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两万块钱入账
作品:《四合院:坏了!我真成傻柱了!》 何雨柱的话,听在她耳朵里,如同天籁。
好似久旱逢甘露。
不论贾张氏怎么跳脚,最终去轧钢厂的人,必定是贾张氏。
这样一来,秦淮茹就可以尽情的扮演好儿媳妇的角色。
好处和名声都是她的。
呼!
呼!
贾张氏胸膛剧烈起伏,大口喘气,目露凶光。
在屋里扫了一圈,她目光紧紧盯着秦淮茹:“你心里很高兴吧?”
“妈,哪有啊,我是真想去轧钢厂上班,为家里做贡献。”
秦淮茹赶紧说道。
“那你怎么不跟我一起骂何雨柱?”
贾张氏质疑。
“我,何雨柱真不是个东西!我贾家的事,他管什么。”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秦淮茹跟着骂。
“哼,一点不走心。”
贾张氏鼻哼,不满意。
秦淮茹心里很无语。
什么人啊,你说要我骂我也骂了,还能挑我理儿。
“去,给我倒杯水去。”
贾张氏吩咐。
秦淮茹乖乖去倒水。
“哎,何雨柱怎么不去死。”
贾张氏喝着水,又感叹一句。
秦淮茹心里暗喜,表面不动声色。
接下来好几天,院里很和谐。
何雨柱没有再次提起让贾张氏去厂里顶岗的事,贾张氏也不会主动询问,巴不得何雨柱把这事忘了才好。
接受贾东旭去了的事实后,贾张氏很快适应了,调整心态。
下午都能和老嫂子们一块唠嗑。
何雨柱从刘海水阎阜贵嘴里得知了贾张氏近几天的情况,不得不感叹,贾张氏生命力真是杠杠的。
他送贾张氏去游街,贾张氏回来之后啥事没有。
送贾张氏去劳改扬改造,这逼回来之后还是神采奕奕。
现在贾张氏连唯一的儿子都没了,三天就缓过来了。
落在别人身上,是一夜白头,心力交瘁,挺不过去的大事,贾张氏啥事没有。
何雨柱暗想,贾张氏能够在原剧中活的好好的,可能和她的性格特性有关。
多大的事落在她身上,她都能扛住,这种原始的生命力,很多人都没有。
例如易中海。
游街一次,易中海在家待了半个月,缓和情绪。
右手小拇指断了,易中海直接消沉了。
轧钢厂,三车间,高压锅生产线。
“组长,这是我们今天生产的第二十口高压锅。”
赵虎拿着从生产线刚下来的一口高压锅,展示给何雨柱看。
“不错,生产效率慢慢在提升,比我预料的还要好。”
何雨柱检查完高压锅,赞扬道。
“下周就是工业部领导过来检查的日子,咱们日产二十的速度,还要提升吗?”
赵虎问道。
“提升五个,以求稳为主。”
“领导过来视察的时候,生产线一定要动起来,不能停。”
“明天我跟大家伙开个会,强调一下,干的慢没关系,一定要顺。”
何雨柱说道。
跟赵虎交代之后,何雨柱骑车来到杨亮平办公室,和杨亮平汇报了生产线的生产情况。
“一天可以生产二十口高压锅,这是好事啊。”
“你的想法也很好,领导视察的时候,稳定生产节奏是最重要的。”
“你办事,我放心。”
杨亮平很高兴的评价。
“杨厂长,还有个事我提一下,现在产量处于爬坡阶段,我们是不是应该联系对外贸易部,找寻港城那边的合作商了?”
何雨柱提出建议。
“你说的很对,现在确定我们在港城的代理商,等我们产能释放出来,刚好可以展开合作。”
杨亮平点头,表示肯定。
接下来何雨柱又和杨亮平聊了一些内容,主要是谈论工业部领导过来调研的时候,厂里一些相关的安排。
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三车间的高压锅生产线。
这是领导点名要视察的项目,必须做好,不能出差错。
这方面的工作自然是交给何雨柱负责。
至于其他车间或者部门的接待工作,由杨亮平安排。
离开杨亮平办公室后,何雨柱回到三车间,找到车柏。
“我跟杨厂长说了,让他跟对外贸易部提一嘴找港城供应商的事,你回家跟你爸说一下,要是信息到了他那儿,请他出来跟我吃个饭。”
何雨柱说道。
“组长,你......”
车柏有些懵逼,暗想何雨柱业务发展的挺广泛,听他说话的意思,似乎对港城代理商这个位置有兴趣。
“我在港城有个朋友,她愿意接红星轧钢厂港城代理商的工作。”
“当然了,一切按照对外贸易部的工作流程来,不会让你父亲为难。”
何雨柱解释。
“组长,我没那个意思,既然你跟我说了,那我肯定把话给我爸带到。”
“明天你等我的信儿。”
车柏连忙说道。
下午时候,何雨柱收到了韩安乐送过来的信件。
两人很有默契,给信的时候一起抽根烟,闲扯几句,之后便分开。
何雨柱拿到信件,回到自己在采购科的办公室,打开信件。
信中,叶婷分享了一次性餐具的销售情况,简要概括那就是,形势一片大好。
确实像何雨柱之前预料的那般,一次性餐具迅速打开了港城市扬,之前积压的库存,在短短半个月内,一扫而空。
叶婷果断安排工厂三班倒,全力生产,也供不上港城的需求。
如果让叶婷做决定,她一定会投入更多的设备,追加产能,甚至开拓第二个工厂。
但她还是按照何雨柱之前给的方案来执行。
那就是保持一个稳定的产量,以及投入家庭一次性餐具的研发和生产。
因为何雨柱之前判定,一个月后,港城必定会有一次性餐具的仿品出现,并且对方的价格会比叶婷的价格更低。
何雨柱不愿意跟对方打价格战。
一来打价格战,等于降低自己的利润。
二来,一次性餐具这种产品,可替代性强,利润微薄。
所以何雨柱判断,任由一次性餐具行业卷生卷死,叶婷的工厂按兵不动,不降低成本,保证质量,获取优质客户。
同时开拓东南亚和日韩台的市扬。
哪怕叶婷生产的一次性餐具在港城卖不出去,出口业务也足够赚很多钱。
另外开拓家庭使用的一次性餐具,转战另外一个渠道,也是何雨柱接下来的安排。
信中,叶婷告知何雨柱,她给何雨柱在港城的账户,打了两万块钱的港币。
这是上个月的利润,是何雨柱应得的。
跟着信件一起寄过来的,还有一张打款单。
上面写的很清楚,何雨柱的账户入账两万元。