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反内耗自救指南

作品:《咸鱼逆袭指南

    从茶水间的“情绪崩溃”事件后,程晓溪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不再只是被动地接收任务、被动地接受甲方的“玄学”反馈、被动地被王磊的“内卷”所裹挟。陆鸣和Amy姐的那些话,像两束光,照亮了她原本只想躺平的职场之路。


    “情绪价值。”程晓溪对着电脑屏幕上的空白文档,默默念叨着这四个字。她决定不再纠结于甲方那些摸不着头脑的形容词,而是将重心放在如何“展现努力”和“提供价值感”上。


    她开始尝试逆向思维。与其绞尽脑汁去猜甲方想要什么“灵魂”,不如直接抛出她认为最好的方案,然后附上一份详尽的“方案解读与心路历程”。这份解读不仅包含了她对市场和用户的分析,更写明了她为了满足甲方“五彩斑斓的黑”而进行的多轮尝试和思考过程,甚至包括了她为此查阅了多少资料,熬了多少个夜晚。她把这称为“打工人的自我感动式汇报”。


    当她把这份“思考笔记”连同文案一起发给Amy姐时,Amy姐笑了,眼神里满是赞许:“小程,你这进步很快啊。学会了。”


    几天后,甲方爸爸的反馈来了。这次没有“没灵魂”,没有“low”,取而代之的是:“嗯,这份方案和您的思考过程,我们看到了诚意,也看到了专业。某些点很出彩,我们认可。”


    程晓溪看着这几行字,差点没跳起来。这简直是她职场生涯中听到的最动听的赞美!她发现,陆鸣和Amy姐说的是对的,有时候,让甲方看到你的付出,比你实际的成果更重要。她开始理解,职场里,除了实力,还有“情商”这门学问。


    公司即将进行大项目竞标的最终提案。整个策划部都进入了冲刺阶段,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王磊更是每天早上六点就发朋友圈打卡,晚上凌晨一点还在工作群里分享“最新灵感”。程晓溪看着他的朋友圈,内心OS:“他真的不用睡觉的吗?”


    在一次关键的头脑风暴会议上,陈总提出了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我们这次的竞标,要来点颠覆性的!要让我们的方案,像一股清流,直击用户心智!”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各种“高大上”的方案,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陆鸣坐在角落,一言不发,偶尔敲击几下键盘,仿佛在进行他自己的“AI分析”。


    程晓溪突然灵光一闪。她想起了自己刚入职时的那句“精神状态稳定”,想起了所有打工人每天的挣扎。她举起了手。


    “陈总,各位同事,我觉得,我们不需要再追求那些‘高大上’的概念了。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就做个‘打工人,你还好吗’的Campaign。用一种‘精神稳定’的方式去表达。我们的产品,可以是他们枯燥生活中的一个‘小确幸’,是他们保持‘精神稳定’的‘续命良药’。”


    她详细阐述了她的创意:通过自嘲、幽默的方式,精准捕捉当代打工人的痛点——内卷、焦虑、房租、脱发、报复性熬夜,然后将产品巧妙地融入到这些日常场景中,以一种轻松治愈的调性,触达用户。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王磊皱了皱眉,似乎觉得这个创意太“躺平”了。


    陈总却突然眼睛一亮,手指轻敲桌面:“嗯,有意思!有点颠覆性!程晓溪,你继续往下说。”


    程晓溪详细地解释了她的创意如何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甚至办公室周边产品进行传播,如何制造出“打工人”的共鸣和病毒式传播效应。她甚至举例,可以设计一系列“精神稳定”的表情包,让大家在吐槽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记住产品。


    陆鸣终于开口了。他放下手中的笔,推了推眼镜:“这个创意,从用户洞察和传播路径上来看,具备高转化率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碎片化信息时代,这种‘反套路’的亲和力,更容易建立品牌心智。”


    陈总听完,满意地拍了拍桌子:“好!就按这个方向去深化!程晓溪,你和陆鸣、王磊组成一个项目小组,全力推进!”


    程晓溪看着陆鸣,他面无表情,但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她心里一喜,自己的“咸鱼”创意,竟然得到了“AI”的认可!


    项目组正式成立,程晓溪和陆鸣、王磊开始紧密协作。


    程晓溪发现,陆鸣虽然依然惜字如金,但他的指导却异常精准。他会指出她文案中的逻辑漏洞,会提醒她数据支撑的不足,但每次都会给出具体的优化建议。有一次,她为了一个细节卡了很久,陆鸣走过来,只说了句:“你是不是忘了‘用户画像’的颗粒度?”程晓溪瞬间茅塞顿开。


    她也发现陆鸣不为人知的一面。有一次加班,她看到陆鸣的手机亮了一下,屏幕上是一个超级可爱的猫咪表情包。她心里嘀咕:“AI也会用猫咪表情包?!”还有一次,她无意中看到他朋友圈,竟然是他家猫的照片,配文是:“我家主子今天又用鄙夷的眼神看我,难道我工作还不够努力吗?”程晓溪差点笑出声,这个冰山下的男人,竟然是个资深猫奴,而且还会自嘲!


