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成功的代价

作品:《咸鱼逆袭指南

    “打工人,你还好吗?”系列广告的成功,像一场及时雨,浇灌了“光合作用”广告公司略显疲惫的士气,也让程晓溪彻底坐稳了“潜力新星”的位置。她办公室的工位上,多了几盆同事送来的小绿植,甚至还有一张手写的贺卡,上面写着:“咸鱼翻身,未来可期!”落款是——“你的好卷友,王磊”。


    王磊这几天看她的眼神都带着一丝敬佩,不再是当初那种带着“我要卷死你”的竞争意味,更多的是“哇,你这条咸鱼竟然真的能翻身”的惊讶。偶尔,他还会主动向她请教一些关于“用户情绪洞察”的问题,让程晓溪心里暗爽,觉得自己终于也能当一回“职场前辈”了。


    然而,成功的喜悦,总是短暂的。


    一周后,公司举办了盛大的庆功宴,同时也是一年一度的员工大会。酒店宴会厅灯火辉煌,陈总在台上慷慨激昂地演讲,回顾了公司一年来的“辉煌成就”,并着重表扬了“打工人,你还好吗”项目组,点名赞扬了程晓溪的“创新思维”。


    “程晓溪,你这次的创意,很好地诠释了我们公司‘以人为本,洞察人心’的理念!”陈总声情并茂,还邀请程晓溪上台发言。


    程晓溪硬着头皮走上台,接过话筒,面对台下几百双眼睛,紧张得手心冒汗。她努力回想Amy姐教的“情绪价值”和“表达艺术”,最后挤出几句:“……感谢公司给予的机会,感谢Amy姐和陆鸣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王磊的鼎力支持……”她内心OS:“求求了,快放我下去!”


    台下掌声雷动,王磊更是吹起了口哨。程晓溪瞄了一眼陆鸣,他正坐在角落里,低头玩手机,似乎在回复什么消息,脸上的表情一如既往地平静,仿佛台上的热闹与他无关。但她注意到,他的手机屏幕上,是几张猫咪的萌照。程晓溪忍不住笑了。


    陈总在表扬完后,开始“画更大的饼”。“2023年,我们将迎来更大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做行业内的颠覆者!我们的目标是,赋能更多品牌,深挖市场潜力,构建更强大的品牌生态闭环!”他激情四射地宣布了公司明年的战略目标,以及每个人都要背负的更高KPI。


    程晓溪听着这些熟悉的职场黑话,只觉得一阵眩晕。高光时刻伴随着更沉重的担子,这大概就是“成功的代价”吧。


    庆功宴进入抽奖环节,王磊抽到了一个三等奖——空气净化器,激动得手舞足蹈。程晓溪则抽到了一个“安慰奖”——一本《职场沟通的艺术》。她看着书名,哭笑不得,这奖品简直精准打击。


    中途,程晓溪去洗手间,偶然听到几个部门的同事在窃窃私语。


    “听说这次‘光速项目’要启动了,时间紧,任务重,听说客户方是个超难搞的林总。”


    “啊?又是那个林总啊?上次我们部门跟他合作,直接搞垮了一个小组。”


    “听说是陈总亲自拍板的,因为看重我们这次‘打工人’项目的成功,特意点名我们部门。”


    程晓溪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光速项目”?“超难搞的林总”?她有种不祥的预感。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早,Amy姐就召集了核心项目组会议——包括程晓溪、陆鸣和王磊。


    “各位,我们刚拿下了新项目,‘光速项目’。”Amy姐的表情严肃,不同于往日的从容。“甲方是鼎力集团,他们的总经理林总亲自对接。这个项目时间非常紧张,要求非常高,而且林总这个人……非常强势,他习惯性地微管理,并且非常相信他自己的判断。”


    程晓溪的心沉了下去。她预感到的不祥,正在成为现实。


    “程晓溪,这次你是核心创意负责人,要和陆鸣、王磊一起,从前期策划、创意到后期执行,全程把控。”Amy姐看向她,“这次项目,是对我们团队的又一次考验。尤其是对你,是独当一面的机会。”


    程晓溪感觉肩上的担子瞬间重了几十斤。她只是个刚学会“翻身”的咸鱼,现在却要独当一面了?


    陆鸣坐在旁边,敲了敲桌面,发出清脆的响声。“林总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前期方案,他可能会认可,但随时可能推翻重来。而且他对数据的要求极高,要能够量化,可追溯。”


    王磊则摩拳擦掌,显得很兴奋:“太好了!又可以挑战自我了!我听说鼎力集团的项目奖金很高!”


