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晏庐

作品:《浮香深处

    申城的夏末,一场急雨浇熄了柏油路面蒸腾的暑气,却未能涤尽空气里那股子浮躁的人间烟火味。梧桐叶湿漉漉地贴在人行道上,车轮碾过,洇开一片深色的水渍。


    与一街之隔的喧嚣不同,弄堂深处的“晏庐”仿佛被一层无形的结界笼罩,将所有嘈杂隔绝在外。


    这是一栋有些年头的老式洋房,门口没有招牌,只在门楣上挂着一块色泽深沉的旧木匾,上面是两个风骨内敛的篆字:晏庐。木匾的一角,刻着一枚小小的“闻”字印章,岁月已将它的棱角磨得温润。


    闻晏正坐在朝南的窗边,手里捏着一支极细的银质香箸,小心翼翼地拨弄着面前一只钧瓷小炉里的香灰。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在她素色的棉麻衣衫上投下一片明亮的光斑,也照得空气中飞舞的微尘纤毫毕现。


    她的动作很慢,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银箸在松软的香灰上轻轻压、扫、挑,不过片刻,一个平整光滑的灰面上便勾勒出一朵写意的莲花纹样。这是“打香篆”,最是考验心性与手腕的功夫。


    晏庐内很静,静得能听见香灰被拨动的细微声响,以及墙上老式挂钟秒针走动的“嗒、嗒”声。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复杂的香气,不是市面上任何一种香水或熏香,那是一种由时光、木料与百草千花沉淀下来的味道——老梨木长桌的沉稳木质香,博古架上药柜里散发出的淡淡药草香,以及角落里那尊半人高的铜制熏炉里,前日燃尽的“印月香”留下的一缕清冷尾韵。


    这里是她的工作室,也是她的避难所。


    三年前,“闻记香坊”——那个曾被誉为南派合香第一家的百年老号,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父亲心力交瘁,撒手人寰,偌大的家业被所谓的“合作伙伴”吞并蚕食,最终只剩下这栋祖上传下的老宅,和一堆无人问津的古籍香方。


    从云端跌落泥泞,闻晏也曾有过不甘与怨怼。但当她独自一人在这空旷的宅子里,偶然翻开奶奶亲手抄录的香谱,指尖抚过那些熟悉的字迹,闻到书页间夹杂的、若有似无的沉香气息时,所有的躁动都奇迹般地平息了。


    她记起了奶奶的话:“小晏,香是通灵的。你心里有什么,它便会给你什么味道。心静,香才正。”


    于是,她守着这间“晏庐”,守着那些故纸堆,做起了修复古董香方和香器的营生。生意清淡,仅够糊口,却让她在这浮华的都市里,寻到了一方安放灵魂的净土。


    桌上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一条微信消息。


    来自闺蜜林晓:“晏晏!我给你接了个大活儿!城东那个搞私人收藏的张老板,听说你手艺好,点名要你帮忙修复一盒清代的老香丸!价钱随便开!”


    闻晏拿起手机,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敲击,回了两个字:“地址。”


    放下手机,她看了一眼窗外。雨停了,天边竟透出一抹洗练过的湛蓝。她站起身,走到博古架前,打开一个上了年头的紫檀木药柜,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上百个小巧的青瓷瓶。


    她取出一瓶,瓶身上贴着手写的标签:安息香。


    轻轻旋开瓶盖,一股带着暖意的、类似香草的甜脂香气瞬间溢出,冲淡了空气中那一丝雨后的微凉。


    她需要这股味道来安抚心神。因为她知道,修复古董香丸,意味着要与百年前的某位制香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而这样的对话,最是耗费心神。


    她将一小撮安息香树脂投入炉中,看着它在炭火的炙烤下慢慢融化,化作一缕轻盈的白烟,袅袅升腾。


    香气渐浓,心绪渐宁。


    这间晏庐,是她的牢笼,亦是她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