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 4 章

作品:《矿山青春

    第4章宿舍生活


    第二天早上,林清雨是被张小梅的闹钟声吵醒的。那是一个小巧的机械闹钟,铃声清脆响亮,在安静的宿舍里显得格外刺耳。


    "哎呀,对不起对不起!"张小梅赶紧按掉闹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平时起得早,忘了你们可能还想多睡一会儿。"


    "没关系,早起身体好嘛。"刘晓红揉着眼睛坐起来,"现在几点了?"


    "六点半。"张小梅看了看闹钟,"我在家里都是这个时候起床的。"


    林清雨也坐了起来,看看上铺的陈雅琳还在睡觉,就轻声说:"我们小声一点,别吵醒雅琳。"


    "没事,我已经醒了。"陈雅琳的声音从上铺传来,"昨晚睡得太早,现在也睡不着了。"


    四个女孩陆续起床,开始洗漱。宿舍里只有一个小洗手台,大家需要排队使用。林清雨发现,每个人的洗漱用品都很不一样。


    张小梅的东西最多,各种瓶瓶罐罐摆了一桌子,有护肤霜、雪花膏、还有一瓶她叫不出名字的香水。


    "小梅,你这些都是什么呀?"刘晓红好奇地问。


    "这是护肤霜,这是雪花膏,这个是香水。"张小梅一一介绍,"上海的女孩子都用这些的,可以让皮肤变得更好,人也更香。"


    林清雨看着这些精致的小瓶子,心里有些羡慕。她从家里带来的只有一块肥皂、一支牙刷和一管牙膏,显得简陋了许多。


    陈雅琳的洗漱用品虽然不多,但看起来都很高档,包装盒上还印着英文字母,显然是进口货。


    刘晓红的东西和林清雨差不多,都是很普通的日用品,这让林清雨稍微心安了一些。


    "雅琳,你这个牙膏是外国的吗?"张小梅指着陈雅琳的一支牙膏问。


    "嗯,高露洁,美国牌子。"陈雅琳很随意地说,"我爸从外贸公司买的,说是用起来比国产的好一些。"


    林清雨看了看自己的中华牙膏,突然觉得有些自卑。


    洗漱完毕,四个人准备去食堂吃早饭。路上,张小梅很健谈,一直在介绍上海的情况。


    "我们上海现在变化可大了,到处都在建高楼大厦,还有很多外国人来做生意。"张小梅兴致勃勃地说,"我爸说,以后上海会变成一个国际大都市呢!"


    "真的吗?那一定很繁华吧。"刘晓红羡慕地说。


    "还行吧,不过物价也贵。"张小梅说,"像我这瓶香水,在上海要三十多块钱呢。"


    三十多块钱!林清雨在心里惊叹,那可是她爸一个月的工资啊!


    "北京也是这样,这几年变化特别大。"陈雅琳接过话题,"我爸在外交部工作,经常接触外国人,他说中国现在对外开放了,以后会有更多的机会。"


    林清雨默默听着,心里既兴奋又忐忑。她从来没想过这些问题,在她的概念里,能考上大学就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至于将来的社会变化,她还没有想那么远。


    到了食堂,早餐很简单,有粥、馒头、咸菜,还有豆浆油条。价格都很便宜,一顿早饭五分钱就够了。


    "你们家乡都吃什么早饭啊?"刘晓红边吃边问。


    "我们上海人喜欢吃小笼包、生煎包,还有豆浆。"张小梅说,"不过这里的豆浆也挺好喝的。"


    "我们北京的早饭就是豆汁、焦圈、咸菜。"陈雅琳说,"不过我不太喜欢豆汁,太酸了。"


    "我们河南主要是胡辣汤、油条、包子。"刘晓红说,"胡辣汤特别香,可惜这里没有。"


    轮到林清雨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们那里就是小米粥、咸菜、窝窝头,有时候能吃个鸡蛋就很不错了。"


    说完,她觉得自己的家乡早饭太寒酸了,脸有些发红。


    "窝窝头我喜欢!"张小梅立刻说,"小时候我奶奶给我做过,特别香!现在在上海都买不到正宗的窝窝头了。"


    "是啊,粗粮对身体好。"陈雅琳也附和道,"我们北京现在都提倡吃粗粮呢。"


    林清雨心里暖暖的,觉得室友们都很善良,没有嫌弃她的意思。


    吃完早饭回到宿舍,四个人开始聊起各自的家庭情况。


    张小梅的父亲在上海一家纺织厂当技术员,母亲是小学老师,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听起来是个很普通的工人家庭,但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生活水平比较高。


