪烁。皇帝高坐在那金碧辉煌的龙椅之上,嘴巴一张一合,滔滔不绝地说着些无关紧要却又自鸣得意的话语。
殿下的群臣身着华丽的朝服,整齐地分成两列,此刻却个个面红耳赤,正七嘴八舌地争论不休。有人在谈论前日镇北军战败的惨状,有人在忧心国库亏空的困境,还有人在诉说南方水患导致流民四起的乱象……各种声音此起彼伏,看似热闹非凡,实则乱成一团。
新帝原是几个皇子中最不中用的,却在前丞相沈家相助,夺得地位,而前丞相长子沈如琢也借此一步登天,新任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当初站队新帝的官员寥寥无几,如今这朝廷便成了沈家的一言堂,诸事皆由丞相沈如琢决断,群臣再怎么争论,也没有一个人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谢淮矜坐在轮椅上,眉头微微皱起,昨夜本就没睡踏实,此刻耳边的喧嚣更是让他心烦意乱。看着眼前这场混乱的闹剧,心中满是烦躁。
新帝谢景铄,是他的五弟,天资平庸,愚蠢善妒,对朝堂之事更是一窍不通,偏偏是他做了皇帝。自那以后,朝廷便逐渐陷入混乱,贤臣良将说罢免就罢免,新任命的官员也大多靠着裙带关系上位,党同伐异之风盛行。
谢景铄对朝堂上的诸多要事充耳不闻,却总是喜欢刁难谢淮矜,毕竟谢淮矜是先帝最宠爱的儿子,只差一步,这皇位便是谢淮矜的。
今日,谢淮矜只盼着能安静地熬过这场朝会,不被皇帝注意到,可事与愿违。群臣叽叽喳喳说了半天,吵得谢景铄心烦意乱,他心里不痛快,就又想找谢淮矜的麻烦。
“今日端王怎么一言不发啊?”皇帝谢景铄满脸嘲讽,那刺耳的声音在殿内回荡。群臣听到这话,瞬间明白了皇上的意图,纷纷闭上嘴巴。原本吵得快要将屋顶掀翻的朝堂,此刻安静得落针可闻。
谢淮矜心中暗自叫苦,明明往日自己在朝堂上也一向沉默寡言,当下只能恭敬回道:“启禀皇上,臣昨日受了风寒,精神不济,还望陛下见谅。”说完,他掏出帕子,掩住口鼻,轻轻咳嗽起来。
“哦,前几日战报说顾将军双目失明,朕想着皇兄应该十分高兴才是。”谢景铄说完,似是想到了什么令人开心的事,竟抚掌大笑起来,“那朕便告诉端王一个好消息,皇兄随朕一起高兴高兴。”
他大手一挥,一旁的太监立刻走上前来,展开一卷明黄的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查镇北将军顾庭欢,统兵三万,戍守北疆,本应殚精竭虑以卫社稷。然其刚愎自用,致贻误战机,连失云中、雁门等五城,使黎民陷于水火,疆土沦于敌手。此乃玩忽职守,罪不容赦!朕念其旧日微功,免其死罪。着即革除一切官职爵位,收回丹书铁券,贬为端王府侍卫,即日赴任。其家产半数充公,以补军需之缺。望天下将帅引以为戒,恪尽职守,钦此!’”
这道诏书宣读完毕,殿中先是一阵死寂,紧接着,群臣内心的震惊如潮水般翻涌。从未有过如此荒唐的诏书,将领丢了城池,按照惯例,轻则贬为庶民,戴罪立功,重则斩首,哪有被贬去做王侯侍卫的道理?