    陆鸣对她的关心,也变得更加具体。她加班到很晚,他会悄无声息地给她倒一杯热水,或者在她不经意时,给她点一份夜宵。他从不邀功,只是默默地做着。程晓溪的心里,陆鸣的形象逐渐从“AI”变成了“口嫌体正直的毒舌暖男”。


    与王磊的合作则更为直接。初期,王磊对程晓溪的“咸鱼反卷”创意并不完全认同,他觉得不够“高大上”。


    “小溪,我们是不是可以再加入一些更具科技感的元素?比如元宇宙、NFT什么的,这样才能显得我们够前卫。”王磊建议。


    程晓溪则坚持:“王磊,我们的核心是共鸣和治愈。那些高科技元素,消费者会觉得离他们太远了。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觉得,‘嘿,这不就是我吗?’。”


    两人为此有过几次小争执,但陆鸣总能在关键时刻介入,进行调和。他会用数据分析来支撑程晓溪的创意方向,也会用精准的市场定位来肯定王磊对技术的热情。


    渐渐地,王磊开始对程晓溪刮目相看。她不再只是那个只会抱怨的“咸鱼”,她的洞察力和坚持,开始赢得他的尊重。在一次制作PPT时,王磊不小心把所有图片格式都弄错了,眼看要赶不上时间,程晓溪没有落井下石,而是默默地帮他重做。


    “程晓溪,谢谢你啊。没想到你这条‘咸鱼’,关键时候还挺靠谱的。”王磊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程晓溪笑了笑:“我不是卷不动,是我不想卷了。而且,我这条咸鱼也是会翻身的。”


    两人从竞争走向了真正的协作。他们一起熬夜改PPT,一起吐槽甲方爸爸的奇葩要求,甚至一起偷偷在办公室吃外卖炸鸡。办公室里,程晓溪和王磊的工位上,开始时不时传来“哈哈哈哈”的笑声。


    终于,到了最终提案的那一天。


    程晓溪穿上了她认为最“精神稳定”的一套衣服,紧张得手心出汗。陈总、Amy姐、陆鸣、王磊以及核心团队成员都齐聚一堂。


    当他们走进甲方的会议室时,程晓溪发现,对面坐着的不止是甲方爸爸,还有他们的好几个高管,以及其他几家竞标公司的代表。她心里咯噔一下,这阵仗,比她想象中要大得多!


    陈总作为主提案人,率先开场,激情澎湃地介绍了“光合作用”的实力。随后,程晓溪作为核心创意的提出者,开始向甲方爸爸们阐述“打工人,你还好吗”的Campaign。


    她声音清晰,逻辑流畅,结合PPT上生动有趣的打工人日常场景,以及她精心准备的“思考笔记”,将整个方案娓娓道来。她将内卷、焦虑、摸鱼、报复性熬夜等现代职场人的痛点一一剖析,然后巧妙地将产品融入其中,将产品定位为打工人“精神稳定”的救星。


    她甚至在PPT里展示了一系列她设计的“精神稳定”表情包,引得甲方高管们都忍不住笑出了声。陆鸣在旁边,偶尔会补充一些数据支撑,王磊则负责PPT的精美呈现。整个团队配合默契,行云流水。


    提案结束后,会议室里鸦雀无声。甲方高管们互相看了一眼,然后那位张总率先开口:“这个方案……很有趣。你们抓住了当下年轻人的核心痛点,而且,形式非常新颖,确实有‘灵魂’。”


    陈总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最终,“光合作用”成功拿下了这个大项目!


    几天后,公司的内网上,关于这个“打工人,你还好吗”的Campaign的消息铺天盖地。项目还没正式上线,相关的表情包和梗就已经在网络上小范围流传开来,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程晓溪看着这些评论和点赞,内心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她不再仅仅是为了那点薪水而摸鱼的“咸鱼”,她参与创造了一个能引起大众共鸣,甚至带来改变的东西。


    办公室里,李姐笑呵呵地给她端来一杯红枣茶:“小程啊,你这回可是真出息了!听说甲方爸爸都点名表扬你了!恭喜你,咸鱼翻身了!”


    程晓溪笑了,她拿出手机,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仅自己可见的动态:**“不是我卷不动,而是我不想卷了。我的精神状态很稳定,且持续稳定中。这大概就是,从咸鱼到‘精神稳定’的职场老油条吧!”**


    她坐在自己的工位上,看着电脑屏幕,内心轻松而满足。陆鸣走了过来,递给她一杯他刚泡好的咖啡。


    “辛苦了。”他依然惜字如金。


    “谢谢陆老师!”程晓溪接过咖啡,对他笑了笑。咖啡的香气弥漫开来,带着一丝微苦,却又回甘。就像她现在的职场生活,充满了挑战,却也开始有了甜头。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甲方爸爸”和“五彩斑斓黑”等着她,但她已经不再害怕。因为她学会了,如何在内卷的海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成为一条懂得适时“翻身”的智慧“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