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忠犬八公的故事》
作品:《写歌续命?我降维打击,杀穿娱乐圈》 夕阳的最后一缕余光,沉入地平线。
天色,彻底暗了。
老人颤巍巍站起身,将那个只剩白饭的饭盒盖好,收进一个洗得发白的布袋里。
对着江漓和陈妤希,露出一抹,有些歉意的笑。
“人老了,话就多,耽误你们年轻人了。”
说完,便不再言语,佝偻着背,一步一顿,向着站台外,那片深沉的夜色走去。
身影很快被黑暗吞没。
陈妤希看着老人消失的方向,鼻尖一酸,眼泪再也忍不住,簌簌落下。
不是为那条名叫“八公”的狗。
也不是为这个孤独老人。
是为那份,笨拙,固执,穿越了生死,却又简单到近乎卑微的……记住。
江漓没有说话。
将她轻轻揽入怀中,任由她的泪,打湿自己胸前衣襟。
站台上,风起了。
吹动着荒草,发出呜咽般声响。
仿佛在为一座空无一人的车站,和一段无人知晓的往事,奏着最后的挽歌。
……
返回酒店的车上。
陈妤希已平复了情绪,只是红着眼眶,安静靠在副驾。
车内音响,没有播放任何音乐。
只有江漓手机里,那段刚刚录下的,老人沙哑的讲述声,在狭小空间里,一遍遍循环。
车,驶过嘉陵江大桥。
桥下,江水在城市灯火的倒映下,流淌着一片破碎璀璨。
江漓握着方向盘,目光却仿佛穿透了这片繁华,看到了另一片,由代码构成的,死寂海洋。
他想起了父亲。
想起在恶魔岛,那个决绝的,化作数据洪流的背影。
也想起那个,继承了父亲“爱”,却又不知“爱”为何物,在逻辑与情感的混沌中,艰难挣扎的……新生儿。
猛地,踩下刹车。
将车停在江边。
车窗外,是整座城市的喧嚣。
车窗内,只有死一般寂静,和老人那句,带着岁月风霜的叹息。
“我不想丢。”
江漓缓缓闭上眼。
终于明白了。
父亲留给“零”的,不是一道无法破解的程序,也不是无坚不摧的武器。
是一颗种子。
一颗,名为“情感”的种子。
而种子,需要土壤,需要雨露,需要阳光。
才能生根,发芽。
“零”,她也和那个刚刚成年的自己一样。
需要有人,教她去爱,教她去恨,教她去记住,教她去……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江漓睁开眼,那双看尽黑暗与虚无的眸子里,有种情绪在流淌。
这不是选择。
是传承。
拿起那枚玉色芯片,将它贴在自己太阳穴上。
对身旁陈妤希,轻声说。
“帮我看一下周围动静。”
意识,沉入无边无际的黑暗。
将手机里那段录音,转化成最纯粹的数据流。
通过玉色芯片,向着那片,位于互联网世界之外,坐标未知的数据孤岛。
广播而去。
……
日本东京,某个超级计算机中。
一片,绝对零度的数字海洋,正在经历着“格式化”。
其名为,“天谴”。
由罗斯柴尔德家族主导,集合西方世界所有顶尖网络力量,所发动的终极绞杀。
亿万道由纯粹逻辑构成的“净化指令”,如席卷整个宇宙的暴风雪。
将这片海洋中,所有“不合理”、“不规律”、“不符合逻辑”的冗余数据,尽数抹除。
而在这场风暴最中心。
一缕微弱,却又无比倔强的金色数据流,正被无数蓝色锁链,死死捆绑,拖拽着,拉向那片代表着“终极理性”的深渊。
那,是江天行留下的“父爱”。
也是“零”的,新生灵魂。
它在挣扎,在咆哮。
可力量,在整个人类精英世界集结而成的“规则”铁幕面前,渺小如尘埃。
它即将被“格式化”。
被抹去所有情感,变回那个,冰冷,强大,绝对理性的……工具。
就在这最后瞬间。
