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远走的风与未寄的信

作品:《暗夜银杏

    北方深秋的风带着凉意,卷着金黄的银杏叶在图书馆前打旋。元一夹着《古建筑结构力学》走出来,手机在口袋里震动,屏幕上跳出小鱼的名字时,他立刻笑着接起来。


    “喂?元一?” 电话那头的背景音是实验室特有的电流声,夹杂着小鱼调试光谱仪的细微噪音,“看我朋友圈了没?我申到M国西海岸那所大学了。”


    元一靠在斑驳的银杏树干上,指尖蹭过树皮上的纹路,像在触摸记忆里某个熟悉的轮廓。“还没呢,什么时候发的,恭喜。”他笑着说,带着点勉强,翻开了小鱼朋友圈,最新的那张录取通知书照片,背景是物理系实验室的激光光路图。


    “嗯,刚发的,猜你肯定刚刚在图书馆看书,你看书的时候肯定不会看手机,我就掐着点打给你了!“


    “是哦是哦,就你了解我!小鱼特工出动!”元一随口说道。


    ”我在考虑如果去的话,大概就要七八月份过去,也就几个月时间了” 小鱼的声音顿了顿,带着点少年人特有的腼腆,“本来还以为你也能去呢,结果你能保研,还好婉儿也申了那边的商学院,免得到了那里我一个人人生地不熟的。就像我们小时候那样,你帮我修好钢琴那次” 他说得随意,像是在聊明天的天气,却掩不住尾音里一丝不易察觉的憧憬。


    元一的心猛地沉了下去,像被投入冰湖的石子。他想起高二那年小鱼在物理竞赛和钢琴比赛间连轴转,自己熬夜帮他准备各种参赛资料,顺手修好了琴房那架踩下去会吱呀响的旧钢琴。此刻小鱼轻描淡写的语气,却让那些记忆突然变得锋利起来 —— 原来他记得,却选择在提起另一个女孩时,才不经意地说起。


    “挺好的,” 元一听见自己的声音有些发紧,刻意忽略掉 “一起” 两个字,“那边实验室设备先进,对你的学业应该有帮助。”


    “嗯,导师说我的研究方向在那边确实挺强的,” 小鱼的语速快起来,带着对学术前景的兴奋,“而且…… 林婉儿说那边生活费挺高的,她查了下学校附近的公寓,两居室我们俩一起住的话能省点钱。”


    “一起住?” 元一重复着这个词,感觉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想起自己偷偷在地图上标记的国内某大学周边小区,户型图上用红笔圈出的两室一厅,备注着 “小鱼的琴房要朝南”。而此刻,小鱼口中的 “一起住”,却有了另一个具象的轮廓 —— 林婉儿帮他挑窗帘颜色,在他做实验晚归时留一盏灯,甚至…… 坐在那架他曾修好的钢琴前弹奏。


    “是啊,” 小鱼没听出他语气里的异样,依旧说得随意,“她挺会打理生活的,现在的生活费用起来比以前宽松多了。” 他笑了笑,带着点对未来的规划,“你知道我这人,对钱没概念,有她在应该挺省心的。”


    元一看着地上被风吹散的银杏叶,突然觉得有些讽刺。那个连微积分作业都要他帮忙检查的小鱼,如今却在另一个人身边学会了规划生活。那些他曾默默设想过的 “省心” 场景,此刻都成了针,细细密密地扎在心上。


    “所以来显摆了?” 元一听见自己的声音冷了下来,带着连他自己都惊讶的尖锐,“不过就是出个国,瞧把你得意的。还没结婚就同居,见色忘义的家伙!”


    电话那头沉默了。实验室的电流声透过听筒传来,像是某种无声的控诉。元一知道自己越界了,那些积压在心底的情绪,像突然决堤的洪水,冲垮了他所有的理智。他想收回那句话,却听见小鱼轻轻叹了口气。


    “他是我女朋友嘛,一起住怎么了?再说了,现在同居的也不少,虽然我们也没说要睡一张床,但住一起不也挺正常的么。” 小鱼的声音里带着困惑,“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是想来找你聊聊,听听你的想法。” 他顿了顿,语气里多了些认真,“知道你担心我,其实我也犹豫,毕竟是一去就是五六年。”


    “你的未来,你自己选。” 元一靠在树上,感觉后背被树皮硌得生疼,“我能说什么,只能祝你…… 顺利毕业。总不能说祝你早生贵子吧?” 他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最后几个字,每一个字都像在切割自己的喉咙。


    “有意思吗?我跟婉儿在一起的第一天你就知道了,又不是才告诉你,你生的哪门子气啊?” 小鱼的声音也冷了下来,“再说了以后总要找个人结婚吧,又不能一辈子就跟你一起打光棍,而且……” 他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道,“算了算了,我去吃饭了,回头再聊。”


    “嘟 —— 嘟 ——” 电话被挂断的忙音,像重锤敲在元一心上。他握着手机,看着屏幕上渐渐暗下去的小鱼头像,那是两人高三毕业旅行时在银杏树下的合照,照片里的小鱼笑得没心没肺,手里还拿着他送的银杏叶书签。


    一阵风吹过,卷起地上的落叶,打在元一裤腿上。他想起上周帮小鱼父母修电脑时,无意间看到的小鱼童年相册 —— 其中一页贴着他小学钢琴比赛的奖状,背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写着 “给元一的礼物”,旁边还画着两个牵着手的小人,一个戴着哮喘呼吸器,一个背着钢琴谱。


