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 3 章

作品:《穿越古代,我支持皇女登基了

    心里惦记着事,逃出伯府的第三天,正月十八,苏晚和青棠天刚亮便醒了过来。


    “阿姊,我们......从哪里开始。”望着堆在厢房的“废料”,青棠第一次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做一朵绒花。


    “绒花原料——蚕丝和铜丝。”苏晚一边将“废料”分类放好,一边解释,“刘记铜线铺专做铜丝,价格公道,这方面很难做文章。”


    “因此,我们想要降本增效,就要从丝线上下功夫。”


    “生丝价格高,染色成本更高,但染废的丝线便宜,若能变废为宝,我们的成本就要比旁人低上许多。”


    “降本有了法子,至于增效——如今市场上售卖的绒花,不是便宜但过于粗糙,就是精致却太过昂贵,中端市场空缺。”


    “我们要比低端绒花精美,但又不能像玲珑阁的绒花那般重工,不然成本高、工时长,售卖也困难。”


    “正好我知道几个染色法子,我们可以在颜色上下功夫。倒不必过于追求繁复。”


    “你瞧,”苏晚说着,翻开了自己的桑皮纸本,上面画个几个花样子,“这是我昨日画的,一共5个款式,把它们拆分,就只有这6种绒条,我们成批成批地搓绒条,就能节约工时。”


    青棠接过桑皮纸本,细细地看着苏晚画好的示意图,一边看一边点头,只是有些担心,“5种款式是否太少了。”


    “颜色搭配不同,便可成一新样式。这5种款式,不知能搭配出多少样式来。”


    苏晚指着她刚刚整理好的废丝和料渣,“因此,这颜色便是重中之重。我们秘诀就在这里。这些等会儿再细说。现在,我们先把废丝按照颜色分好。”


    这些染坏后被贱卖的废丝,看起来颜色杂乱,但并非毫无规律。


    按照它们原本想要染成的颜色,大致可以分为——红色调(多为茜草染色)、蓝色调(靛蓝染色)、褐色调(苏木染色)、黄色调(栀子)、绿色调(多为矿物染色)。


    其中,绿、黄、褐,正好一一对应绿叶、花蕊、枝条,这些只做点缀,颜色不均并不影响绒花整体效果,搭配好了甚至有奇效。因此苏晚并不打算改色。


    剩下的红色调和蓝色调废丝,不仅数量最多,还是苏晚要改造的重点。


    ******


    午饭过后,灶台成了临时染坊,4口陶缸腾起雾气,苏晚挽起袖口,仿佛做化学实验一般在陶缸前调配。


    1号缸中茜草根皮正在沸水中翻滚,缸中液体逐渐变为深红棕色。


    2号缸中乌梅干也即将煮好,呈现深棕色,酸味明显。苏晚自言自语,“没有pH试纸,之后要先按照不同比例添加,调配出合适的pH值。”


    3号缸中,正煮着苏晚昨日买废丝时要掌柜搭上的靛蓝渣,靛蓝渣混合大量草木灰,加水小火熬煮,不断搅拌,液体颜色越来越深。


    剩下的4号缸中,槐米在沸水中翻滚,黄色素正充分溶出。


    “准备好的馊豆浆,也过滤一下。”苏晚一边做着一边碎碎念。


    等靛蓝染液、槐米染液、馊豆浆、茜草染液、乌梅液都处理好时,青棠一边捋好自己的袖卷,一边从外间走进了灶房。


    “阿姊,废丝都按照你说的清洗好了,今天难得的好天气,明日便能干了。”


    苏晚这才从忙碌中惊醒,发现下午已过半。


    看着晾满院子的废丝,摆满灶台的染液,苏晚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在这个陌生的世界,这些从前世带来的知识,必能为她博取自由和尊严。


    ******


    逃出伯府的第四天,正月十九,幸运的又是个大晴天。


    等待红蓝废丝晾干的上午,苏晚和青棠合力将剩下的三色调废丝按照颜色深浅再次分好,以方便后续取用。


    午饭后,灶房再次“沦陷”。


    苏晚开始了自己的染色工作。青棠相信了苏晚所说的从书上看到的说法,在旁边打下手。


    苏晚将一部分蓝色系废丝放入槐米染液中,一边搅拌一边把握好废丝染色的深浅,到达想要的程度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次晾晒到院子里。


