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买买买
作品:《纵横万界:从西门大官人开始》 任婷婷穿着一身收腰洋裙,裙摆随着脚步轻轻晃动。
眉眼弯弯的样子,比镇上画坊里的美人图还要俏几分。
尤其是那串珍珠,圆润饱满,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看得文才眼睛都直了。
“爸爸。” 任婷婷轻声叫道。
任发笑着指了指九叔:“快叫九叔。”
任婷婷转过身,对着九叔乖巧喊道:“九叔。”
九叔连忙应道:“欸,快坐!都长这么大了,出落得越发标致了。”
任婷婷走到任发身边,挨着文才坐下。
文才的目光始终黏在那串珍珠项链上,听九叔这么一说,下意识顺着话头接道:“是啊……很大啊……”
任婷婷注意到他的视线,脸色顿时一沉。
她虽然留过洋,也见惯了西洋男人的直接,但像文才这样色眯眯盯着人看的,还是让她心头泛起一阵强烈的厌恶。
要不是考虑到父亲和九叔都在,她真想当扬发作走人。
好在这时,侍者上前,微笑着询问:“任老爷,任小姐,请问您二位要喝些什么?”
任婷婷立刻低头,顺手用菜单挡了挡胸口,语速略快地说道:“我要coffee。”
九叔一听这词,悄悄记下,随后从容接过菜单。
可菜单一打开,全是看不懂的洋文。
他装出一副懂行的模样看了几眼,最终干脆一合:“我也要coffee。”
文才见师父点了,也跟着嚷嚷:“我也要那个…… 那个靠飞!”
侍者忍着笑应下,转身退了下去。
任发看了看怀表,见时辰差不多了,便对九叔开门见山:“九叔,关于先父起棺迁葬的事,不知道你那边有没有选好日子?”
一听是正事,九叔脸色也郑重起来。
他斟酌着开口:“任老爷,迁坟可不是小事。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先人的坟茔若没犯什么忌讳,最好还是别动。这件事,我劝你考虑清楚再做!”
“我已经想得很清楚了。”
任发语气坚定,“当年看风水的先生说了,先父的坟地气运二十年而竭,必须迁葬才能保家宅兴旺。如今正好满二十年,不能再拖了。”
见他态度坚决,九叔便不再劝阻:“既然这样,那就定在三天后动土起棺吧。”
“我们这边需要准备些什么?” 任发问道。
还未等九叔开口,文才就抢着说话:“当然是钱啦。”
九叔扭头瞪他一眼,沉声问:“你想要多少?”
“当然是二......”
注意到九叔不善的眼神,文才立刻把话咽了下去。
任发笑道:“钱不是问题,只要事办妥,绝不会亏待九叔。”
这时,侍者快步走来,俯身在任发耳边低声道:“任老爷,您等的那位贵客到了,正在一楼等候。”
任发眼睛一亮,对侍者吩咐道:“把他请到包厢去。”
随后起身对九叔歉然一笑:“九叔,我去去就回,你们先坐着。”
说罢,便跟着侍者往楼梯口走去。
九叔颔首示意,目送任发离开。
文才这才小声问九叔:“师父,他要见的是谁啊?”
九叔翻了个白眼:“我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哪知道?但能让任发这么上心的,肯定不是普通人。”
两人扭头望向楼梯口,不一会儿,便见任发满面笑容,亲自迎着一个年轻人走了进来。
那人身姿挺拔,举止间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自信。
正是顾舟。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九叔这边投去的视线。
与九叔的目光在半空中短暂相接,随即不动声色地敛回视线,依旧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跟在任发身后,神色如常。
文才忍不住撇了撇嘴,酸溜溜道:“长得也就那样,我要是穿上那身衣服也跟他一样气派!”
一旁的任婷婷听了,忍不住心中鄙夷。
这文才不仅长得丑、猥琐好色,还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
当即一刻也不想多待,起身跟九叔说了一声,便朝着包厢走去。
虽然都是陪着任发应酬,但面对一个陌生的俊朗青年还是面对这个文才,任婷婷还是知道怎么选的。
包厢内,顾舟在任发的招呼下落座。
这里的装饰比外面要豪华不少。
说起来,今天顾舟在街上的行径,活脱脱一个“买铺狂人”。
上午盘下第二家米铺时,站在一旁的韦不仁看得眼皮直跳,暗自啐了句 “狗大户”,却又忍不住盯着顾舟签契约的手,眼神复杂。
临近午时,顾舟索性请韦家爷孙女去酒楼吃饭。
那酒楼的菜味道确实不错,价格也实在,韦灵兰吃得眉开眼笑,韦不仁也连称合胃口。
顾舟听了,当即叫掌柜来,轻描淡写地说要盘下这家店。
那架势,看得韦不仁眼珠子都快瞪出来。
他活了大半辈子,只见过买菜买米的,从没见过吃饭吃得顺嘴,就把整个酒楼买下来的。
这有钱人的想法,果然是任性。
而这家酒楼的老板,恰好就是任发。
正因如此,才有了此刻咖啡馆的面谈。
一坐下,任发便笑着恭维道:“顾先生年纪轻轻,不但财力雄厚,眼光也不凡,一眼就看中我那家酒楼。”
“要不是我眼下急需用钱周转,是不会将酒楼转售出去的。顾先生接手后,只要稍加整顿,重新装潢,绝对能变成镇上首屈一指的聚宝盆。”
顾舟的姓名是由客栈掌柜通传给任发的。
既是商贾往来,自当以俗家姓名示人,不便使用道门法号。
顾舟淡淡一笑。
任发这话,明显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
那酒楼口味不错,定价也公道,但生意冷清,早已亏损数月。
反倒是这家咖啡馆,靠着 “西洋玩意儿” 的噱头,成了任发眼下主要的收入来源。
这年头,但凡沾点 “洋” 字,总能引得人趋之若鹜。
哪怕不少人喝着咖啡直皱眉头,说这玩意儿苦得像药汤,也照样愿意掏钱进店,只为回去能跟乡亲们吹嘘喝过西洋茶。
而那些自诩高人一等的阶层,更是将啜饮西洋茶视作与市井小民划清界限的凭证。
“任老爷不必客套,价钱合适,这酒楼我今日就能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