大胤律例规定:亲王府侍卫半数由吏部选拔任命,半数为王府自行招募。只是一旦进了亲王府做侍卫,便再无晋升的机会。何况招募的侍卫大多出身奴籍,那些通过武考的人,更是不愿担此差事。久而久之,亲王府的侍卫便全是民籍、奴籍之人,成了王府的私卫。
这道诏书一下,往轻了说,是将顾庭欢贬为庶民,往重了说,就是让他去做端王的奴仆。更麻烦的是,端王往日清高金贵,向来不喜舞刀弄剑的武将,对顾庭欢更是厌恶至极。
谢淮矜听到诏书内容,手指紧紧地抠着轮椅扶手,指节泛白,心中愤懑不已,却只能强行咽下这口气。他重重地喘了两口气,情绪翻涌如潮,嘴唇颤抖着,半句话都说不出来。
看到谢淮矜这副气急败坏的模样,谢景铄龙心大悦,脸上的得意之色愈发明显。他朝太监使了个眼色,太监会意,收了圣旨,走到殿下,恭恭敬敬地将圣旨端到谢淮矜跟前。
那明黄的圣旨泛着悠悠的龙涎香,晃得人头晕目眩,谢淮矜只觉得眼前一阵恍惚,仿佛自己的眼睛也要瞎了一般。
“既是入端王府做侍卫,还望端王殿下能好好照拂顾将军。”那太监笑意盈盈,可在谢淮矜眼中,这笑容无比恶心。
谢淮矜接过圣旨,紧紧地攥在手里,仿佛恨不得将它扯得粉碎,再摔倒地上用轮椅狠狠碾过。但他深知自己此刻的处境,只能强忍着满心恨意,恭敬地说了声“臣接旨”。
谢景铄见他敢怒不敢言,心中更加愉悦,大手一挥,高声喊道:“退朝!”他心情舒畅,欢欢喜喜地回宫找自己的爱妃去了。
群臣纷纷行礼退下,可争吵了一上午的诸多政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朝堂之上向来不允许仆从随侍,这些年朝中官员变动频繁,往日与谢淮矜亲厚的人,要么被撤职,要么被调出京城。如今,谢淮矜只能自己双手握住轮椅的轮子,艰难地推动着轮椅前行,因此他比别人走得慢了许多。
谢淮矜刚推动轮椅没几步,一只手突然伸了过来,拉住了他的轮椅。谢淮矜心头一紧,转头看去,只见沈如琢正一脸笑意地站在他身后。
沈如琢如今二十有五,身着深紫色朝服,面容如玉般温润,眉似远山含黛,唇角微微上扬,仿若噙着一缕春风,端的是一副翩翩君子的好相貌。他轻轻扶住谢淮矜的肩膀,示意他靠在轮椅后背上,自顾自地就要替他推轮椅。
谢淮矜眉头一皱,迅速拉下扶手旁的手闸,轮椅瞬间顿在原地,无法往前挪动一步。
“本王与丞相大人并不同路,不劳烦大人。”此时,还有些未走远的官员,他们两人的动作虽不大,但一个是病弱阴郁的王爷,一个是风光无限却行事莫测的年轻丞相,凑在一起格外惹眼。
谢淮矜可不在乎旁人的目光,他轻倚在靠背,双手随意交叠在腿上,装作欣赏房檐上泛着金光的琉璃瓦。
端王殿下生了一双骇人的下三白眼,眼尾微挑如寒刃出鞘,瞳仁黑如深潭。他抬眸轻扫过众人,与他目光对上的人,仿佛被针尖刺过一般,急忙低下头去,匆匆离开。
“阿矜何必说些伤人的话。”沈如琢笑容更甚,抬步走到谢淮矜身前,宽大的紫色官服瞬间遮住了洒向谢淮矜的日光,将他整个人笼罩在自己的阴影之下。
“顾庭欢去你府上是陛下的意思,他任性妄为,我也没办法。”沈如琢轻声说道,眼眸间流转的笑意中带上了几分愧疚和无奈。
谢淮矜看着他这副虚伪的模样,心中更加厌恶,只恨不得一巴掌扇在他脸上,扒掉他那层伪装的假面。
“本王与他如何,不干丞相的事。”谢淮矜懒得与他多说,松开手闸,操控着轮椅就要绕过他离开。
“顾庭欢兵败乃皇上授意。”沈如琢见他要走,再顾不上自己平日的谦和气度,强硬地捏住谢淮矜的肩膀,凑到他耳边低声道:“顾庭欢知道皇家忌惮他,王爷与陛下再怎么说也是血亲一家,你猜他会不会把王府搅得鸡犬不宁。”
温热的呼吸带着清幽的檀香扑洒在谢淮矜的脖颈处,激得他泛起一层鸡皮疙瘩。被人如此随意靠近的感觉,让他胃中一阵翻涌,眉间的烦躁愈发浓重。
沈如琢却像是没感受到他的厌恶,轻轻挑起他耳侧的碎发,在手指尖摩挲:“不如,阿矜随我去丞相府,不,丰乐酒楼一聚,我便劝陛下收回成命。”
谢淮矜忍无可忍,抬手狠狠掐住沈如琢的脖子,用力将他推离自己:“一聚?呵呵,上次与丞相大人一聚,本王废了双腿,这次一聚,大人想要什么,双手?还是本王的脑袋?”
他脸上浮现出一抹惑人的微笑,只是深邃的双眼中满是嫌恶与嘲讽。他死死盯着沈如琢,一抹狠厉从眼底迸发而出。他的嘴角扯得更开了些,露出森白的牙齿,那微笑带着几分狰狞,没有半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