    然后再将另一部分浸泡于馊豆浆近半个时辰的蓝色系废丝取出,无需漂洗,直接放入靛蓝染液中,小小火加热至染液微微烫手,期间青棠不断搅拌确保染色均匀。


    苏晚则将红色系废丝放入茜草染液中,同样加热并不断翻动,半个时辰后便将废丝取出,用清水快速漂洗,然后放入乌梅液中。


    苏晚仔细地关注着废丝的颜色,一旦红色偏暗,就补充少量乌梅液,直至废丝成为苏晚想要的颜色后,再放入茜草染液中,直至丝线的颜色变得暖红带有细微光泽。


    中间苏晚还调整了乌梅液的用量,多尝试了几个比例,打算看看哪种比例效果更佳。


    樱桃红丝线染成后,用温水漂洗,悬挂于阴凉通风之处等待晾干。随后,蓝色系丝线也到了进行下一步的时间。


    苏晚将槐米染液中已经变成绿色的丝线取出,放入靛蓝染液中套染,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便取出。同样分批进行,得出最佳的时间。取出后用清水洗净,晾在院子中。


    与此同时,青棠按照苏晚的指导,将泡在馊豆浆里的废丝放入靛蓝染液中小火加热,不断搅拌。


    等到苏晚晾好已经变成烟紫色的丝线后,青棠这边的蓝色系丝线也在染缸里慢慢加深了颜色,呈现出高饱和度、略带冷调蓝紫光的宝蓝色。


    天光渐渐暗去,烟紫色、宝蓝色、樱桃红色的丝线在暮色中交相辉映,将这方小小的院子,装点成了色彩斑斓的梦境。


    李婆婆和来看望母亲的王娘子,望着晾满了院子的鲜亮丝线,终于放下了心——看来苏娘子说的夫家做染布生意并没有作假。有了这门手艺,这对年纪轻轻就守寡的可怜姐妹也算是有了依靠,那早死鬼也多少有些用处。


    ******


    逃出伯府的第五天,正月二十,天气小雪。


    屋外的院子和篱笆逐渐染白,屋内,李婆婆体谅苏娘子和苏小娘子新寡逃命、生计暂艰,主动将两人叫来正屋,以便为两人节省些木柴开销,同时正屋采光和空间都更好些。


    苏晚之前共设计了五款绒花,分别是:


    踏雪寻梅,以樱桃红水滴瓣构建红梅,烟紫色尖瓣模拟冰凌,黄丝缠绕铜丝作为花蕊,棕丝制作枝干。


    宝蓝映月:宝蓝色桶状瓣层层堆叠如绣球,点缀樱桃红花蕊,其下用墨绿色锯齿长条制作叶托。


    紫气东来:主体由烟紫色鳞片堆叠成牡丹,宝蓝色绒球作为花心,绿色绒条作为底托。


    三色堇:宝蓝色水滴瓣居上,烟紫色锯齿瓣为侧,樱桃红桶状瓣作为下瓣,黄丝做花蕊,绿丝成枝叶。


    冬青浆果:樱桃红绒球做浆果,绿色长条作为冬青叶,棕丝缠绕铜丝作为枝干。


    这五种款式,既能体现出染色优势,又各有特点,利于差异化竞争,同时,绒条种类重合,实际只需制作6种基础绒条,再通过颜色变化组合出多样性,有利于降低生产复杂度,实现模块化生产。


    苏晚和青棠目前本钱不多,带出来的少量银钱在购买原料和必须的生活用品后已经所剩不多,难以支撑雇工的开销,因此初期只能两人自己生产。


    劳动力不足的时候,如果款式过于繁杂,只会降低效率。


    苏晚计划先共同制作一部分绒条后,由更手巧的青棠开始组装制作绒花,苏晚继续生产绒条。


    原本还需要先整理丝线,但李婆婆闲来无事,主动出口承担了整理丝线的活计,苏晚提出支付工钱被李婆婆严词拒绝了,只好承诺做好绒花后送几朵给李婆婆作为答谢,李婆婆这才同意。