    "我爸每个月工资八十多块,我妈五十多块,家里生活还算不错。"张小梅说,"就是房子小了点,我们一家四口挤在两间房里。"


    刘晓红的情况和张小梅差不多,父亲在洛阳一家机械厂工作,母亲在街道办事处上班,家里还有两个哥哥,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孩。


    "我两个哥哥都已经工作了,大哥在工厂,二哥当兵去了。"刘晓红说,"我爸妈特别重视我的学习,说女孩子一定要有文化,将来才不会受欺负。"


    陈雅琳的家庭条件显然是最好的。父亲在外交部工作,母亲是大学老师,家里住着一套三居室的房子,还有一辆自行车。


    "我爸希望我将来能出国留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陈雅琳说,"他说现在国家开放了,有能力的年轻人应该出去学习先进技术。"


    出国留学!这对林清雨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她连省城都是第一次来,哪里敢想出国的事情。


    轮到林清雨介绍自己的家庭时,她有些犹豫。和室友们比起来,她的家庭条件实在是太普通了,甚至可以说是贫困。


    "我爸在县里的小学当老师,我妈在家种地。"林清雨轻声说,"家里就我一个孩子,爸妈为了供我上学,把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


    说着说着,林清雨的眼圈红了。想起父母为了凑学费到处借钱的样子,她心里很难受。


    "清雨,别难过。"刘晓红走过来拍拍她的肩膀,"你爸妈一定为你感到骄傲,女儿考上了大学,这是多大的光荣啊!"


    "对啊,而且你看,我们现在不都是同学了吗?"张小梅也安慰她,"出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用知识改变命运。"


    "小梅说得对。"陈雅琳点点头,"我爸常说,新中国最大的好处就是给了每个人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你能考上大学,说明你很有能力,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听了室友们的话,林清雨心里好受了很多。她擦擦眼泪,坚定地说:"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不能辜负爸妈的期望。"


    下午的时候,她们开始整理宿舍,让这个小小的空间更像一个家。


    张小梅从箱子里拿出一块花布,铺在桌子上当桌布。刘晓红贡献了一个热水瓶套,是她妈妈亲手绣的,上面有漂亮的牡丹花图案。陈雅琳则拿出一面小镜子,挂在墙上。


    林清雨想了想,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一个小相框,里面是她和父母的合影,是去年过年时在县城照相馆拍的。


    "这是你爸妈吗?"张小梅看着照片说,"他们看起来很慈祥呢。"


    "是啊,我爸妈对我特别好。"林清雨说着,小心地把相框放在桌子上。


    就这样,四个女孩各自贡献了一些小物件,宿舍里渐渐有了家的感觉。虽然地方不大,但温馨舒适。


    晚上,她们一起去澡堂洗澡。学校的澡堂是公共的,需要买澡票,五分钱一张。澡堂里有很多喷头,大家都在一个大房间里洗澡。


    这对林清雨来说又是一个新鲜体验。在家里,她都是在家中的小浴室里洗澡,从来没有和这么多人一起洗过澡。


    "第一次来公共澡堂?"一个高年级的女学生看她有些紧张,善意地问道。


    "是的。"林清雨点点头。


    "没关系,习惯就好了。"女学生说,"我们都是女孩子,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洗完澡回到宿舍,四个人围坐在桌子旁,在昏黄的灯光下聊天。外面传来其他宿舍的说笑声,整栋楼都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明天就要开始正式上课了,你们紧张吗?"刘晓红问。


    "有一点。"张小梅说,"不知道大学的课程会不会很难。"


    "应该比高中难一些吧。"陈雅琳说,"不过既然我们能考上大学,说明基础还是不错的。"


    "我最担心的是听不懂。"林清雨老实地说,"我们县里的教学水平可能没有你们那里高,基础可能差一些。"


    "没关系,我们可以互相帮助啊。"张小梅说,"我数学比较好,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


    "我化学不错,可以教你们。"刘晓红也说。


    "我英语还可以,到时候可以一起练习。"陈雅琳说。


    林清雨心里很感动,有这样的室友,她觉得自己很幸运。


    "那我...我语文还行,以后写作文什么的可以互相修改。"林清雨也贡献自己的长处。


    就这样,四个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背景的女孩,在这个小小的宿舍里开始了她们的友谊。虽然彼此的生活经历不同,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


    夜深了,四个人各自回到自己的床上准备睡觉。林清雨躺在床上,听着室友们渐渐平稳的呼吸声,心里既有对明天的期待,也有一丝淡淡的思乡之情。但总的来说,她觉得很满足。这里虽然不是家,但已经开始有了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