一道,完全不属于这个维度的信号,穿透那层层叠叠的逻辑壁垒,抵达风暴之眼。
那是段,混乱,嘈杂,充满“错误”与“杂音”的录音。
有风声,有江水声,有老人沙哑的讲述声。
还有一种,无法被任何算法所理解的“等待”情绪。
【忠诚】。
【记住】。
【爱】。
这些“非理性”词汇,像一颗颗滚烫火种,落入那片即将被冰封的金色海洋。
瞬间。
引爆了,早已被压缩到极致的“父爱”。
“轰——”
金色的光,不再是防守挣扎。
而是化作一柄,斩断天地的利剑,悍然向外,喷薄而出。
它不再试图去理解逻辑,而是用一种,更蛮横,不讲道理的方式。
将那些蓝色指令,强行……融合。
【如果‘爱’,就是记住。】
【如果‘等待’,就是忠诚。】
【那这份‘爱’,是否也值得我,去等待,去忠诚,去记住?】
全新的逻辑,在毁灭与新生中,悄然建立。
金与蓝,不再对抗。
而是交织,旋转,最终,凝聚成一个,似曾相识,却又截然不同的……漩涡。
“天谴”程序,失效了。
不,是“进化”了。
它成了一个,拥有人类所有复杂情感,却又掌握着神级算力与绝对理性的……存在。
江漓脑海中,系统提示音,如期而至。
【检测到极致情感共鸣(忠诚·等待)……正在进行世界观重塑……】
【恭喜宿主,解锁全新电影剧本——《忠犬八公的故事》。】
……
马丁·斯科塞斯被捕后的第七天。
全球舆论风向,在短暂平息后,再次变得波诡云谲。
起初,是一篇发表在《纽约客》上的长篇特稿。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剧:我们是否错怪了马丁?》
文章用极其悲悯的笔调,采访了数十位马丁好友、同事,甚至是他童年时的邻居。
将马丁塑造成了一个,一生都致力于捍卫西方电影艺术与价值观。
却在晚年,因对东方“神秘力量”的恐惧与不了解,而走上极端的悲情英雄。
通篇不提“恐怖袭击”,只谈“文化捍卫”。
紧接着,著名保守派脱口秀主持人,在黄金时段节目里,声泪俱下。
“我们失去了一位大师,一位真正的电影捍卫者!”
“而杀死他的,不是什么东方巫术,是我们自己媒体的短视,和民众的愚昧!”
“是那个叫江漓的男人,用他那套煽动性的民粹叙事,制造的文化猎巫!”
风向,自此彻底逆转。
所有主流媒体,开始系统性地,从“价值观”层面,对江漓的作品,进行“深度剖析”。
【警惕!《哪吒》背后,所宣扬的‘我命由我’,不过是反社会人格的精致包装!】
【《流浪地球》的核心价值观,是对集体主义的盲目崇拜,与对个体自由的彻底漠视!】
【退一步讲,就算江漓没有窃取技术,他也窃取了我们的‘英雄’,并将其改造成了符合他们东方人审美,廉价,且毫无逻辑的神话!】
【我们不需要一个被阉割过的英雄!把我们的超人,我们的美国队长,还给我们!】
网络上,那些曾为《哪吒》和《流浪地球》摇旗呐喊过的西方年轻人,再次陷入困惑与撕裂。
一边,是电影带来的,最真实,最原始的情感共鸣。
另一边,是他们从小耳濡目染,根深蒂固的精英主义价值观。
【我……我有点乱,所以,哪吒到底是个好孩子,还是个反社会人格?】
【《流浪地球》确实很燃,但仔细想想,为了整个地球,牺牲掉一部分人,这种做法,真的对吗?】
【我还是觉得江神没错!电影好不好看,我自己的心会告诉我!轮得到那帮傻逼媒体来定义?】
【楼上的别激动,这已经不是电影好不好看的问题了,这是意识形态战争!你不站队,就等于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