    有了李婆婆的帮忙,苏晚和青棠更为从容。


    选好相应的颜色,通过深浅的搭配实现渐变。将搭配好的蚕丝平铺,一端固定于木板上,再用猪鬃刷梳通纤维。


    等到蚕丝完全梳开,变得蓬松柔顺,将铜丝对折夹住熟绒,稍稍捻几圈,按照需要的尺寸,在长条的熟绒上间隔捻转铜丝,直至熟绒上布满铜丝后,用剪刀剪开。再借助细木板、反向捻转每一根铜丝两端,裹住熟绒,形成了一个个圆柱形的绒条。这一步便是勾条。


    再按照之前的设计,对绒条进行修型,这一步又叫打尖。


    青棠递上剪刀。苏晚左手匀速捻转绒条,右手剪刃斜切入柱体——45°角削向末端,绒条断口绽出尖锥形。


    “打尖分三型。”苏晚指尖划过桑皮纸图谱,“圆瓣打钝角,翘瓣削锐角,翻瓣破中脊。”


    碎绒雪片般飘落。青棠忽然惊呼:“糟了!”打尖过度的绒条断成两截。苏晚却道:“这正好做点蕊料。”略一勾将其搓成朱红绒粒,“别担心,废料是放错位置的零件,怎么都不会浪费。”


    不到半个上午,苏晚和青棠便勾条、打尖做出了一小批各色绒条——水滴瓣、桶状瓣、锯齿瓣、鳞片、绒球和叶脉长条,并通过深浅染色实现多种视觉效果。再加上制作好的花蕊,绒花的基本元件便完成了,剩下的枝干只需在攒花时完成即可。


    有了一小批绒条储备,青棠便开始攒花。


    青棠决定先开始制作冬青浆果发梳——用深棕色的铜丝扭成鹿角枝形,棕色丝线缠绕,间或缠入墨绿色叶条,并将樱桃红绒球点缀于枝杈,其中不断用棕色丝线缠绕绒条将其堆叠固定。


    不多时,冬青浆果便完成了,再将其用丝线紧紧缠绕在小巧发梳上,第一把冬青浆果发梳便做好。


    李婆婆看着欢喜,笑着围了过来,“这真好看,颜色鲜亮,款式也美,苏娘子,你欲作作价几何?”


    “百纳街里,街边绒花摊上3朵小花缠成一把,一般作价十到十五文,店铺里花朵更大设计更繁复些,还会点缀些细小珍珠与宝石,一般作价一到三钱。我欲取二者中间,作价五十文上下。李婆婆,您老阅历深,觉得这样作价可好?”


    “其他人不论,我便很是愿意买上一支。”李婆婆接过这把冬青浆果发梳,爱不释手地把玩着,“这鲜亮的颜色可不多见,做工也好,虽我只是普通人家,经不起日日购买,但若只是买上一支,当做节日点缀,却是很划算的。”


    苏晚和青棠对视一眼,李婆婆的夸赞十分真诚,把玩着绒花喜爱的神情也不似作伪,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两人的信心。


    只是......


    “李婆婆喜欢,原是该把这绒花发梳送于您,只我总觉得这绒花看起来有些......”不知怎么描述,苏晚有些纠结,“......应该是......有些呆板?”


    青棠听到苏晚的话后,仔仔细细地观察了一通,确有所感,但却不知问题出到了哪里。


    李婆婆毕竟年纪更大,阅历也深,略略思索了一下,便发现了端倪,“你们制作绒条时,已然注意到了要深浅搭配,以使绒花更为逼真。


    只是这枝干,虽深深浅浅,却全是棕色,看着单调呆板些,不如加些绿色丝线进去,看着像是附着的苔藓,更为自然野趣些。


    还有这绿叶,深浅不一的绿色中,原还混着更偏黄色的叶脉,只是这黄色叶脉,我却想不出法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