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 3 章
作品:《珠玉在侧—君临天下》 林珠儿带着伍时快马加鞭赶回定州城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布庄,挑了匹上好的白绢。
又命伍时去了专门的颜料商铺,买了一些上品的颜料,还特地吩咐对方买些桃胶入画。等伍时采买好所需颜料,赶到林珠儿住所时,只见林珠儿已将那匹白绢裁剪为魂幡。
林珠儿见伍时归来,并未多言,只是示意对方将所购颜料整齐地摆放于桌上。她走近桌旁,目光在那些五彩斑斓的颜料上一一扫过,心中已然勾勒出引魂幡绘制的蓝图。
随着画笔在引魂幡上不断游走,林珠儿的神情愈发专注,额头上渐渐沁出细密的汗珠。伍时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不敢发出丝毫声响,生怕惊扰到林珠儿。
不知过了多久,太阳渐渐西落,如血的残阳将天边染得一片通红。余晖透过窗户,洒在林珠儿身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屋内的光线逐渐暗了下来,林珠儿长舒一口气,终将那魂幡绘制完成。
“明日,你再陪我去一趟李家。”林珠儿的声音带着几分疲惫。
“是。”伍时应道。
卢芳适时端进来两碗汤面:“姑娘,伍大哥,你们都忙了一天了,也该饿了,吃些饭吧!”
经她这一提林珠儿顿觉饥肠辘辘,她接过面条吃了起来,吃过饭后她打发了伍时,让其每日午后再来。魂幡绘制完成后,并不能马上使用,她绘制的图案丰富且色彩浓重,需要晾晒一番。
伍时自是应允。
林珠儿见其离开后又进屋望了望孔嬷嬷,孔嬷嬷已经睡下,她心中的不安在放大,孔嬷嬷每日清醒的时间似乎越来越短了。周昀那边暂无消息,孔嬷嬷又是如此让她倍感焦虑。也不知道如今周昀在宫中情况如何。她这两日虽忙于孔嬷嬷之事,但也在思考太上皇迟迟未下旨册封太子的关键。
太上皇刚复位,朝中局势必定错综复杂。或许他还在权衡各方势力,周昀虽为长子,但这些年远离宫廷,在朝中根基尚浅。
最主要的是她担心的是太上皇心中可还有周昀这个长子的位置。毕竟自太上皇被困火峰堡,加之周昀太子之位被废出宫,至今与周昀已经分离整整十一年了。
宫廷之中,权力争斗向来残酷,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周昀这些年在外,虽远离纷争,但难保不会被太上皇猜忌。尤其周昀是被废帝下旨召回的,太上皇就算对周昀这个长子尚有感情,恐怕也会因此心怀芥蒂。
周昀身处东宫,看似安稳,实则危机四伏。她思索如今他们能做的,便是密切关注长安那边的动静,看看太上皇后续有何举动了,想到这林珠儿叮嘱了卢芳几句:“你现在就去瓷庄,让长安的眼线多加留意,一有消息,立刻向我汇报。”
“是”卢芳领命,匆匆出了门。
第二日,两人并未急于出门,待魂幡在阳光下充分晾晒后,林珠儿才仔细地将其叠好,放入木匣中。
两人带着魂幡,再次来到李家庄。那门房见又是林珠儿二人,不禁面露无奈之色:“姑娘,昨日我就已替您问过了,我们家姑爷着实忙得不可开交,实在抽不出空来。”
“你误会了,我这次来,并非求见崔大夫,而是想见你们管家。”林珠儿微笑着解释道。
“管家?”门房心中满是诧异,不明白林珠儿此举何意。
“是!麻烦你帮忙通报一下!”林珠儿说着,又递上一锭碎银给那门房。门房见状,哪敢再收,心想左右不过是通报一声的小事,便领着两人进了门房,自己则赶忙跑去请管家。
不多时,管家迈着稳健的步伐匆匆赶来。他身着一袭藏青色长袍,面容沉稳,眼神中透着精明。见到林珠儿和伍时,管家微微皱眉,略带疑惑地问道:“姑娘此番前来,找我所为何事?”