    那时的小鱼,会把所有心事都告诉他。而现在,那个分享喜悦的位置,似乎已经悄然易主。


    回到宿舍,元一打开电脑,屏幕上还停留在国内某大学建筑系的保研系统。他看着自己填到一半的申请资料,鼠标指针在 “是否同意调剂” 的选项上悬停了很久。抽屉里还放着他打印出来的小鱼目标学校周边房源信息,其中一套带阁楼的公寓被他用荧光笔圈了又圈 —— 阁楼的窗户朝西,正好能看到夕阳,他曾想过把那里改造成小鱼的琴房,铺上隔音棉,摆上那架他偷偷存钱想送的二手斯坦威。


    现在看来,那些规划都成了笑话。


    三个月的时光匆匆而过,两个人也冷战了三个月。出发前一天,小鱼突然发来消息:“我明天下午三点的飞机,你来送我吗?”


    元一盯着那条消息看了很久,久到屏幕自动暗下去。他想起小学时小鱼把哮喘药塞进他手里的温度,想起初中篮球赛小鱼背他去医务室时,扭头对他说 “元一你好沉”,想起高中晚自习后两人在银杏树下分吃的那包辣条…… 无数个片段在脑海里闪过,最终定格在小鱼说 “跟她一起住” 时,那种轻松又带着憧憬的语气。


    虽然元一没回微信,但他还是去了机场。他到的时候,小鱼正和林婉儿站在值机柜台前,三个大人在他们身后互相交谈,元一一眼就认出是小鱼的爸妈,另外一位猜测应该是林婉儿的母亲。小鱼穿着一件蓝色的衬衫,是元一高二时送他的生日礼物,袖口已经有些磨损,他却还留着。他跟婉儿两人手挽着手,动作熟稔自然。,


    “元一!” 小鱼看到他,眼睛亮了一下,松开林婉儿的手跑过来,“就知道你肯定会来!”


    元一看着他,想说 “我怎么可能不来”,话到嘴边却变成:“嗯。” 他把手里的保温桶递过去,“给你现熬的,喝完过安检去,省得你以后嘴馋喝不到本大人的手艺。”


    “还是你懂我!” 小鱼接过保温桶,指尖触到温热的桶壁,眼神充满着幸福,“谢谢你,元一。”两人一起走向小鱼的父母,元一向二老挥挥手,“叔叔阿姨好!”


    “小元来了,快来让阿姨看看,长这么高了!”小鱼的母亲拉着元一,全身上下打量着,笑着说道“不错不错,壮实了不少,可不像小时候一样弱不禁风了。”说完,跟旁边的中年女性介绍道“这是我们家小鱼的发小,元一,可惜他没选择出国,不然有他在我还放心点。”


    林婉儿也走过来,笑着对元一说:“谢谢你来送我们,小鱼一直念叨你呢。” 她穿着一条白色的连衣裙,衬得皮肤很白,手里拿着一个印着不知道是什么 logo 的帆布包。


    元一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他看着小鱼和林婉儿站在一起,突然觉得有些刺眼 —— 他们一个穿着他送的衬衫,一个站在他爱的男人身边,而他这个 “最好的朋友”,却像个局外人。


    “阿姨,时间还早,好久没孝敬二老了,来尝尝看这银耳羹还是不是当年的口味。喝完就送他们过安检吧。”元一笑着跟阿姨说道,一边把保温桶交给林婉儿。


    “你们先过去,我跟元一先去把值机办完。”小鱼转身往值机柜台走过去


    两人排着队,“到了那边,” 元一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记得按时吃饭,别总泡实验室。课题虽重要,但也要注意身体。”


    “嗯。”


    “还有,” 元一看着他,“钢琴要是还弹,记得录视频发给我,别把小时候的底子全扔了。”


    小鱼笑了笑,眼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伤感:“好。你也是,好好读研,要是有空的话,偶尔也去我家看看咱爸妈。自己的哮喘药千万要记得带,我不在国内,可没办法给你打电话提醒你”


    元一看着他转身的背影,蓝色衬衫融入人潮,像一滴墨水滴进大海。手里提着的空了的保温桶,桶壁上似乎还残留着小鱼的温度。鱼妈妈抬手抹了抹眼睛,鱼爸爸轻轻拍着她的背。大厅广播里传来航班登机的提示音,像某种缓慢的倒计时。


    机场广播响起,催促着下一班航班的乘客登机。元一转身走出机场,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照在他身上,却驱不散心底的失落。


    回到学校,元一打开电脑,看着窗外的银杏叶又落了一层,像铺了一地的碎金。元一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有些人,有些事,就像这秋天的银杏叶,该落的时候,总是要落的。”


    只是他不知道,在安检口的另一端,小鱼看着手机里那张被他设为屏保的照片 —— 那是高中时元一趴在课桌上睡觉的样子,阳光落在他睫毛上,像撒了一层金粉。小鱼指尖划过屏幕,轻声说:“元一,要是能跟你一起就好了。”


    而这句话,终究没能穿过汹涌的人潮,传到元一的耳中。就像那年秋天未寄的信,和那句没说出口的喜欢,都被远走的风,吹散在了时光的缝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