    程晓溪心里苦笑,奖金再高,命也没了。她看了看陆鸣,他依然面无表情,但她总觉得,他眉头深处,似乎比以往多了一丝疲惫。


    “光速项目”果然名副其实,从一开始就以一种令人窒息的速度推进。林总要求每天汇报进度,每周开两次大会,随时可能一个电话打过来,要求立刻调整方案。


    第一次与林总的对接会议,程晓溪就体会到了什么叫“强势甲方”。林总西装革履,坐在会议桌的C位,眼神锐利。他指着程晓溪提供的初步创意方向,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口吻:


    “程小姐,你这个创意,太‘小家子气’了。我们是鼎力集团,要的是‘高端大气上档次’,而不是那种网络上的‘小打小闹’。你们的‘打工人’那个项目确实不错,但我们不需要那种‘精神稳定’。我们要求的是‘精神亢奋’,是‘狼性’!”


    程晓溪愣住了,她精心准备的“共鸣”方案,被他直接定义为“小家子气”。她试图解释:“林总,现在年轻人……”


    “年轻人需要被激励!而不是被安抚!”林总打断她,语气加重,“你们的创意,要围绕‘奋斗’、‘成功’、‘财富自由’这些主题。要让用户看了以后,立马热血沸腾,立刻下单!”


    程晓溪感觉自己的“咸鱼”哲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她心里OS:“奋斗?成功?财富自由?我只想下班!”


    会议结束后,程晓溪回到工位,感觉自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王磊则显得兴奋,他觉得林总的要求“很符合市场规律”,甚至开始构思一系列“狼性”文案。


    “小溪,我觉得林总说得对,现在大家都在追求成功,要把握住这个!”王磊说。


    程晓溪叹了口气:“可是王磊,我们做广告,不是为了拍马屁,是为了解决客户的问题,同时也要让受众觉得真诚啊。”


    “哎呀,真诚这种东西,在大甲方面前,就是个屁!”王磊一副“过来人”的架势。


    程晓溪看着王磊兴致勃勃的样子,突然觉得有点陌生。她和王磊的“协作”关系,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理念不合”。


    更让她烦恼的是,林总开始实施他的“微管理”。他会随时发微信问:“方案进度怎么样了?”“那个图片,我觉得可以再亮一点。”“文案里面那个词,是不是可以换个更有冲击力的?”甚至半夜一两点,他还会给陆鸣和程晓溪发邮件,要求明天一早看到修改后的方案。


    “林总这是把我们当私人订制团队了?”程晓溪在私人群里吐槽。


    李姐回复:“小程啊,这就是职场。甲方爸爸说了算。他愿意搭理你,说明你还有利用价值。最怕的是,他连搭理都不搭理你。”**


    陆鸣的眉头也开始紧锁。他每天接到的电话更多了,偶尔程晓溪会听到他用一种她从未听过的疲惫声音回复电话,内容模糊不清,似乎是关于家庭或个人事务。有一次,他接完电话,眼神有些空洞地盯着电脑屏幕,平时如AI般冷静的他,罕见地表现出了一丝人类的脆弱。程晓溪想关心,又不知道从何开口。


    她感到自己再次陷入了内耗的泥潭。她努力迎合林总的要求,一次次推翻自己的创意,熬夜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她的头发掉得更多了,肠胃也开始频繁不适。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份工作?她想当咸鱼,但林总却要把她逼成“咸鱼干”。


    一天晚上,她加班到凌晨一点,办公室里只剩下她和陆鸣。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


    陆鸣的手机又响了,他走到窗边接起电话,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焦急:“……医生怎么说?……嗯,我马上过来……”


    程晓溪隐约听到几句,似乎跟“医院”、“检查”有关。她心里咯噔一下。


    陆鸣挂了电话,走到她工位旁,声音沙哑:“程晓溪,我有点急事,要先走了。今天这些,你先收尾,明天我来。”


    程晓溪看着他疲惫的脸色,第一次没有计较工作,而是担忧地问:“陆老师,你没事吧?需要我帮忙吗?”


    陆鸣摇了摇头,没有多说,只是匆匆披上外套,消失在雨夜中。


    程晓溪看着陆鸣消失的背影,心里隐隐不安。这个平时滴水不漏的“AI”,似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软肋。这雨夜中的匆忙,到底隐藏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