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规划接下来的产品
作品:《四合院:坏了!我真成傻柱了!》 他很高兴。
自己在商业上的预判得到了验证,生产一次性餐具取得了成功。
而且还赚到了两万块钱。
何雨柱估摸着,一次性餐具这个产品,三个月内挣个五六十万不是问题,接下来会有源源不断的竞品出现,利润率会大幅度下降。
供给家用使用的一次性餐具,也会赚个几十万。
百万盈利额还是可以保住。
至于海外市扬,何雨柱无法估量,暂且不在考虑范围内。
等市扬饱和了,细水长流每个月赚个几万块钱,基本上就这样了。
下一个产品,他已经想好了,夺取李黄瓜的机缘,生产塑料花。
塑料花会是下一个爆品。
港城群众普遍有钱,经济条件好,吃饱穿暖之后,必然有精神需求。
塑料花就是精神需求的一个显性标志。
另外接下来港城群众对文娱作品也会有很大的需求,造就港城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文化潮流。
当然,那是另外一条赛道了,何雨柱懂的不多,暂时没有参与的想法。
如果找到了合适的人才,何雨柱也愿意入局。
传媒是非常重要的宣传和竞争渠道,自己掌握一条,自然最好。
脑子里过了一遍思路,何雨柱提笔写信。
信中,他告知叶婷生产一次性餐具不用着急,全面铺货的同时,要开发为家庭服务的一次性餐具。
供给家庭使用的一次性餐具可以囤货更多一些,在投入市扬的第一时间,消耗港城居民对这类产品的需求量。
当市扬上出现大量一次性餐具生产者,并且给己方造成压力后,己方可以降低一次性餐具的生产量,而不是降低售价,跟对方打价格战。
降低售价,会削弱利润。
没必要跟别人在一个不赚钱的项目上死磕。
调一部分生产人员,开发塑料花。
塑料花原料也是塑料粒子,己方有做一次性餐具的经验,和塑料粒子厂家有合作基础。
继续找塑料粒子厂家供货,对方一定会欣然同意,也可以拿到一个比较低的价格。
何雨柱建议,为了压低塑料花成本,可以和对方签订对赌协议。
例如,兴瑞和约定每个月向对方采购十吨塑料粒子,连续采购一年,一年总计采购量为一百二十吨,条件是对方供货价打八八折。
如果兴瑞和无法完成一百二十吨的采购量,塑料粒子供货价则上涨10%。
这种对赌协议对供应商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兴瑞和要是能够完成对赌协议,虽然采购价格低了些,但量大。
对于供应商而言,稳定出货才是最重要的,赚少一点也能接受。
兴瑞和无法完成对赌协议,供应商出货价格上涨,那还有啥说的。
何雨柱敢让叶婷这么做,自然是相信塑料花将席卷整个港城,而且会像一次性餐具一般,打开海外市扬。
他现在让叶婷做的产品,投资不大,生产简单,受众面广。
不论是一次性餐具还是塑料花,都符合他的要求。
等兴瑞和账面上积累了五百万以上的资金,何雨柱便会让叶婷去做大项目。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过去港城之后自己做,叶婷可以投资,双方合作赚钱。
写完商业操作上的事,何雨柱继续交代获得高压锅港城代理权的事。
他会和对外贸易部领导车毅沟通,给兴瑞和比较好的机会,叶婷那边也需要及时跟进。
何雨柱给叶婷提了一个建议,通过预付款的方式,不计代价拿到高压锅代理权。
例如兴瑞和准备跟轧钢厂订一万口高压锅,单价50元,总价五十万国内货币。
兴瑞和可以先打款二十五万,锚定这一批货物。
因为轧钢厂背后是国内官方,所以兴瑞和不担心轧钢厂毁约。
官方能够最快的拿到外汇,缓解燃眉之急。
如此诚意,何雨柱想不到官方拒绝的理由。
写完信,何雨柱把信折入信封中,放在随身空间内,去宣传科找韩安乐。
没想到他碰上了出门抽烟的许大茂。
“柱哥,过来找我们领导啊。”
许大茂主动打招呼:“抽一根儿?”
“不了,我先找韩科长唠唠正事,你抽吧。”
何雨柱笑着摆手。
“那得嘞。”
许大茂也没有勉强。
何雨柱来到韩安乐办公室。
办公室里只有他们两人,何雨柱便直接拿出信件,放在桌上:“韩科长,劳烦了。”
“不劳烦,分内的事。”
韩安乐呵呵一笑。
何雨柱转身离开。
他回到三车间高压锅生产线班组,了解了一下项目情况。
生产线铺设已经完成了大半进度,有谷子明,赵虎赵豹带领项目组,何雨柱又闲了下来。
“师父。”
车柏来到班组。
“有事啊?坐下说话。”
何雨柱笑着问道。
“师父,我爸说明天他有空,你看要不要安排一下?”
“要是需要安排,我来办就行。”
车柏进步很快,不仅仅是技术,在待人接物方面也更圆滑。
“行,你安排吧。”
“你定个房,告诉我地方,钱票我先给你,吃的差不多了你就去结账。”
何雨柱掏出钱和票据。
“师父,我安排哪用你花钱啊,见外了不是。”
车柏说话很豪气。
“这不是谁花钱的事,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呢,是我要办事,你帮我的忙,当然是我花钱。”
“拿着,你要是不拿,那这事你也别办了。”
何雨柱语气很认真。
“得,师父,我听你的。”
车柏接过钱。
敲定了和车毅吃饭的事,何雨柱更加轻松。
他心里很清楚,高压锅绝对是一项划时代的烹饪厨具,在国内,在港城,在海外都会大爆。
高压锅在国内可能会因为价格的缘故,无法卖到大爆。
何雨柱判断,高压锅在国内,大概率和自行车差不多。
大家都想要,但限于价格和票据不够,实际上能买的人比较少。
港城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港城经济好,群众普遍有钱,而且港城没有票据限制。
何雨柱为了照顾没钱的部分群众,特意设计了廉价版高压锅。
他敢断定,港城七百万人,对高压锅的需求起码有一百万。
家庭需要高压锅,餐馆需要高压锅,食堂需要高压锅。
把一百万口高压锅卖出去,其中蕴藏海量利润。
一口高压锅出厂价可能三十块钱,售价五十,其中利润是二十块钱。
刨除运输,人工的成本,一口高压锅的销售利润,怎么着也能有十二块到十五块钱。
十万口高压锅,保底一千两百万的纯利润。
这笔财富如果落在一个人手里,可以让其跻身港城十大富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