林珠儿赶忙行礼,恭敬地说道:“管家,小女子昨日听闻夫人对引魂幡不甚满意,心中便想着能否略尽绵薄之力。小女子不才,绘制了一面引魂幡,想请您过目,若能合夫人之意,也算是小女子的一点心意。”说罢,林珠儿示意伍时将装着魂幡的木匣递上前去。
管家微微一愣,虽然不知道对方从那里知道了他正在为此事发愁,但还是接过了木匣。
缓缓打开,只见那引魂幡色彩素雅却不失庄重,图案精美且蕴含深意。管家不禁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姑娘有心了,只是此事还需我家主子定夺。不姑娘有何事相求,我好请示一番。”
“家中长辈病重,只求崔大夫能在老夫人下葬之后,抽出些时间,去瞧上一眼。”
“姑娘是个有心之人,想来主子一定会体恤姑娘的一片孝心。”
林珠儿和伍时在门房内焦急等待,心中忐忑不安,不知李夫人见到这引魂幡后会作何反应……
李家内宅,李氏看着打开的魂幡瞬间就被上面的画面吸引
朱砂为底,在引魂幡的左上方绘出一轮如血的红日,红日内有一只黑色的金乌,振翅欲飞。右上角一弯新月斜挂,月中有玉兔捣药与蟾蜍跳跃,为清冷的月宫增添了灵动之感,日与月交相辉映之下,用金粉勾勒出缭绕的祥云朵朵,云朵形态飘逸,似在缓缓游动,代表着祥瑞与超凡之境。
沿着幡身向下,浓墨描绘出起伏的山峦,山势连绵,用以分隔天地,象征着阴阳界限。在山峦之间,一条河流奔腾而过,河水波浪翻涌,仿佛具有生命,寓意着时光与轮回的流转不息。
幡身中部,精心绘制出一位慈祥的老妇人形象。老妇人面容和蔼,身着素色华服,手持一串佛珠,神态安详,周围环绕着淡紫色的光晕。细看之下,不知怎的,李氏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往昔与母亲相处的点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些温暖而美好的回忆,让她眼眶微微泛红。
“来人可有事所求?”李氏轻声问道。
管家赶忙躬身,恭敬地回道:“姑奶奶,那姑娘家中长辈病情危急,听闻姑爷医术高超,便想恳请姑爷前去诊治一二。”
李氏的目光再次落在那精美的魂幡上,自大女儿丢失之后,她为了远离伤心之地,便搬去了江南。却忘了,自己也是母亲的女儿,没有自己的陪伴,母亲该多伤心。此刻已是追悔莫及,既然来人如此有孝心,也莫让其像自己徒留遗憾。
沉吟片刻后,缓缓道:“她既如此有心,成全了我对母亲的一片孝心,我自当投桃报李,成全她这份急切之心。你去告诉她,此事我替老爷答应了。不过,还得等上三日,待我母亲顺利下葬之后,再让姑爷前去。”
“是,小的这就去给那姑娘回话。”管家领命,转身匆匆离去,只留下李氏对着那魂幡,陷入了片刻的沉思。
得了消息的林珠儿那有不肯的道理,只要能请其为孔嬷嬷瞧一瞧,要不是孔嬷嬷实在病的太重,别说三天,就是三个月她也等。
三日过后林珠儿按照约定,命伍时将崔大夫接到了住所。崔大夫携着药箱,从马车上走了下来。林珠儿暗自打量一番,这崔大夫有些略显年轻了,一张娃娃脸给人一种亲切又温和的感觉,全然没有一般医者的严肃刻板。不过林珠儿并不敢小瞧他,将其迎进了屋。
林珠儿扶着孔嬷嬷半倚在软榻上,榻上放着卢芳准备的汤婆子。榻前生着暖炉,却掩不住屋内的寒气。
崔大夫踏入屋内时,先停步打量了榻上之人片刻,见孔嬷嬷面色青灰、唇色发紫,眉间不觉微蹙。他上前两步,林珠儿赶忙让开位置,指尖攥紧帕子,指甲几乎掐进掌心。崔大夫先探了孔嬷嬷的手腕,三指按在寸关尺处,闭目凝神,须臾又换另一只手诊脉。
林珠儿屏息立于一旁,连呼吸都放轻了,唯闻崔大夫轻叹声,以及孔嬷嬷偶尔的咳嗽声。随后,崔大夫翻开孔嬷嬷眼皮查看,又令林珠儿以银勺轻压舌根,观其舌苔。孔嬷嬷虚弱得连咳嗽都似无力,只喉间发出断续的嘶气声,听得林珠儿眼眶发热。
“嬷嬷这是旧疾复发,又忧思过重,伤了心肺阳气。”崔大夫起身,摩挲着腰间银针匣,神色凝重,“脉象虚浮,单靠药物难以续命。若有百年人参补气,再配合我的针法,或许还能撑三个月。”
林珠儿眼中刚燃起希望,又被“百年人参”浇灭。这等稀罕物,早被达官显贵搜刮殆尽,上哪去找?“崔大夫,普通人参不行吗?或者年份短些的……”她声音发颤,掌心满是冷汗。
崔大夫无奈摇头:“百年人参方能凝聚天地精气,寻常人参不过治标不治本,三日内若寻不到,嬷嬷怕是……”他翻开针匣,取出一枚金针:“我先施针护住心脉。”
烛火摇曳下,金针如星子般扎在孔嬷嬷胸背,针尾随着呼吸轻轻颤动。林珠儿想起幼时孔嬷嬷耐心教她刺绣的场景,如今这银针,却要从阎王手里抢人。
施针完毕,崔大夫已是满头大汗,闭眼调息许久,才写下药方。林珠儿强忍着泪水,将崔大夫送到院外。寒风呼啸,卷起几片残雪。她望着阴沉的天空,只觉自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随时会被滔天巨浪吞噬。
回屋内时,孔嬷嬷正半睁着眼,枯瘦的手攥住她袖角,气若游丝道:“莫……莫费心思了,老奴这身子……怕是等不到郎君归来了……”
“不会的!嬷嬷您一定会好起来!周昀会来接我们一起回宫的!”林珠儿将孔嬷嬷的手贴在脸颊上,滚烫的泪水滴落在那布满皱纹的手背上。可她心里清楚,若是三日之内寻不到那百年人参,分离不过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