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微信里的“时哥”

作品:《余生皆晚风

    加上微信后的明晚,感觉自己像是揣着一个甜蜜的秘密。她把时辰的聊天窗口置顶,设置成了特别的铃声,每天都要看好几遍,生怕错过任何一条消息。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时辰似乎真的很忙。


    作为一个文物修复师,时辰的生活轨迹就是各大博物馆、考古遗址和修复实验室。她回消息的速度并不慢,但内容大多简洁明了。


    “嗯。”


    “知道了。”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下次见面再说。”


    “在忙,晚点说。”


    明晚也不在意,每次收到时辰的消息,都像收到了珍宝一样,反复看好几遍,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回复。


    “好的时老师!”


    “时老师辛苦了!”


    “我等你~”


    一开始,明晚还有些拘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提问也大多是关于学业和文物修复的。但渐渐地,她发现时辰虽然话不多,但偶尔会在回复里加个表情包,或者在她分享一些校园趣事时,回一句“挺有意思”。


    这让明晚鼓起了更多的勇气。她开始分享更多自己的生活,食堂的饭菜、图书馆的偶遇、社团的活动……时辰总是默默地看着,偶尔回应一两句,像一个沉默却可靠的倾听者。


    明晚给时辰备注的名字是“时哥”,这是她在心里偷偷叫了很久,觉得最亲切也最符合时辰气质的称呼。她觉得“时老师”太疏远,“时辰”又太正式,只有“时哥”,既有长辈般的可靠感,又带着一丝她独有的亲昵。


    这天下午没课,明晚窝在学校图书馆靠窗的位置看书。阳光暖暖地洒在身上,书页沙沙作响,一切都那么宁静美好。她忍不住拿出手机,点开和“时哥”的聊天框。


    聊天记录还停留在昨天晚上,时辰给她发的:“今天修复了一件宋代的瓷器,很漂亮。”


    明晚看着那条消息,想象着时辰穿着白大褂,专注地修复着那些脆弱而美丽的古物,心里充满了向往。她输入:“哇!时哥好厉害!是哪种瓷器呀?”


    想了想,又觉得光问这个太没趣了,便又补了一句:“时哥今天忙不忙呀?”


    发送出去后,明晚有些忐忑地等待着。过了大概十分钟,手机震动了一下。


    时辰回复:“青白釉瓷枕。还好,不忙。”


    明晚眼睛一亮,立刻回复:“青白釉!我好像在博物馆见过类似的!温润如玉,超级好看!时哥你修复的时候一定很小心吧?”


    这次,时辰回复得很快:“嗯,需要极大的耐心。”


    明晚看着屏幕,手指悬在半空,不知道该回什么。她想多和时哥聊聊天,但又怕打扰她工作。


    就在这时,时辰又发来一条消息:“在干嘛?”


    明晚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连忙回复:“在图书馆看书呢!看累了,就想想时哥修复瓷器的样子~”


    发完,她又觉得有点害羞,脸颊微微发烫。


    时辰那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发来一个语音消息。


    明晚紧张地点开,听到了时辰略带笑意的声音,依旧是那种沉稳的调子,但似乎比平时柔和了一些:“看书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别累着。”


    明晚的心脏像是被羽毛轻轻拂过,痒痒的,甜甜的。她把手机贴在耳边,反复听了好几遍,直到那条语音结束。


    原来,时哥也不是那么难以接近嘛。明晚心里充满了雀跃。


    从那天起,她们的聊天似乎多了起来。虽然时辰依旧忙碌,回复的时间不确定,内容也


    未必很长,但明晚总能从只时片语中捕捉到时辰生活的点滴,感受到那份独特的关注。


    时辰会偶尔发来一张照片,是她修复工作中某个专注的侧影,或是窗外美丽的风景。明晚每次收到,都会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


    时辰也会在她抱怨食堂饭菜不好吃的时候,回一句:“自己做?”


    明晚回:“我不会做饭呀~”


    时辰:“……”


    明晚就会发一个可怜巴巴的表情包。


    渐渐地,明晚不再仅仅满足于线上交流。她知道时辰这次回学校只有几天时间,除了给导师当助教上了两节课,其余时间都在拜访恩师和处理一些私事。她很想去见时哥一面,哪怕只是远远地看一眼也好。


    机会很快就来了。


    周五下午,明晚得知时辰会去学校附近的一个小型博物馆做一个关于纸质文物保护的讲座。她立刻打定主意,要去听!


    她提前查好了讲座的时间和地点,甚至还特意换上了一件自己认为最好看的连衣裙。讲座开始前半小时,她就来到了博物馆门口,心脏砰砰直跳,既期待又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